放贷千亿,即将IPO,周鸿祎将靠它跻身五大互联网金融巨头


放贷千亿,即将IPO,周鸿祎将靠它跻身五大互联网金融巨头


从 2018 年二季度放款额看,360 金融规模位列中国前五,前四名依次是蚂蚁金服、微众银行、京东金融、百度金融。由此,Fintech 五大巨头的格局正式形成

文 | 周天

2017 年,互联网金融公司有过一波上市小高潮,但当时行业的浮躁催生了监管迅速落地,也重塑了消费金融市场的格局。小玩家逐渐退场,市场归于平淡。

此时,令人颇为意外的是,就在大家认为 BATJ 金融科技第一阵营格局已定时,低调潜行的 360 金融一亮相就以上市作为出场仪式,跻身行业第一梯队的新领军者,给竞争格局带来了新变量。

美国东部时间 10 月 26 日,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 360 金融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书。360 金融股票代码为「QFIN」,计划募集资金 2 亿美金,承销商为高盛与花旗银行。

招股书显示,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通过 360 金融的服务获得贷款的用户累计 640 万、360 金融累计促成的贷款总额 944 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达 347 亿元人民币。

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进行横向对比。据著名咨询公司奥纬咨询(Oliver Wyman)分析,在有互联网技术巨头支持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中,从 2018 年二季度放款额看,360 金融业务规模位列中国前五,前四名依次是蚂蚁金服、微众银行、京东金融、百度金融。由此,Fintech 五大巨头的格局正式形成。

大家对于 360 金融的合作伙伴 360 并不陌生,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和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连接累计超过 10 亿移动设备,月活用户逾 5 亿。其在互联网与安全领域的积累,赋予了 360 金融独特的科技基因。招股书中提及,与 360 的合作伙伴关系让 360 金融能获取大量有效留存用户,保持对金融合作伙伴的吸引力。

360 金融的自身定位是连接借款用户与金融机构的科技平台。360 金融善于为金融机构挖掘和推荐优质借款用户,并帮助提供定价合理的信贷解决方案。目前,为 360 金融的合作金融机构主要以国有银行和区域性银行为主。

360 金融最核心的拳头产品是 360 借条,这是一款操作简单、还款期限灵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通过 360 金融的撮合用户可获得授信额度最高为 20 万,可分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灵活还款,用途以消费支出为主。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360 借条平均授信额度为 9600 元人民币。

1、互联网消费金融下半场开幕,行业格局生变

360 金融的崛起,预示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回暖,也引领了新一轮涉足金融的互联网巨头快速打开市场的局面:以蚂蚁金服、微众银行、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和 360 金融为代表的科技巨头相继布局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

过去几年里,这个原本并不算主流的金融业态创造了净利润 45 亿的蚂蚁小贷,以及令人称奇的互联网金融上市年,个人贷款与商品分期业务让相当数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实现巨额盈利。

但之后的监管政策的迅速落地让局面发生了变化,36% 利率上限的划定让行业的大跃进几乎戛然而止,洗牌与震荡留下的遗产则是一套流量变现的方法论,和依然在扩大的市场需求。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底,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达到 6.8 万亿元,这意味着如果加上非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平台贷款,国内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达 8-9 万亿元。就像房间里的大象,这是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广袤市场。

市场份额的争夺重新燃起,但行业参与者就此改头换面。

当持牌展业的准入门槛拦住了一度盆满钵满的中小型平台,抢滩上市的公司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监管不确定的影响而纷纷破发。此时,轮到手握流量的互联网公司、持牌机构和扎根已久的老牌互联网巨头们陆续进场了。

今年 2 月,滴滴以「滴水贷」作为切入,开始涉足汽车金融和消费金融。美团与今日头条则分别上线了线上小贷产品「美团生活费」及「放心借」,OTA 巨头携程则注资 15 亿元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开始金融业务的新一轮布局。

行业内的老玩家们则享受着头部效应带来的短暂红利,在去年,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普遍迎来丰收,其中招联消费金融与捷信去年的净利润都突破了十亿元,苏宁、华融与中邮消费金融则在去年扭亏为盈。

在这场浪潮之中,BATJ 的动作显然更受关注——今年 4 月底,百度宣布旗下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正式完成拆分融资协议签署,拆分后新公司将启用全新品牌「度小满」,实现独立运营,同时公布了 A 轮 19 亿美元的融资。至此,除了腾讯之外,剩余三家公司都完成了旗下金融业务分拆。

四家公司以其庞大市值为基础,在过去几年间从互联网领域高调布局金融领域,并在金融版图的扩建中游刃有余。从支付、消费金融,到银行、保险、基金和证券,几乎都成了 BATJ 的围猎之地,形成了完整而庞大的金融生态体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360 金融的悄然崛起,更显得低调而踏实,作为离交易相对较远的安全领域老牌互联网巨头,360 金融独立于 360 体系外创立和运营。成立之后,360 金融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以小步快跑的姿态跻身业界前五。

当互联网金融的战局进入下半场,原本粗暴的流量变现模式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阿猫阿狗都能做金融发大财的鱼龙混杂时代终结了。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像现在这样,品牌、技术、数据的积累与公司的综合实力越发地发挥决定性作用。

业绩数据说明了一切,2016 年 9 月,是 360 金融上线 360 借条的时间,仅两年,招股书显示,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360 金融累计促成的贷款总额 944 亿元人民币,在贷余额 347 亿元人民币。相比 2016 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季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15.6%、95.2%。一般来说,这样的大额和增速,是很难同时发生的,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360 金融的成功。

用户规模上,截至上月底,经 360 金融撮合获得授信的用户累计高达 960 万人,而获得实际贷款的借款人累计 640 万人。


放贷千亿,即将IPO,周鸿祎将靠它跻身五大互联网金融巨头



2、五大巨头的消费金融方法论

包括 360 金融在内,一线超级巨头的一举一动影响着这个市场的走势与未来。

今年 6 月,蚂蚁金服对外宣布了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金额 140 亿美元。融资额高于此前媒体公布的 120 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估值。融资完成后,蚂蚁金服估值已超一万亿人民币。

京东金融的新一轮融资则在一个月后官宣,130 亿元人民币的 B 轮融资使其投后估值达到 1330 亿元人民币。

基于阿里巴巴电商平台消费者的融资需求,蚂蚁金服在国内最早依托小贷公司开展了消费信贷业务,电商平台在其中提供了丰富的项目源以及相应海量真实交易数据。同样以电商平台起家的京东也依托「京东白条」的信用赊购模式开展自营商品的消费信贷业务,随后又将消费信贷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化,推出了线上小额贷款「京东金条」。

缺乏电商基因的腾讯则将社交平台当作了金融业务的切入口,依托规模庞大的手机 QQ 用户和微信用户对于个人用户的粘性绑定,以及社交数据提供的风控支撑,微粒贷成为了微众银行营业三年来的中流砥柱。

而在完成分拆后,蚂蚁金服与京东金融先后高调宣称将从具体的金融业务向技术输出转型。这些举动被视为互联网公司在顺应国内金融监管趋势的同时,通过转型以谋求更高的业绩与估值。

在今年 4 月的博鳌论坛上,京东金融 CEO 陈生强语出惊人,「不再持有金融资产」。不久前,这家公司更是把名字改成了更像科技公司的「京东数科」。

蚂蚁金服则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方案,他们打算在五年内将技术服务的收入占比提升到 65%,在去年,这项收入比重为 34%。

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屡次折戟的百度同样扛起了技术的大旗,将业务逐渐转向后端,开始提出智能获客、大数据风控和金融云等 AI Fintech 解决方案。

一向行事低调的腾讯一直没有拆分旗下的金融板块,过去几年间,腾讯拿到了包括银行、保险和基金代销等几张含金量颇高的金融牌照,同时持有中金公司少量股权,但在具体的业务推进上,腾讯则鲜有对外公开。

360 金融则凭借在互联网消费金融方面的布局一举赶上,同时也在探索新业务,比如其已在 360 借条 app 中,向小微企业主开放更具个性化的信用贷款撮合服务。

其实归根结底,360 金融最核心的能力,还是技术。

安全产品起家的 360 连接了累计超过 10 亿移动设备,月活用户逾 5 亿。使 360 金融具备了天独厚的大数据优势,同时,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了 360 金融的全面创新。360 金融基于母公司的技术与数据积累研发了 Argus 智能风控引擎和宇宙魔方 (Cosmic Cube) 定价引擎,在实现低水平贷款利率的同时,也保证了整个信贷体系的安全。

360 金融招股书就把这一点展示得很清晰,周天财经得知,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360 金融促成贷款的 M3+ 逾期率仅为 0.6%,因欺诈而产生的 M3+ 逾期率更是低至 0.2%。这在五巨头中,都是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放贷千亿,即将IPO,周鸿祎将靠它跻身五大互联网金融巨头



3、金融领域的最大风口

很多人会问,这还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吗?的确,相较 2017 年,消费金融贷款余额增速出现了下滑,但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贷款余额增速依然保持在 25% 左右。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预测,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依然可保持 20% 的年均增长,到 2020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12 万亿元。

新的竞争者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伴随着美团上市,旗下金融业务的发展状况也浮出水面。截至今年 4 月 30 日,美团点评平台上的小额贷款待收余额约为 20.92 亿元。其中向商户发放的小额贷款有关应收贷款总额为 14 亿人民币,而向个人发放的相关应收贷款总额为 7 亿元。在其更新后的招股书中,美团也提及支付及被称作「现金奶牛」的小额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也是 2016 年起新业务及其他部分收入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

滴滴和今日头条则紧随其后,构成了正在成形的第二梯队,滴滴手中的 4.5 亿注册用户与头条过亿的月活显然是他们押注消费金融的最大筹码。

传统银行业也正虎视眈眈,根据央行数据,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 6.38 亿张,环比增长 4.17%。在小贷公司随监管政策逐渐退场之后,银行也正开始将零售业务逐渐下沉,争夺现金贷热潮留下的遗产。

数据显示,2017 年底中国居民债务规模约 45 万亿,但刨去住房贷款之后,消费贷款规模并不大,消费金融业务成了银行眼里的新蓝海。就连在移动支付领域屡败屡战的银联也开始通过旗下子公司银联商务布局消费金融市场,推出「全民购」——当用户在银联商务合作的商户消费时,银行卡余额或额度不足的话,可以申请额差部分至银行卡后进行消费。

「消费金融是未来十年整个中国金融领域最大的一个风口,未来的趋势一定是得场景者得天下。」有从业者这样表示,「和重度依赖牌照的玩家不同,360 金融借助技术能力完成金融科技和消费场景的普惠金融覆盖,同时形成了体系化的服务场景和互联网金融生态。」

消费金融的形态注定了行业不会出现垄断的巨头,但在监管重塑市场格局之后,360 金融与 BATJ 逐渐组成了行业的第一集团,银行、持牌公司与 TMD 小巨头则扮演着环伺的群狼,寡头开始林立,下半场的比拼刚刚开始。

- END -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 techfinsight

专注于互联网与新金融领域的商业深度报道、人物特写与战略分析,关注话题覆盖电商、新零售、移动支付、在线信贷、房产服务、汽车交易、企业服务等 TMT 领域中与交易相关的赛道,亦关注企业家群体的心智建设与企业文化对于一家企业的正向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