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貴彝族與四川彝族有什麼區別?歷史上彝族名人都是雲南的嗎?

哉避zJC47336


雲貴和川的彝族是不一樣:一、1語言和涼山彝族不同,雲貴大多都說漢語或者其它少數民族語。2人的長相不一樣,雲貴彝人皮膚黑,鼻骨梁扁又短,個子小。3風俗習慣:四川彝族原有的很多傳統文化雲貴的沒有,比如喪葬,婚禮,節日。而這些當中四川彝族保存的完整,比如血統,語言,服裝和生活有濃厚的特有的原始之感!所以可以說四川彝人是支有守尊嚴,愛族人,敬仰良好純樸傳統,我行我素的民族。正明他們的歷史更悠久,隊伍龐大,能有自領門戶的特徵和表現。而云貴彝人相貌是跟當地的漢人一樣,說漢語或是跟族人語言不統一,服飾裝著多樣,色彩斑斕,沒有風格,不上貴族服裝的專屬特有,太輕浮的感覺。這些中可以看到他們是支弱小,不發達,不能自理,或是遷徙性跟漢族人和其它民族交合壯大的演變所成的。還有俗稱傳統文化的都不是雲貴彝族人特有,有可能其它各別民族加入之後才感染或傳承和推崇的,比如說彝族的火把節發原地是涼山某地方几百年的傳統文化火把節,到二0…幾年時被立為囯際旅遊火把節,帶動四川西部彝族地區經濟,以後雲貴也有個別地區推出的。還有云貴血統不一,可能有混血或其它民族變成的,比如一些地主的奴隸和居住在彝領區域的漢人和其它少數民族,之後都俗稱彝族。而且雲貴彝族人內可以分為好多種族:比如白族丶拉古丶哈尼丶土家……等等。而四川的彝族只有一個族,而黑彝白彝是領導者和被領導者或上下級之分俗稱,跟族別沒有關係。所以呢我認為四川彝族才是純彝族!當然也不能只憑借現有的彝文化研究材料,比如史冊,書籍,傳說和一些能有研究價值的古文物不夠完善和確確的正明。也不能憑自了解和知識去胡亂的說自己同胞,更不能帶有歧視性的心理和態度去批判同胞和個人,多去想想各有所長。

我在這評論裡面看到有些人說,彝族人髒,窮,懶還有一歧視之內的話;這是一方不好的話,而人家是一個民族,看看你多瞭解彝族,只不是到過幾個地方而,還有你是自己同胞的話”你不配”。人和各地方的條件都不一樣:彝人都生活在山區,地理,交通不發達,所經濟條件差;彝人都敬父母,要親寂朋友,所以在家裡靠種地放牧來維持經濟。還有山裡氣候好,溫度底,空氣乾燥,紫外線強,水質好,這些條件有利於他們生活的健康,而不適宜細菌滋生,四:彝族地區都四季如春好風光,三五天不洗衣服還帶得有花草樹木的大自然味道。所以給山上人帶來不乾不淨不生病。環境給山上彝人創造了偷懶,髒,不乾淨的條件,他們是適宜環境去生活。我也很懶惰,但我有機會去偷懶,因為我是北方人,一把把黃土吹過來了就滿眼沙子;因為我生活在沿海地區,氣溫高,空氣溼度大,熱的時候出不到門,一天不洗澡,兩天不洗衣就臭味沖天了;一頓不洗碗,肚子就拉兩天!吃口冷飯就住院了。後來適宜就成習慣了。彝人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熱情好客,親戚朋友成千上萬,這不是窮,這是福也是富。彝族人好吃喝玩樂,因錢是生外之物,而且花在親戚朋友身上,有人又有錢!比如彝人結婚彩禮幾十萬,死個人殺幾十上百頭肥牛,那麼那麼多錢從哪來?還不是親戚朋友湊起來的嗎!彝族人結婚彩禮大,也沒有娶不到老婆的。像北方的有些地區,本來環境不好丶條件差丶自己手頭沒有幾十萬就打光棍的也不少見啊!所以說人不能光看一面,生活方式也多樣化,恰恰有人就看不到別人好的一面。 我專訪了彝族7年了!有興趣的可以找我聊。


笑探002


我也是彝族,彝族分為黑彝族 白彝族 紅彝族 花腰彝 黑彝族地位尊貴,但不是以皮膚顏色區分,古代黑彝族屬於奴隸主、部落首領、將軍等,紅彝族次之,古代屬於家丞一類,白彝族和花腰在古代都是奴隸和士兵。彝族形成於雲南中西部地區,其祖先部分可能來源於中亞,屬於小亞細亞人中,後和雲南本土蠻人結合後形成古代彝族部落。秦始皇時期,排徐福尋找長生不老藥,徐福提出需要帶3000童男童女到海外仙島尋找,始皇帝便從西南彝族地區撥給3000童男童女讓徐福帶領到海外尋找仙藥,徐福帶領一干人東渡日本。這些帶去的彝族又與日本當地倭人結合形成日本人的祖先。至今日本人與彝族人還有很多相似習俗和語言文字。如日本人的盂蘭盆節與彝族火把節,日本人崇尚太陽神和火神,彝族也一樣。日語中火 太陽 老虎等的發音與楚雄地區彝語的發音一樣……後經DNA檢測,至今日本人與西南地區彝族的DNA部分序列完全一致。


犀利濤


我是雲南昆明的,接觸過一些彝族,感覺也和我們漢族一樣參差不齊,不宜用民族標籤。其一:在重慶讀研究生時,隔壁有個老兄是涼山彝族,除了衛生習慣稍差,大體還是溫文儒雅的樣子,較為大方,愛喝酒,男女關係確實混亂,經常召集一群彝族兄弟姐妹集體在他宿舍睡,搞的舍友都不敢住寢室。其二:原單位有位領導(正廳級)是雲南這邊的彝族,祖上由涼山過來的,包括長相都異於漢族,我有段時間充當他的秘書經常一起出差,他是我見過很有水平的一個領導,講話從不要稿子,邏輯十分清晰,長篇論述一二三從不會有遺漏,到大學演講都能讓心服口服,酒量奇佳,有次我們到佤族山寨,村民輪流敬包穀酒,他怕喝多了誤事,讓我數著不要超過20鋼化杯(非正常杯型,稍短一點),後面還是超過了,大概喝了22,23杯,居然一點事沒有。其三:媳婦最好的朋友兩口子都是雲南彝族,一個來自滇西,一個來自滇南。雖然都是彝族,但差異很大,語言也不一樣,特別是女的,已經漢化非常嚴重,而且討厭別人拿她當少數民族看待,男的原來愛喝酒,平時看著客客氣氣的,喝了就容易鬧事,現在已經戒了。


65350411



區別非常大。記得歐洲人看到大涼山彝族,覺得有高加索血統。特意寫了本書,尋找失落的世界。

傳統上認為彝族是有羌族南下形成的。

但是基因證實了四川大涼山彝族有南亞血統,f2達到40%,棕種人的基因,比例很高。因此有理由認為大涼山彝族來自於印巴地區古老民族,後來加入漢人和小黑人基因。

而云南彝族的基因構成和漢族無異。都是o。

涼山同樣存在非常頑固而發達備至的種性制度,聯想到南亞種姓制度,更佐證了來源於印度的說法。大涼山彝族黒彝居多,是統治階級。由於歷史上彝族是奴隸制社會,一直抓漢人作奴隸,這些人的後代是白彝。

彝族是個有文字的民族,古彝族文字比漢字的歷史還要悠久。而且,北方草原上的刻畫文字都可以用古彝文解讀。


鷹的家園


中國不存在所謂的雲貴彝族與四川彝族,彝族支系的劃分,並不是以省為單位;同樣的支系,有可能跨越四川、雲南兩省;同在雲南或四川一省,可能存在多個彝族的支系。

面對如此複雜的民族組成,我們不由得要問一句:誰才是彝族?這不僅困擾著很多民族學的研究者,更困擾著所謂的彝族人。當然,問題的原因也很簡單,“彝族”並不是自古以來歷史上就存在的族名,更不是由今天被外界稱作是“彝族”的人所發明的自稱。

根據1954年的民族調查,彝族的自稱、他稱名目繁多,極為複雜。例如,在我國西南不同地區,彝族的自稱有迷撒族、羅羅濮、普族、頗羅、臘羅拔、路魯、撒尼濮、聶蘇濮、諾蘇、納蘇濮等等;相應地,彝族的他稱則有儸儸、聶蘇潑、倮倮等等。

彝族的族名在民族識別的背景下出現的。1950年代,毛澤東接見涼山彝族上層人士時,提議用“彝鼎”的“彝”字作為族稱,將各地分佈複雜的支系以及自稱、他稱,統一在這個法定民族名稱之下合為彝族。

理解了這樣一段歷史事實,我們大概也就能明白為什麼同樣都是彝族人,不同地區的彝族卻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根據資料統計,西南地區大約有14個彝族的亞族群。

所謂的四川彝族,主要就是指涼山彝族,又被稱作諾蘇亞族群。這個亞族群不僅分佈在四川的西南部,還包括雲南的北部地區,其活動的地理邊界是:東至雲南昭通的永善縣、巧家縣,南至昆明的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楚雄彝族自治州,西至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北到雅安的漢源縣等地。諾蘇亞族群的自稱就是“諾蘇”,其使用的彝語北部方言。

在雲南活動的彝族,亞族群的種類就比較複雜了,包括納蘇、能蘇等彝語東部方言的亞族群,還有聶蘇、撒尼、阿細亞、普拉亞等彝語東南部方言的亞族群,以及臘羅拔等彝語西部方言的亞族群,由此可見彝族內部的複雜性。

從這些複雜的分佈,我們可以看出彝族各支系之間缺乏共同點,很難用斯大林提出的四條標準加以界定。

因此,彝族的識別,與其說是一種科學,不如說是一種政治。同樣,由於民族識別制度的存在,各地彝族也產生了共同的族群認同。根據人類學者郝瑞(Stevan Harrell)的調查,現今“雲南中東部的撒尼人和四川涼山的諾蘇人都已知道自己是彝族,並且當他們用漢 語說自己的族稱時,都稱自己是彝族”。

經過民族識別獲得官方認可的民族地位後,彝族成為西南社會的既定事實。


HuiNanHistory


  在我國曆史上偉人龍雲、盧漢都是彝族,他們都是雲南人。而現實中,雲南和貴州彝族與四川彝族在服飾、語言、日曆上都完全不同,就連民族文明程度都有差異。歷史上彝族出了不少文人也大都是雲南人。同一個民族,四川彝族同胞和雲貴彝族同胞兩者之間為何存在這麼大差異?  

  彝族自古以來就是西南地區的土著民族。1975年,在雲南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境內發現了距今800萬年前的拉瑪古猿。拉瑪古猿正處在從猿到人的過渡階段,是“正在形成中的人”,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元謀縣發現了生活在170萬年前“元謀猿人”的化石,它是迄今為止所知亞州大陸最早的原人類。

  四川的彝族同胞和雲南、貴州的彝族同胞區別非常大。記得歐洲人看到大涼山彝族,覺得有高加索血統。特意寫了本書,尋找失落的世界。

  

  傳統上認為彝族是有羌族南下形成的。但是基因證實了四川大涼山彝族有南亞血統,f2達到40%,棕種人的基因,比例很高。因此有理由認為大涼山彝族來自於印巴地區古老民族,後來加入漢人和小黑人基因。而云南彝族的基因構成和漢族無異,都是o。

  四川涼山地區同樣存在非常頑固而發達備至的種性制度,聯想到南亞種姓制度,更佐證了來源於印度的說法。大涼山彝族黑彝居多,是統治階級。由於歷史上彝族是奴隸制社會,一直抓漢人作奴隸,這些人的後代是白彝。

  彝族是個有文字的民族,古彝族文字比漢字的歷史還要悠久。而且,北方草原上的刻畫文字都可以用古彝文解讀。

  

  網友也有自己不同的觀點:

  觀點一:雲南彝族和四川彝族壓根就不是同一個民族,雲南的彝族也根本不是同一個民族,當年我們的老人說的,中國劃分民族的時候沒法全劃分為彝族,然後每個地方的不一樣,就說有不同支系,其實不是,咱們不說其他的,一個民族起碼首先語言要相通或者至少相近,在雲南彝族同胞能聽得懂白族的語言,卻壓根聽不懂四川彝族的一句話,這在語言基礎上就不是一致的;另外一點,民族風俗習慣也不一致,雲南的彝族是勤勞的象徵,在雲南聽到彝族同胞沒有鄙視和不舒服,是覺得豪爽,能喝酒,能唱歌,能跳舞。當然因為一些歷史原因,也許經濟不太發達,但願意學習,現在已經緊跟社會發展步伐。但四川彝族得形象就是各位經常所說的那樣,我在此不方便說。最後一點是代表民族特色的服飾,雲南彝族和四川彝族的服飾壓根不是同一類型。所以,我覺得談彝族的時候不應該將雲南彝族和四川彝族混在一起,並非說不認同四川彝族,而是這從最開始就分的不是很合理,為什麼現在如此高度文明的今天還要繼續犯下去!就因為一首56個民族的歌嗎?

  

  觀點二:大約六七千年前,青海一代的古羌族有一小支南下遷徙到了現在的昭通巧家一代,所以彝族是古羌族的後代。彝族的祖先是蘇幕遮,經過了十幾代的發展壯大,有了彝族的共祖,偉大的阿普篤慕,洪水氾濫毀壞了彝族人的家園,篤慕便分配他的六個兒子分別像六個方向遷徙開疆拓土,老大慕雅熱向西,也就是涼山一代,老二向金沙江,老三向西南,也就是楚雄大理一代,老四向南,大概紅河一代,老五向東南,大概廣西一代,老六向東,貴州一代。這就是彝族六組。經過幾千年發展,各個地方彝族又形成了自己的語言(方言),習俗,服飾文化之類。總的來說,昭通的彝族是最接近上古彝族的。涼山彝族應該是最大的一支,叫撒梅,楚雄的彝族主要有納蘇、乃蘇、那羅。石林的彝族叫撒尼,玉溪紅河的有阿細、尼蘇也就是花腰彝族。這和漢族根據地域方言不同分為東北人、山東人、廣東人是一樣的。

  觀點三、我也是彝族,彝族分為黑彝族、白彝族、紅彝族、花腰彝族。黑彝族地位尊貴,但不是以皮膚顏色區分,古代黑彝族屬於奴隸主、部落首領、將軍等,紅彝族次之,古代屬於家丞一類,白彝族和花腰在古代都是奴隸和士兵。彝族形成於雲南中西部地區,其祖先部分可能來源於中亞,屬於小亞細亞人種,後和雲南本土蠻人結合後形成古代彝族部落。秦始皇時期,派徐福尋找長生不老藥,徐福提出需要帶3000童男童女到海外仙島尋找,始皇帝便從西南彝族地區撥給3000童男童女讓徐福帶領到海外尋找仙藥,徐福帶領一干人東渡日本。這些帶去的彝族又與日本當地倭人結合形成日本人的祖先。至今日本人與彝族人還有很多相似習俗和語言文字。如日本人的盂蘭盆節與彝族火把節,日本人崇尚太陽神和火神,彝族也一樣。日語中火、太陽、老虎等的發音與楚雄地區彝語的發音一樣……後經DNA檢測,至今日本人與西南地區彝族的DNA部分序列完全一致。  

  觀點四、這是個很沒有學術性的問題!第一,行政區劃與民族分佈,沒有必然的關係,不能等同。第二,彝族支系眾多,討論各支系的異同,主要看其語言、習俗、服飾等,並不以省界來區分。雲南滇西北的彝族(永勝、寧蒗等地),與四川涼山彝族,相似性大於相異性。第三,即使以雲南省內而論,烏蒙彝族,哀牢彝族,紅河彝族,這些地域的彝族,各種支系眾多,其異同不能一概而論。

  觀點五、彝族主要聚居於雲貴川,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其族源為西北地區的古羌氐人,後有一支系南下與滇東北、黔西北、川東南地區的土著部落融合,形成了早期彝族先民,並長期統治該地區。

  彝族始祖篤慕生了六個兒子,分別叫慕雅枯、慕雅切、慕雅熱、慕雅臥、慕剋剋、慕齊齊。其六個兒子成人後分別遷往不同的地方居住,並發展為武、乍、糯、恆、布、默六部,史稱六祖分支。

  武部落慕雅枯和乍部落慕雅切率領部落沿普渡河流域發展,直達現在的滇南和滇西一帶;糯部落慕雅熱和恆部落慕雅臥沿金沙江流域發展,進入今天的大涼山及雲南昭通一帶;布部落慕剋剋和默部落慕齊齊則向貴州境內發展,進入了畢節、六盤水、安順、興義及廣西隆林,雲南宣威等地,併成為該地的實際統治者。

  要說到三個地方的不同,區別還是挺大的,雖然都是同族同宗,但由於在長期封閉的環境中相互之間交流越來越少,就在千百年來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各自的一些獨特風俗習慣,而且還借鑑以及融入了各自遷徙地的其他民族文化,最終演變為本民族內部的特有文化,相互之間就產生了文化差異。

  但要說到彝族歷史名人,各個支系都有,不僅僅是雲南,貴州也有很多,比如說奢香、濟火火等。而現在的名人各個地方都有。

  總之,彝族是我國多民族家庭中重要的一個成員,正是由於各個民族不同的文化差異,才形成了燦爛中華文明的多樣性,才使得中華文明在世界上熠熠生輝。


記錄世界


雲南彝族,涼山彝族。還有一個貴州彝族。貴州彝族80萬,不管是官員還是企業家都人才輩出,,比如北京金崑崙山董事長高昂,畢節首富華聯房地產董事長龍天來。比如前貴州副省長祿文斌,祿智明,現貴州副省長黃家培。藝人:阿魯阿卓,彝人傳奇。貴州彝族現狀:就我威寧而言,彝族人口占百分之八,但是地位還是挺樂觀的,還有有很多有錢人,縣政府也有很多彝族大官的。我是鄉鎮上的,我們這兒的彝族非常重視教育,所以工作的也比較多,也有很多土豪,比如我一個堂哥,五年前就有幾千萬了,然後,在我們這些地方,彝族很多都能開私家車(當然這個不能代表什麼,現在普遍嘛),但是別忘了。貴州是窮省,畢節是貴州最窮的,威寧是畢節最窮的,但是彝族還是混的這樣(不是說好,也就是勉強)可想而知,這個基因不簡單。然後作為烏撒(威寧赫章六盤水)的彝族,語言很少漢話的,也同樣玩火把節,過彝族年。有出名的彝族古戲搓泰吉,布摩文化(涼山的畢摩文化,雖然語言等不一樣,但是性質相同),很多布摩世家。貴州彝族區區80萬人也。


無暱稱46414571


我覺得還是有區別的。我是一個雲南的彝族小夥,我的家鄉在雲南紅河州彌勒市。我們覺得這邊的彝族還是挺好的,熱情好客,政府對彝族聚居地區的投入和開發也比較大。通過思想教育宣傳,民族文化開發,旅遊景點建設等等,都在慢慢的改善民生。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什麼樣子,但我老家那個村子裡的家長現在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村貌也是煥然一新,只是基礎配套設施這一塊的問題還比較大。我經常看到頭條上說彝族人吸毒販毒,酗酒打架,偷摸拐騙、壓死只雞賠了幾千幾萬的。但是我想說我們這邊的話彝族人只是比較愛喝酒,打架也只是那些小年輕人偶爾有衝突的。並沒有網絡上那麼…也沒有吸毒販毒的🙂…。我們這邊傳承的比較好的是阿細跳月(1954年,“阿細跳月”作為中國的優秀民間舞蹈,到波蘭華沙參加第三屆

世界青年聯歡節

,引起強烈的轟動效應;八十年代,“阿細跳月”樂曲被列為世界名曲之一)。最後我只能說,每個民族都有好壞,部分地區或少部分人代表不了整個民族。






花名紅三


大約六七千年前,青海一代的古羌族有一小支南下遷徙到了現在的昭通巧家一代,所以彝族是古羌族的後代。彝族的祖先是蘇幕遮,經過了十幾代的發展壯大,有了彝族的共祖,偉大的阿普篤慕,洪水氾濫毀壞了彝族人的家園,篤慕便分配他的六個兒子分別像六個方向遷徙開疆拓土,老大慕雅熱向西,也就是涼山一代,老二向金沙江,老三向西南,也就是楚雄大理一代,老四向南,大概紅河一代,老五向東南,大概廣西一代,老六向東,貴州一代。這就是彝族六組。經過幾千年發展,各個地方彝族又形成了自己的語言(方言),習俗,服飾文化之類。總的來說,昭通的彝族是最接近上古彝族的。涼山彝族應該是最大的一支,叫撒梅,楚雄的彝族主要有納蘇、乃蘇、那羅。石林的彝族叫撒尼,玉溪紅河的有阿細、尼蘇也就是花腰彝族。這和漢族根據地域方言不同分為東北人山東人廣東人是一樣的。


西鄉3


我是重慶人,8月11號晚上我在四川涼山州高速上追尾了一個當地彝族人的日產逍客(高速路上施工,他突然急剎),我的全責,修車費保險公司出,對方找我要2000元的誤工費和3000月做迷信活動的費用(按照當地彝族人的風俗,出了事故算不吉利要做迷信活動,相當於驅邪的意思),就在今天我和他見面商量賠償事宜,最後他鬆口了要4888元,要用紅包包錢,再給他車掛紅布。在他們那裡如果出來事故你是全責 你就等著賠錢吧,4888還算少的,動輒上萬甚至幾萬都很正常,他們那裡的風俗風氣就是那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