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中國證券報要聞匯總

李克強:按市場化法治化方向推動資本市場發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8日上午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同出席2016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的300多名各國企業家代表舉行對話會。

李克強表示,改革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我們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和營改增等大規模減稅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好人的創造力和市場潛力,新經濟、新業態的發展超出預期,為就業提供有力支撐,改造和提升傳統動能也取得積極進展。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結構更加優化。

李克強指出,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處於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我們出臺“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等戰略,著力推動中國製造智能升級,更好滿足不斷髮展變化的市場需求。部分行業出現產能過剩問題,主要是由於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國際貿易增長低迷造成的,需要各國共同應對。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將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多措並舉淘汰落後產能,同時努力妥善安置富餘員工,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

李克強強調,中國將繼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方向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完善金融監管,防範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李克強表示,我們致力於推動中國經濟在開放中實現轉型升級,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打造全球潛力最大的投資市場和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熱土。歡迎國內外企業家抓住機遇,在華拓展業務,共同撐起中國未來發展的藍圖,更好實現互利雙贏。

人民幣歷經“大浪”更顯“穩重”

28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連續第三日下調,但跌勢放緩;境內外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市場匯率則趨穩趨升。當天,央行再次表態稱,近期國際外匯市場出現波動,但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仍保持基本穩定,市場預期平穩,人民幣匯率將繼續按照既有的形成機制有序運行。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出現較快貶值,顯示國際市場波動對人民幣匯率短期走勢的衝擊。但在此背景下,人民幣匯率預期仍相對平穩,市場上未見恐慌性購匯,反映出外匯市場主體行為更趨理性。短期看,避險情緒正趨平復,人民幣迎來喘息機會;更長時間看,美元中期強勢令人民幣貶值壓力猶存,但預計人民幣對美元出現大幅無序貶值的可能性小。在非美貨幣中,人民幣匯率表現出更強穩定性,未來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對美元跌勢放緩

28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6528,較上一日下調153個基點,在遭遇三連跌的同時,再創2010年12月底以來新低。過去三日,中間價累計調降870個基點。

在“前日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動”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下,人民幣中間價連續第三日下調已被提前鎖定。27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16:30收盤價報6.6393元,再跌245基點,夜盤交易終了時,進一步跌至6.6585元;當日,衡量美元對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程度的美元指數續漲近1%。在此情況下,要保持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的基本穩定,勢必要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做出繼續下調。不過,相比前一日接近600基點的降幅,28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跌勢已明顯放緩。

28日,人民幣市場匯率繼續趨穩並略見反彈。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兌美元即期詢價交易開盤報6.6512元,16:30收盤價報6.6487元,雖較前收盤價再跌94基點,但實際上較前夜盤收盤價已有所反彈,截至18:40,在岸人民幣報6.6457元。香港市場上,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則於前收盤價附近來回震盪,截至北京時間18:40報6.6770元,漲43基點。

貶值最快階段或已過去

外匯交易員表示,短期人民幣匯率走勢深受國際外匯市場波動影響。28日國際匯市亞洲交易時段,日元、瑞郎、美元等避險貨幣紛紛自近期高位回調,英鎊和歐元則上演低位反彈,顯示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引發的強烈避險情緒漸趨平復,為一眾非美貨幣提供了喘息的機會。

該交易員稱,短期歐系貨幣跌幅已大,日元、美元紛紛升至階段高位,脫歐公投後市場波動最劇烈的階段正在過去。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經歷快速貶值後,也來到逾5年低位,短期貶值壓力得到較大程度釋放,快速貶值過程可能告一段落。

分析人士認為,從更長時間來看,相對經濟增長優勢及政策週期差異,仍然對美元匯價具有支撐,鑑於歐盟乃至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繼續放鬆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上升,美元有望保持中期相對強勢。人民幣對美元貶值過程難言徹底結束,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雖然人民幣對美元出現較快貶值,人民幣匯率預期仍相對平穩,市場上也未見恐慌性購匯行為,市場主體更趨理性。與此同時,英國脫歐將增添全球經濟金融形勢的不確定性,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面臨更大阻力,升息進程放緩也會限制美元繼續的上行空間。據此,分析認為未來人民幣對美元將緩步、漸進地釋放貶值壓力,出現大幅無序貶值的可能性小。

對一籃子貨幣保持基本穩定

更應看到,近期,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波動並未顯著影響到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基本穩定的格局。在非美貨幣中,人民幣匯率走勢仍相對穩健。預計今後一段時間,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據統計,6月24日至28日,CFETS貨幣籃子中權重最大的八種貨幣中,僅美元、日元、港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出現一定幅度的升值,其餘如歐元、澳元、林吉特、盧布、英鎊等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貶值。另據Wind人民幣匯率預估指數顯示,該指數自6月24日以來僅下跌0.37%。

值得注意的是,在24日英國脫歐公投結束當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聲明稱,央行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28日,人民銀行再度通過官方微博表示,近期受英國“脫歐”公投影響,國際外匯市場出現波動,英鎊、歐元走貶,美元走強,在“前日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動”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貶值。但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仍保持了基本穩定,市場預期平穩,人民幣匯率將繼續按照既有的形成機制有序運行。

劉煜輝:匯率更多盯住“一籃子”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劉煜輝接受中國證券報專訪時認為,如果美元進入上升波段,比方說這次受脫歐事件影響美元大幅反彈,人民幣可能也會與美元一定程度脫鉤(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從6.5658快速貶至6.6375),但CFETS人民幣指數可能保持相對穩定狀態。未來人民幣可能會和美元及一籃子貨幣中較弱的一方保持相對穩定。

劉煜輝表示,從去年12月至脫歐事件前,CFETS人民幣指數跌了6.9%,而同期美元指數也跌了6.6%,人民幣兌美元只貶值2.9%,某種意義上說,主要靠美元弱勢,人民幣兌美元軟盯住的狀態,實現人民幣貶值壓力慢慢地釋放。

5月3日至5月31日,美元指數在跌破92後出現了4.2%的階段性反彈,期間人民幣與美元呈現脫鉤狀態,從6.47貶值至6.59,而同期CFETS人民幣指數基本穩定沒有太大的變化。

劉煜輝表示,人民幣採取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現階段語境的重點在“管理”,也就是說中間價的機制依然是重點。經過去年8月11日和今年1月4日兩次匯率市場化闖關嘗試後,人民幣中間價管理機制今年還是有點明顯的變化,即在美元貶值的時候,人民幣的匯率更多盯住美元,主動跟著美元一起貶;當美元走強升值的時候,人民幣與美元明顯脫鉤,更多盯住一籃子貨幣指數。人民幣兌美元呈現非對稱性貶值狀態。當然這種脫鉤是以不產生貨幣競爭性貶值為前提的,所以CFETS人民幣指數要保持相對穩定。

劉煜輝認為,中國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整個產業部門已託不起昂貴的金融地產,產業資本的生產率提不上去,資本邊際報酬率掉得很厲害,是因為金融地產在經濟中所收的租太高了,某種程度上講,把整個產業耗幹了。如果把經濟分成兩個部門,可貿易品和不可貿易品,那麼,不可貿易品對可貿易品的相對價格非常貴。中國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糾正貨幣價值(人民幣)與過高的本幣資產價格之間的過度背離。這兩者的背離本質上根植於實體資本回報率與昂貴的資產價格之間的衝突。

如果靠金融槓桿托住高企的資產價格,抬高經濟運行的成本,又想獲得一個產業投資回報率的上升趨勢,比提著自己頭髮離開地球還要難,除非出現殺手級的產業革命。

他表示,理論上講,名義匯率快速釋放掉高估的壓力,能為本幣資產價格找到支撐,但現實操作中短期也可能會出現失控,即兩者相互證明式的正反饋螺旋式下跌。經歷了去年兩次全球外溢性的反應(貨幣競爭性貶值)後,中美(G2)之間似乎建立了事前溝通的機制,上半年人民幣匯率機制所呈現出的變化,或許正是這種G2磋商來管控全球外溢風險的一種結果。

他認為,作為超級經濟體的貨幣價格不太可能像小國貨幣那樣,完全自己說了算。換句話講,名義匯率難以成為調整的主要方向,貨幣價值與本幣資產價格之間尋找均衡點的過程會拉長,意味著未來資產通縮可能不是方向的問題,只是方式、方法、時間、節奏和可能演變的場景等等問題。

險資配置結構優化 多領域投資機會凸顯

中國人壽、中國平安近日相繼公佈了最新的戰略投資進展,與此同時,內外部環境因素既為保險資金運用加壓,也帶來了促進後者調整優化投資組合的動力。保險機構和券商分析人士認為,市場利率水平下降給增量資金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帶來較大壓力,權益市場中長期投資價值的標的開始湧現,保險資金應當尋找合理的估值水平做投資。股票資產配置或存在結構性調整需求,具有固定收益特徵的高股息藍籌更具優勢。優化債券配置和增加非標配置是傳統策略,提升“股權投資+境外資產配置”將是主要策略。另外,保險公司外延發展過程中的投資機會也值得關注。

產業協同成戰略投資目的

近期,保險業兩大巨頭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均宣佈了新的戰略投資進展。中國人壽與滴滴出行簽署協議,將出資超6億美元戰略投資滴滴出行,其中包括3億美元股權投資及20億元人民幣的長期債權投資。未來雙方將圍繞“互聯網+金融”展開全方位合作。此前,騰訊、阿里巴巴等企業已參與了滴滴的融資。

中國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除資本層面之外,滴滴出行還將和中國人壽開展保險、綜合金融服務、市場開發、企業用車等方面的業務模式創新,並共同探索境內外移動出行及相關領域的投資機會。國壽投資公司總裁王軍輝表示,將金融保險業務與互聯網生態有機融合,是中國人壽創新推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雙方合作將有助於為“互聯網+金融”開闢新的產業發展空間。

6月25日,中國平安與澳大利亞電信順利完成汽車之家的股份交割。中國平安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投資汽車之家的是平安信託旗下管理的科技創新投資基金,以16億美元收購汽車之家47.4%的股權,其中中國平安集團的長期資金是最大單一投資人,中國平安將把汽車之家作為長期戰略投資。

業內人士認為,大型保險公司在戰略投資方面具有資源和經驗積累等多方面優勢,產業協同已成為其開展戰略投資的目的之一。在當前的資本市場環境下,戰略投資是保險資金規避風險、優化財務報表的重要手段。

外部環境施壓險資配置

實際上,保險資金在宏觀經濟和行業發展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正承受一定的配置壓力。恆安標準人壽投資部總經理陳韶峰表示,中國經濟正處在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換擋期,2016年一季度各項經濟數據全面回暖。對於保險資金運用來說,這樣的市場有機會也有挑戰。一方面,市場利率水平下降,存量債券受益,但給增量資金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帶來較大壓力;另一方面,權益市場年初發生大幅下跌,目前在經濟轉暖的大環境下逐步企穩,具有中長期投資價值的標的開始湧現,但中期仍面臨美國加息、資金外流等不利因素壓制。

陽光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總監馬翔表示,股指所謂的低還是高,是相對而言的,股市本身也存在結構性的問題。去年股市異常波動和今年一季度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對成長股的估值進行了修正,股市經歷從更高的估值股到一個相對去往合理估值調整的過程。另外,一些藍籌股過去在估值上遭受了更大壓力,總體上保持在合理估值水平上。保險資金應當尋找合理的估值水平做投資。

長江證券分析師蒲東君認為,在負債大擴容背景下,資產驅動負債模式逆轉為負債驅動資產模式,舉牌或成為中小險企股權投資的重要路徑。保險公司在承保端策略有分化,但投資端大類資產選擇將具有一致性,只是資源稟賦差異會導致投資策略和路徑的極大分化。另外,負債表擴張將帶來保險行業資本金規模的做大做強,保險行業槓桿或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投資組合有待調整優化

外部市場狀況的變化在考驗險資運用水平的同時,也在打磨保險機構調整優化組合配置的能力,有券商分析師認為,調配各大類資產配置過程中將產生獲利機會。

國信證券分析師陳福表示,中長期而言,隨著債券市場更具廣度和深度,保險資金未來的配置結構將更為優化:提升債券配置比例,更多通過期限溢價和信用溢價獲取合理收益率;非標資產將呈現下降的趨勢,險資收益率水平具備更高的穩定性。但短期而言,非標資產配置會因供給減少而壓力增大。

蒲東君認為,從大類資產選擇來看,優化債券配置和增加非標配置是傳統策略,提升“股權投資+境外資產配置”將是主要策略,大保險公司優化債券和非標配置尚有空間,其自身直接開展一級市場投資或境外投資將是主要方式。而對於中小險企而言,債券配置和非標配置或已達上限,股權和境外投資能力尚不足,舉牌或成為股權投資的重要策略和方法。

陳福認為,股票資產配置或存在結構性調整需求,具有固定收益特徵的高股息藍籌更具優勢。國內股票資產配置比例並不低,但在存量結構上,具備固定收益特徵的高股息率藍籌或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另外戰略投資類股票,當持股比例高於20%時,將可按權益法入賬,降低股價波動對財務的影響,但對壽險公司與舉牌公司之間的業務協同性要求較高。

蒲東君認為,股權類資產具有收益率優勢,目前險企長期股權投資佔比不足2%,這方面將是2016年保險資金將重點拓展的方向。另外,保險公司的外延發展也值得關注。蒲東君表示,混業背景下,金融類牌照相互之間的業務協同性在明顯增強,保險公司與銀行、券商、信託的合作在不斷深入。保險資金的外延發展也是股權投資的重要佈局。從外延方向來看,一方面是具有投資協同性的類金融和金融牌照,另一方面則是與承保高度相關的醫療、金融科技和健康養老產業鏈條。

外匯局上海分局:個人購匯政策沒有任何變化

中國人民銀行28日消息,外匯局上海市分局表示,個人購匯政策沒有任何變化。外匯局上海市分局指出,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外匯局上海市分局“叫停個人投資購匯”,相關報道不實。根據現行外匯管理政策規定,對於境內個人購匯並匯出境外用於經常項目支出,政策無任何變化,仍按以下規定辦理:個人購匯並匯出境外當年累計等值5萬美元以下(含)的,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銀行辦理;超過上述金額的,憑經常項目項下有交易額的真實性憑證辦理。目前,尚未對境內居民個人項下開放境外投資。

外匯局上海市分局表示,將繼續積極推進簡政放權,支持有條件、有能力的企業“走出去”,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切實促進對外投資健康有序發展。

上週證券交易結算資金淨流出211億元

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28日發佈證券及股票期權投資者的資金餘額及變動情況。其中,投資者銀證轉賬/銀衍轉賬引起的資金變動金額數據顯示,6月20日至6月24日期間,證券交易結算資金轉入額為4,972億元,轉出額為5,183億元,淨轉入額為-211億元。融資融券擔保資金轉入額為577億元,轉出額為611億元,淨轉入額為-34億元。股票期權保證金轉入額為4.76億元,轉出額為6.22億元,淨轉入額為-1.46億元。

資金餘額數據顯示,截至統計期末,證券交易結算資金餘額期末數為15,703億元,日平均數為15,809億元。融資融券擔保資金餘額期末數為2,074億元,日平均數為2,038億元。股票期權保證金餘額期末數為36.70億元,日平均數為37.79億元。

智能製造等六條主題指數7月發佈

上海證券交易所與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將於7月20日正式發佈上證和中證智能製造主題指數,中證雲計算與大數據主題指數、中證量子通信主題指數、中證海綿城市主題指數和中證水環境治理主題指數等六條指數。

智能製造主題指數選取系統集成商、智能裝備、工業數據庫和雲計算、工業生產軟件、工業互聯網、智能生產等為智能製造提供技術、產品、服務的公司。數據顯示,上證和中證智能製造主題指數總市值分別為2292億元和1.3萬億元,自由流通市值分別為1200億元和7069億元。

中證雲計算與大數據主題指數選取基礎設施供應商、平臺服務與應用提供商、領先的第三方軟件開發商等與雲計算與大數據相關的公司。數據顯示,中證雲計算與大數據主題指數總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分別為5481億元和2637億元。

中證量子通信主題指數選取元器件、設備生產、建設運維、運營應用等環節以及與量子通信相關的公司。數據顯示,中證量子通信主題指數總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分別為3177億元和1709億元。

中證海綿城市主題指數選取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低影響開發(LID)建造多種雨水系統組件、汙水汙泥處置、園林綠化等受益於海綿城市建設的公司。數據顯示,中證海綿城市主題指數總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分別為5360億元和2640億元。

中證水環境治理主題指數選取植物、微生物、藥劑、設備零部件、水體檢測裝備及服務、水環境治理專業設備製造、水環境治理工程設計、施工及運營等公司。數據顯示,中證水環境治理主題指數總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分別為3282億元和1593億元。

發改委:將推出三措施降低企業電費負擔

發改委28日召開“深化價格機制改革 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專題新聞發佈會,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施子海在會上表示,今年以來的電價兩次下調,合計可減輕工商企業電費支出負擔470億元左右。未來將推出三方面措施降低企業電費負擔,明年1月1日將繼續調整燃煤機組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

施子海介紹,今年有兩次電價下調,一次是1月份,通過實施煤電價格聯動,燃煤機組上網電價、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每千瓦時3分錢,可減輕工商企業電費支出近300億元。另一次目前正在組織實施,通過統籌利用取消化肥優惠電價等騰出的空間,再次降低電價,涉及降價的21個省份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每千瓦時1.05分錢、大工業電價平均降低每千瓦時1.1分錢,可減輕工商企業電費支出約170億元。兩次降價合計可減輕工商企業電費支出負擔470億元左右。

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範圍。先期在蒙西、深圳和湖北、安徽、雲南、貴州、寧夏開展了輸配電價改革試點。2016年,將試點範圍擴大到了北京、天津、冀南、冀北、山西、陝西、江西、湖南、四川、重慶、廣東、廣西等12個省級電網和華北區域電網,同時今年開展電力體制綜合改革的試點省份也將納入到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統一組織對上述試點地區的電網公司交叉開展成本監審,預計8月底以前可以完成實地審核。

發改委價格司巡視員張滿英表示,在前期降低費用、降低成本方面的工作基礎上,發改委準備推出三個方面的措施。一是通過統籌用好取消化肥電價的優惠等降價空間。去年4月20日和今年4月20日,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取消了中小化肥電價的優惠。此外,利用跨省、跨區電價的降價空間、燃氣機組、歷史遺留的降價空間,可以利用的降價空間涉及到21個省,可減少168億元。

二是通過輸配電價改革降低電網企業的輸配電費用。在這次輸配電價改革過程中,要統籌處理好核減電網企業的歷史成本,保障未來的投資增長,以及預測電量增長幅度之間的關係,科學合理地核定輸配電價的水平。現在正在進行12個省級電網和一個區域電網的輸配電價交叉成本監審,這方面減掉的不相關的資產和不合理的費用,全部用於降低終端的銷售電價。

三是通過推動電力交易市場的直接交易。電力市場交易的價格能夠充分反映電力市場的供求狀況,目前供大於求的情況下,會有一定幅度的電力交易價格下降。另外,發改委指導北京和廣州電力中心,把跨省、跨區的直接交易輸送組織好,將西部地區“棄水、棄電、棄光”的電能以較低的價格送到東部負荷中心,這樣東部地區可以用上比較便宜的低價電,而西部又支持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