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是因爲網店衝擊嗎

記得前二年有不少報導,中國消費者救活了日本韓國的商業,帶動了世界的經濟。就沒有聽到說會害死自己的商業和經濟。我們的消費群體有三個,高端,中端和低端。高端基本都到國外採購消費,這部份是佔資金最大的消費群體。中端的是成家立業的青年群體,照理說他們是最最重要的消費群體,但是房貸,個稅,孩子教育費,養車,養老,醫療費等他們大多數人口袋是空的。

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是因為網店衝擊嗎

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的,是因為網店衝擊嗎

最後低端的群體,由於外企和私企大量關停,倒閉。這些員工大量離開城市,所以低端的消費者也沒有了。這三種原因導至商業大蕭條,試想一個國家經濟是一個整體,一部份出了問題,一定會影響到其他各行各業。衣、食、住、行。現在中國人絕大多數人都變成了房奴和車奴。房子每年都要交房貸,還有水電暖物業物,汽車每天要燒油。因為每個家庭的收入都用在了住、和行上了,所以,衣、食這兩項上就相應的減少了。

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是因為網店衝擊嗎

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的,是因為網店衝擊嗎

還有一種現象是一般人沒有注意到的。就是現在銀行有存款的人,這些人中間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準備將來當房奴和車奴的人。他們這些人更捨不得花錢了。因此,造成了生活日用品消費的嚴重縮水。另外,收入的減少更是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工廠的關、停、並、轉造成了工人掙錢困難。農產品降價,使得農民收入降低。實體店老闆和小商小販掙錢越來越難。一般的老百姓手裡都沒有多少餘錢,就是有的也不敢大手大腳的花了。現在人們都害怕了,錢不好掙,所以花錢仔細了。

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是因為網店衝擊嗎

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的,是因為網店衝擊嗎

中國人的消費習慣正在翻天覆地的變化著,從幾十年原始的商店購物,發展到今天:坐在沙發、躺在床上輕輕鬆鬆地選物、購物,快遞員還送到家,人類總是在不斷地發展。在這場商業模式大變革的洪流中,大浪淘沙、優勝劣汰,同樣的飯店有一些倒閉關門有一些生意興隆(雙休日排隊叫號)。改革、發展總會讓一部分人痛,因為,人類要發展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而左右。

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是因為網店衝擊嗎

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的,是因為網店衝擊嗎

實體店鋪的經營成本是多方面的,不要全部歸咎於電商平臺。我2000年就開始做實體服裝店到現在也有17年了,電商對實體的衝擊是肯定有的,對一些小店還是致命的。這其實也是件好事,市場就該優勝劣汰,但是做實體的也在不停的變化,這幾年也有很多成功的案列。比如說現在的連鎖零售就做得很好,通過資源整合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貨源跳過批發商直接訂製。

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是因為網店衝擊嗎

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的,是因為網店衝擊嗎

拿一件T恤舉例出廠成本20,傳統實體零售經營渠道:一級批發加10毛利,二級批發加15毛利,零售加30毛利,這件T恤在不亂加加價的情況下已經是75元了,電商渠道:一級批發商加10元,電商20加起來50就可以買到,連鎖零售:就是出廠價加30同樣可以做到50元,然後就是比服務了,誰的服務更好,誰就能抓住消費者,這樣下去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好事,對於實體店鋪也是好事,淘汰劣質不誠信商家。

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是因為網店衝擊嗎

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的,是因為網店衝擊嗎

說白了還是房價過高導致租金過高,從而倒逼實體店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電商是另外一個競爭點,大家都不傻,哪裡經濟實惠去哪裡買東西。電商因為不需要鋪面,可以在家做或者找個很偏僻的倉庫做,成本當然比實體店低很多,產品競爭力立顯。另外這幾年房已經掏空了幾代人積蓄和未來的收入,實際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金錢已經大大減少,這也促使了大家喜歡到網上買便宜貨,即使是假貨,只要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就可以了,省下的錢還要還房貸。所以未來幾年實體店生意,會越來越難。

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是因為網店衝擊嗎

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的,是因為網店衝擊嗎

最近幾年其實電商價格和實體店價格區別不大了,很多實體店也在做電商。電器蘇寧廣場有賣,網上價格也差不多。衣服這些其實現在實體店也不貴,反而電商出質量問題不好解決。很多有眼光的商家也都是線上經營,線下也有實體店,我訂窗簾也是隻要是本地電商,都有實體店,會邀請你去實體店選購。

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是因為網店衝擊嗎

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的,是因為網店衝擊嗎

比如我網上購買燈具,到了我要找安裝師傅,我發現就幾個師傅在網上有開店,然後預約了一個師傅。他就告訴我,以前只能貼廣告,並且效果還不好。現在有電商,每天生意都接不完。還有餐飲,其實很多店鋪看著沒什麼人就餐,可是別人也許網上點餐的就非常多。所以任何事物出現,只要你能好好利用,收益的就是你自己。租金貴,可是你想想現在物價也貴啊。

消費水平低不低看物價高不高,房租高不高,工資低不低。人們越來越貪婪,一元錢進價賣二十塊,二百進價賣兩千塊,吃虧的是一線生產勞工。房租一間門面可以養活一家人。人民要建個房子,買地皮也貴。總而言之,是商家和政府貪心如狼,嚴重影響社會生產的正常發展和人民的生活。所以對與貪官要抓一批,關一批,殺一批,教育一批。對於商家太貪,消費者可以完全不去實體店,一律網上購物消費,讓實體店關門大吉。

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是因為網店衝擊嗎

街上很多商鋪都冷冷清清,隨處有關門轉讓的,是因為網店衝擊嗎

作為一個做實體店的,我只想說不是我們願意賣高,是房租太高了。其實每個做生意的都想薄利多銷,攢了人氣才能攢到錢,這個大夥都懂,但面對高昂的房租人氣沒上來自己先死了。有人又說高昂的房租成就了電商,表面看電商不需要人流,找個背街的門市就可以了,但你又知道嗎,美團百分之十八,餓了麼百分之十七的抽成又怎能出現低價,記住是銷售價格,不是折後價格,也不是利潤,是銷售價格。你說成就了電商又能怎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