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王朝下嫁內蒙古赤峯七位公主有什麼目的

在清朝建國初期,經濟和政權還不穩定的時期,為了鞏固政權在清王朝時,清朝前期從努爾哈赤開始皇帝奉行“南不封王,北不斷親”政策。通過聯姻的血緣關係聯合蒙古各部,維持北方穩定與長治久安。在清代入關前和入關統治中原的時候滿清一共為政治目的下嫁給內蒙古赤峰七位公主,這是封建王朝慣用的政治和親。樣子收藏就介紹一下這七位公主具體是誰。

內蒙古赤峰是清代皇室下嫁公主最多的地區,歷史上從努爾哈赤到乾隆時期一共有七位公主下嫁赤峰各個部落,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介紹是哪七位公主。

1.莽古濟格格(1590-1635),是努爾哈赤三女,繼妃富察氏袞代生 下嫁時間:天聰三年(公元1629年)額駙 敖漢部長索諾木杜陵;

2.固倫端敏公主(1621-1654),是皇太極長女,繼妃烏蘭納喇氏生 下嫁時間:天聰七年(公元1633年)額駙 敖漢旗第一世札薩克多羅郡王班弟;

3.固倫淑慧長公主(1632-1700),是皇太極五女,繼妃烏蘭納喇氏生 下嫁時間: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額駙 巴林部長色布騰,巴林右翼旗第一世札薩克多羅郡王;

4.固倫榮憲公主(1673-1728),是康熙三女,榮妃馬佳氏生,下嫁時間: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額駙 巴林右翼旗第四世札薩克多羅郡王烏爾袞;

滿清王朝下嫁內蒙古赤峰七位公主有什麼目的

固倫榮憲公主老照片

5.和碩端靜公主(1674-1710),是康熙五女,貴人兆佳氏生,下嫁時間: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額駙 喀喇沁右翼旗第五世札薩克多羅杜陵郡王噶爾丹;

和碩端靜公主園寢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滿族鄉十家村,坐正北朝正南,墓主人是康熙帝的皇三女和碩端靜公主和其丈夫,喀喇沁多羅稜郡王噶勒藏,也就是俗稱的喀喇沁親王之後。此墳剩餘有四柱三間火焰牌樓、立龍墓表1對、託龍碑一通、地宮。

滿清王朝下嫁內蒙古赤峰七位公主有什麼目的

6.和碩溫恪公主(1687-1709)是康熙十三女,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生,下嫁時間: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額駙 翁牛特右翼旗第四世札薩克多羅杜陵郡王蒼津;

7.和碩和婉公主(1734-1760)是乾隆養女,是乾隆弟弟和親王弘晝長女,下嫁時間: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額駙 巴林右翼旗閒散王公德勒克。

和碩公主跟固倫公主和格格的區別

為什麼這七位工作既有固倫公主還有和碩公主,還有格格呢,有什麼區別嗎?清朝公主有兩個等級和碩公主和固倫公主,和碩公主,清朝皇帝庶女封號。清太宗皇太極時期,於崇德元年(1636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嫡女封“固倫公主”,庶女封“和碩公主”。親王之女稱和碩格格(郡主)親王世子、郡王、多羅貝勒之女稱多羅格格(縣主),“和碩”是滿語“四方四角”的意思。清初皇女及宗室女均統稱格格。“格格”原為滿語的譯音,譯成漢語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貴胄之家女兒的稱謂,即婦人之爵名。清朝前身“後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無定製。

滿清王朝下嫁內蒙古赤峰七位公主有什麼目的

清固倫雍穆長公主廟宇形骨灰盒

這些出身尊貴的清代公主的下嫁為當時的北方穩定與長治久安作出了貢獻,但是從公主個人來說卻是政治的犧牲品,她們背井離鄉,去自己不習慣的地方生活,可想她們心裡是何等的感受。所以這些和親的公主壽命都很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