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王朝下嫁内蒙古赤峰七位公主有什么目的

在清朝建国初期,经济和政权还不稳定的时期,为了巩固政权在清王朝时,清朝前期从努尔哈赤开始皇帝奉行“南不封王,北不断亲”政策。通过联姻的血缘关系联合蒙古各部,维持北方稳定与长治久安。在清代入关前和入关统治中原的时候满清一共为政治目的下嫁给内蒙古赤峰七位公主,这是封建王朝惯用的政治和亲。样子收藏就介绍一下这七位公主具体是谁。

内蒙古赤峰是清代皇室下嫁公主最多的地区,历史上从努尔哈赤到乾隆时期一共有七位公主下嫁赤峰各个部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介绍是哪七位公主。

1.莽古济格格(1590-1635),是努尔哈赤三女,继妃富察氏衮代生 下嫁时间: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额驸 敖汉部长索诺木杜陵;

2.固伦端敏公主(1621-1654),是皇太极长女,继妃乌兰纳喇氏生 下嫁时间: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额驸 敖汉旗第一世札萨克多罗郡王班弟;

3.固伦淑慧长公主(1632-1700),是皇太极五女,继妃乌兰纳喇氏生 下嫁时间: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额驸 巴林部长色布腾,巴林右翼旗第一世札萨克多罗郡王;

4.固伦荣宪公主(1673-1728),是康熙三女,荣妃马佳氏生,下嫁时间: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额驸 巴林右翼旗第四世札萨克多罗郡王乌尔衮;

满清王朝下嫁内蒙古赤峰七位公主有什么目的

固伦荣宪公主老照片

5.和硕端静公主(1674-1710),是康熙五女,贵人兆佳氏生,下嫁时间: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额驸 喀喇沁右翼旗第五世札萨克多罗杜陵郡王噶尔丹;

和硕端静公主园寝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十家村,坐正北朝正南,墓主人是康熙帝的皇三女和硕端静公主和其丈夫,喀喇沁多罗棱郡王噶勒藏,也就是俗称的喀喇沁亲王之后。此坟剩余有四柱三间火焰牌楼、立龙墓表1对、托龙碑一通、地宫。

满清王朝下嫁内蒙古赤峰七位公主有什么目的

6.和硕温恪公主(1687-1709)是康熙十三女,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生,下嫁时间: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额驸 翁牛特右翼旗第四世札萨克多罗杜陵郡王苍津;

7.和硕和婉公主(1734-1760)是乾隆养女,是乾隆弟弟和亲王弘昼长女,下嫁时间: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额驸 巴林右翼旗闲散王公德勒克。

和硕公主跟固伦公主和格格的区别

为什么这七位工作既有固伦公主还有和硕公主,还有格格呢,有什么区别吗?清朝公主有两个等级和硕公主和固伦公主,和硕公主,清朝皇帝庶女封号。清太宗皇太极时期,于崇德元年(1636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嫡女封“固伦公主”,庶女封“和硕公主”。亲王之女称和硕格格(郡主)亲王世子、郡王、多罗贝勒之女称多罗格格(县主),“和硕”是满语“四方四角”的意思。清初皇女及宗室女均统称格格。“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

满清王朝下嫁内蒙古赤峰七位公主有什么目的

清固伦雍穆长公主庙宇形骨灰盒

这些出身尊贵的清代公主的下嫁为当时的北方稳定与长治久安作出了贡献,但是从公主个人来说却是政治的牺牲品,她们背井离乡,去自己不习惯的地方生活,可想她们心里是何等的感受。所以这些和亲的公主寿命都很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