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爲什麼那麼難?爲什麼複習還是沒有效果?該如何突破瓶頸?

赤明延康


國家公務員考試,所有職位都會進行公共科目考試,部分職位有專業科目考試、部分職位還有外語能力測試。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行測)和申論兩科。

報考中央對外聯絡部、中央編譯局、外交部、文化部、商務部、國家旅遊局、國家外國專家局、全國友協、中國貿促會等部門日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德語、朝鮮語(韓語)、葡萄牙語等8個非通用語職位的人員,還將參加外語水平考試,考試大綱請在考錄專題網站和相關招錄部門網站查詢。

報考中國銀監會及其派出機構、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特殊專業職位的人員以及報考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位的人員還將參加專業科目考試,考試大綱請在考錄專題網站,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公安部網站分別查詢。

1、預入門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既然都已經報名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了,不對它有個具體的瞭解怎麼行?

在預入門階段,首先要對考試大綱進行認真研讀,瞭解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儘管網上不乏對國考大綱的各種解讀,但是“聽來的”和自己“理解的”畢竟還是存在差異。只有自己對考綱理解透徹了才能對市場上的在售的各種教材有個比較,從而在魚龍混雜的公務員訓練市場中挑選到一本真正貼合大綱的、合適自己的教材。

同時建議大家先做一兩套歷年國考真題進行自我摸底測試(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真題可以先不做,留著下一階段認真研磨),通過測試可初步瞭解考試內容、題型、題量,對自身的優劣勢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以便於在接下來的備考期間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

2、擬定複習計劃,嚴格執行,形成良好的習慣

很多考生沒有準備充分並不是時間不夠用,而是輸在了惰性上,做題沒效率,複習沒要領。考生要想堅持複習,繼續提分,就一定要擬定詳細的複習計劃,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擬定複習計劃內容可涉及大至一週半個月必須要複習的內容,小至一天內詳細時間點要複習的內容,擬定完成後,考生一定要嚴格執行,不可朝令夕改,讓複習計劃變為一紙空文。公考資訊網提醒考生要注意在擬定複習計劃的時候要充分考慮自己以前的複習進展與自己的知識薄弱點,要指定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計劃。我們通常會碰到這樣的人,他們每天都在看書,但每天翻開的永遠是第一頁。我們說這樣的看書是無益的,考生在複習的時候一定要結合以前的複習進展與自己的薄弱項,有重點有針對性的複習。

3、刷題,找到做題的感覺

刷題,也就是所謂的題海戰術。有不少人並不支持此戰術,認為盲目做題只會讓考生疲憊。其實不然,大家都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做題就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經掌握知識點,不做題就不能檢驗自己的知識漏洞,更重要的是考生許多刷題,能提高考生迅速讀題、審題、思考、解答的能力,培養考生做題的感覺,讓考生在考試中不至於感覺陌生 ,能迅速進入考試狀態。

另外,刷題也能提高做題的速度,其實,行測試卷的許多題目整體並不難,如果給考生充足的時刻,相信許多考生都能考出不錯的成績。但公務員考試時刻有限,不容考生有過多時刻慢慢思考,因而提高做題速度就顯得很有必要了。提高做題速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刷題,一題快5秒,100題也就是500秒,有近9分鐘的時刻,這些在考試中是非常可貴的。

4、總結提升,攫取要領

在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實踐備考過程中,有一個普遍情況就是“時刻緊”,許多考生甚至只有一兩個月的時刻來複習,如何在這麼短的時刻裡快速學習、查漏補缺是一個很矛盾的事情。除了高強度的增加閱讀,豐富知識面之外,解決之道就是歸納總結、觸類旁通,考生可去本站的行測材料欄目學習借鑑。再比如申論考試,許多人說要想考好申論就是背模板,其實這是誤入歧途的做法。如果光靠背模板就能考好申論,那公務員考試豈不是真的成了八股考試,成了歷史的倒退了。要想考好申論,認真閱讀、把握要點、規範答題固然重要,可是學會攫取要點,歸納總結,觸類旁通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關鍵。


黑龍江中公教育


我也曾經有這樣的困惑,覺得公務員考試很難、複習了沒效果、瓶頸無法突破。但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省考上岸了。我就結合自己的經歷,逐一回答你的疑問,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第一個問題:公務員考試為什麼那麼難?

公務員考試的難度有多大,這沒有一個定論,取決於個人的學歷、專業、基礎、能力等方面,不能一概而論。客觀地說,公務員考試很難,但普通人通過努力肯定有機會,至少是通過複習可以進入面試的。公務員考試的難,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因素決定的:

一是報考人數多導致競爭激烈。我2015年參加省考時,我的崗位報名了210人,最終只錄取一個,別的崗位也基本上是百裡挑一。以2017年國考為例,國家計劃招錄人數2.7萬人,最終參加考試的人為98.4萬人,錄用比例為36:1,最高比例的崗位是民盟中央辦公廳,有9837人競爭一個崗位。可想而知,這競爭是多麼激烈,難度是多麼大。

二是考試內容多導致難以把握。公務員考試,大的方面來說有筆試和麵試。我們僅以筆試為例,共分為常識判斷、數量關係、判斷推理、言語理解與表達、資料分析等五部分。這其中僅常識判斷又包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軍事、科技、哲學、常識等各個方面。可以說,考試內容十分龐雜,複習內容十分繁多,這就導致了複習時難以把握重點,增大了複習的難度。

三是招考環節多導致不好準備。公務員從開始的招考到最終錄取,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從發佈招考公告到最終公佈錄取名單,至少需要3個月的時間。這其中,考生需要閱讀招考公告、註冊、填寫並上報報名信息、參加筆試、通過審核、參加面試、體檢通過、政審通過,是非常麻煩非常瑣碎的一件事。這其中因為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葬送自己的努力。我舉一些常見的例子供大家參考:有的准考證丟失,無法參加考試;有的準備不足,沒能通過筆試;有的錯過時間,沒有去參加審核;有的體能測試不通過被淘汰;有的面試成績不好被淘汰;有的父母是犯人政審不過被淘汰;有的因體檢前喝酒體檢不達標被淘汰.....總之,環節多、要求多、時間長,導致了考試難度大。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複習還是沒有效果

確實剛開始,複習時間不長,都會有這種焦慮和煩惱,覺得沒有效果或者效果不明顯。我個人總結,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心態太急躁。有些人複習的時候,恨不得一天把題目都做完,恨不得把題目都做對,恨不得一次就通過考試。這是典型的浮躁,沒有掌握規律。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胖子也不是一口吃成的。要心平氣和,要持續用功,要堅持不懈,每天都去看書做題,每天都能有新的收穫,日積月累、水滴石穿,才能達到積跬步致千里、匯細流成江海的效果。

另一方面,是方法不正確。複習的方法因人而異,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公考是有規律的,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採取了錯誤的方法,當然效果不好。要勤奮,每天去看書學習寫作,去積累、去感悟、去提升;要模擬,在規定時間完成規定的試卷,模擬考試環境、考試要求、考試氛圍;要評估,從時間、內容、效果、方法上評估自己的成長。


第三個問題:該如何突破瓶頸?

樓主題目中沒有說到具體的瓶頸在哪裡,我也就只能泛泛而談,希望能夠有進一步的交流,對你複習更有針對性。

首先,要找到瓶頸。公考的考生因個人專業、背景、能力、性格的差異,考試的瓶頸各不相同,我這簡單列舉幾個典型的。有的人內向沉默,在面試方面就會存在不會表達、不敢表達、不善於表達的瓶頸;有的人基礎知識積累不夠,在筆試方面就會存在錯誤率高、考試分數低的瓶頸;有人是文科生,數學功底和邏輯能力存在短板,那數量關係、資料分析模塊就是瓶頸;有的人是理科生,表達能力和文字水平稍微差點,言語理解和申論就可能成為瓶頸......總之,要對照考試內容,找到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找到自己得分低的模塊,找到自己錯誤率高的題目,找到自己能力和知識的短板,這就是瓶頸,是需要提高的地方。

其次,要合理選擇。其實對沒參加公考的人來說,可能到處是短板、到處是弱項、到處是需要提高的地方,那這就需要我們合理選擇、統籌兼顧。比如,面對筆試成績差、面試水平低這兩個瓶頸時,肯定會有限提升筆試成績,因為筆試是面試的基礎和前提,只有筆試成績高了,才有可能進入面試。再比如,面對題目太多做不完的瓶頸時,我們肯定會優先把自己擅長的、會做的題目儘快地做對,不會的只能靠簡單的排除和運氣萊蒙。還比如,面臨言語理解和判斷推理這兩個瓶頸時,我會選擇言語理解,因為提升言語理解有助於做對相關題目,有助於提升文字表達能力和水平,對申論和麵試都有積極的作用。總之,要學會取捨、善於選擇,儘可能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複習效果。

最後,要找對方法。方法對了,瓶頸就很容易突破。有重點突破法,對行測中自己錯誤率較高、得分較低、耗時較長的模塊,就要重點突破,就要把同類型的題目弄通搞懂,就要去做限時訓練提升正確率。有歸納概括法,對申論中的題目,要善於歸納概括,善於反思總結,找到適合自己的思考方向,找到得分高的思維模式,找到自己能駕馭的行文結構,這樣才能突破得分低、沒思路、寫不好的瓶頸。有模擬演練法,對於面試,一定要提前模擬演練,把題目類型掌握了,把答題技巧熟悉了,把語言風格明確了,把考試過程演練了,才能在考場正定自若、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以上是我的經驗分享,也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對考試的人有所幫助,也期待和更多的人交流。


alsen-v


按照規定時間做題,比如行測2小時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