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为什么那么难?为什么复习还是没有效果?该如何突破瓶颈?

赤明延康


国家公务员考试,所有职位都会进行公共科目考试,部分职位有专业科目考试、部分职位还有外语能力测试。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和申论两科。

报考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编译局、外交部、文化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外国专家局、全国友协、中国贸促会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人员,还将参加外语水平考试,考试大纲请在考录专题网站和相关招录部门网站查询。

报考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特殊专业职位的人员以及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人员还将参加专业科目考试,考试大纲请在考录专题网站,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分别查询。

1、预入门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都已经报名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了,不对它有个具体的了解怎么行?

在预入门阶段,首先要对考试大纲进行认真研读,了解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尽管网上不乏对国考大纲的各种解读,但是“听来的”和自己“理解的”毕竟还是存在差异。只有自己对考纲理解透彻了才能对市场上的在售的各种教材有个比较,从而在鱼龙混杂的公务员训练市场中挑选到一本真正贴合大纲的、合适自己的教材。

同时建议大家先做一两套历年国考真题进行自我摸底测试(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可以先不做,留着下一阶段认真研磨),通过测试可初步了解考试内容、题型、题量,对自身的优劣势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以便于在接下来的备考期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拟定复习计划,严格执行,形成良好的习惯

很多考生没有准备充分并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输在了惰性上,做题没效率,复习没要领。考生要想坚持复习,继续提分,就一定要拟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拟定复习计划内容可涉及大至一周半个月必须要复习的内容,小至一天内详细时间点要复习的内容,拟定完成后,考生一定要严格执行,不可朝令夕改,让复习计划变为一纸空文。公考资讯网提醒考生要注意在拟定复习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自己以前的复习进展与自己的知识薄弱点,要指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计划。我们通常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每天都在看书,但每天翻开的永远是第一页。我们说这样的看书是无益的,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以前的复习进展与自己的薄弱项,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

3、刷题,找到做题的感觉

刷题,也就是所谓的题海战术。有不少人并不支持此战术,认为盲目做题只会让考生疲惫。其实不然,大家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做题就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掌握知识点,不做题就不能检验自己的知识漏洞,更重要的是考生许多刷题,能提高考生迅速读题、审题、思考、解答的能力,培养考生做题的感觉,让考生在考试中不至于感觉陌生 ,能迅速进入考试状态。

另外,刷题也能提高做题的速度,其实,行测试卷的许多题目整体并不难,如果给考生充足的时刻,相信许多考生都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但公务员考试时刻有限,不容考生有过多时刻慢慢思考,因而提高做题速度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提高做题速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刷题,一题快5秒,100题也就是500秒,有近9分钟的时刻,这些在考试中是非常可贵的。

4、总结提升,攫取要领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实践备考过程中,有一个普遍情况就是“时刻紧”,许多考生甚至只有一两个月的时刻来复习,如何在这么短的时刻里快速学习、查漏补缺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除了高强度的增加阅读,丰富知识面之外,解决之道就是归纳总结、触类旁通,考生可去本站的行测材料栏目学习借鉴。再比如申论考试,许多人说要想考好申论就是背模板,其实这是误入歧途的做法。如果光靠背模板就能考好申论,那公务员考试岂不是真的成了八股考试,成了历史的倒退了。要想考好申论,认真阅读、把握要点、规范答题固然重要,可是学会攫取要点,归纳总结,触类旁通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关键。


黑龙江中公教育


我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惑,觉得公务员考试很难、复习了没效果、瓶颈无法突破。但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省考上岸了。我就结合自己的经历,逐一回答你的疑问,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第一个问题:公务员考试为什么那么难?

公务员考试的难度有多大,这没有一个定论,取决于个人的学历、专业、基础、能力等方面,不能一概而论。客观地说,公务员考试很难,但普通人通过努力肯定有机会,至少是通过复习可以进入面试的。公务员考试的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一是报考人数多导致竞争激烈。我2015年参加省考时,我的岗位报名了210人,最终只录取一个,别的岗位也基本上是百里挑一。以2017年国考为例,国家计划招录人数2.7万人,最终参加考试的人为98.4万人,录用比例为36:1,最高比例的岗位是民盟中央办公厅,有9837人竞争一个岗位。可想而知,这竞争是多么激烈,难度是多么大。

二是考试内容多导致难以把握。公务员考试,大的方面来说有笔试和面试。我们仅以笔试为例,共分为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等五部分。这其中仅常识判断又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科技、哲学、常识等各个方面。可以说,考试内容十分庞杂,复习内容十分繁多,这就导致了复习时难以把握重点,增大了复习的难度。

三是招考环节多导致不好准备。公务员从开始的招考到最终录取,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从发布招考公告到最终公布录取名单,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这其中,考生需要阅读招考公告、注册、填写并上报报名信息、参加笔试、通过审核、参加面试、体检通过、政审通过,是非常麻烦非常琐碎的一件事。这其中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葬送自己的努力。我举一些常见的例子供大家参考:有的准考证丢失,无法参加考试;有的准备不足,没能通过笔试;有的错过时间,没有去参加审核;有的体能测试不通过被淘汰;有的面试成绩不好被淘汰;有的父母是犯人政审不过被淘汰;有的因体检前喝酒体检不达标被淘汰.....总之,环节多、要求多、时间长,导致了考试难度大。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复习还是没有效果

确实刚开始,复习时间不长,都会有这种焦虑和烦恼,觉得没有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我个人总结,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心态太急躁。有些人复习的时候,恨不得一天把题目都做完,恨不得把题目都做对,恨不得一次就通过考试。这是典型的浮躁,没有掌握规律。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胖子也不是一口吃成的。要心平气和,要持续用功,要坚持不懈,每天都去看书做题,每天都能有新的收获,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才能达到积跬步致千里、汇细流成江海的效果。

另一方面,是方法不正确。复习的方法因人而异,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公考是有规律的,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采取了错误的方法,当然效果不好。要勤奋,每天去看书学习写作,去积累、去感悟、去提升;要模拟,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的试卷,模拟考试环境、考试要求、考试氛围;要评估,从时间、内容、效果、方法上评估自己的成长。


第三个问题:该如何突破瓶颈?

楼主题目中没有说到具体的瓶颈在哪里,我也就只能泛泛而谈,希望能够有进一步的交流,对你复习更有针对性。

首先,要找到瓶颈。公考的考生因个人专业、背景、能力、性格的差异,考试的瓶颈各不相同,我这简单列举几个典型的。有的人内向沉默,在面试方面就会存在不会表达、不敢表达、不善于表达的瓶颈;有的人基础知识积累不够,在笔试方面就会存在错误率高、考试分数低的瓶颈;有人是文科生,数学功底和逻辑能力存在短板,那数量关系、资料分析模块就是瓶颈;有的人是理科生,表达能力和文字水平稍微差点,言语理解和申论就可能成为瓶颈......总之,要对照考试内容,找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找到自己得分低的模块,找到自己错误率高的题目,找到自己能力和知识的短板,这就是瓶颈,是需要提高的地方。

其次,要合理选择。其实对没参加公考的人来说,可能到处是短板、到处是弱项、到处是需要提高的地方,那这就需要我们合理选择、统筹兼顾。比如,面对笔试成绩差、面试水平低这两个瓶颈时,肯定会有限提升笔试成绩,因为笔试是面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笔试成绩高了,才有可能进入面试。再比如,面对题目太多做不完的瓶颈时,我们肯定会优先把自己擅长的、会做的题目尽快地做对,不会的只能靠简单的排除和运气莱蒙。还比如,面临言语理解和判断推理这两个瓶颈时,我会选择言语理解,因为提升言语理解有助于做对相关题目,有助于提升文字表达能力和水平,对申论和面试都有积极的作用。总之,要学会取舍、善于选择,尽可能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复习效果。

最后,要找对方法。方法对了,瓶颈就很容易突破。有重点突破法,对行测中自己错误率较高、得分较低、耗时较长的模块,就要重点突破,就要把同类型的题目弄通搞懂,就要去做限时训练提升正确率。有归纳概括法,对申论中的题目,要善于归纳概括,善于反思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思考方向,找到得分高的思维模式,找到自己能驾驭的行文结构,这样才能突破得分低、没思路、写不好的瓶颈。有模拟演练法,对于面试,一定要提前模拟演练,把题目类型掌握了,把答题技巧熟悉了,把语言风格明确了,把考试过程演练了,才能在考场正定自若、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以上是我的经验分享,也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对考试的人有所帮助,也期待和更多的人交流。


alsen-v


按照规定时间做题,比如行测2小时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