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最有意境的詩句是什麼?

不枉人世間


白茫茫落得大地一片真乾淨。

紅樓語,句長理深,超然物外。白雪皚皚,冷風陣陣,寒氣逼人無退路。山蒼蒼,野茫茫,且間何處是歸途?不正是眾生萬物之詠歎麼?

人生無奈,草木有靈。春暖花開,夏荷秋菊鬥芬芳。秋霜冬雪,葉落枝枯滿地傷?尚有白月黃菊,卻只是孤芳自賞。夕照無限好,只是日落美?對乎?





三月二十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平安一生1651728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淺顯通俗的一句,只關乎愛情。

錢鏐,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建者。都說杭州風景太過秀美,才能孕育眾多文人。錢鏐,並非赫赫有名之人,更不是文人墨客,對於詩書所知也甚少。他的原配戴氏原是橫溪郎碧村的姑娘,在一路陪同他奔走征戰後,終得安穩,儘管已經富貴在身,仍不減思親之情,所以每一年的春天一定會回臨安,回鄉探親。

一次,戴夫人在孃家居住已有些時日,吳越王相思之情頓增,走出宮門,發現已經草長鶯飛,春日融融,這位詩書所知頗少的丈夫便給自己的夫人寄信一封,所謂真情流露,即可成詩,書信之上“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田間地壟上的花已經開了,你可以慢慢回來了!通俗的語言在此時是最好的相思。吳人知此事後,更是做以為歌,歌曲婉轉,點點相思,委婉動聽。

北宋熙寧年間,蘇東坡任杭州通判,對錢鏐執政的作為頗為認同。偶來臨安,聽到鄉里唱起的這首歌,頗有感觸,便寫下了三首《陌上花》,其中第一篇首尾兩句完美化用了該句。

(一)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似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遊女長歌緩緩歸。

我不忍心催促你回來,讓你為難,但我對你真的想念,所以只好以退為進,田間花已經開了,你怎麼還不回來!




阿慢的糖果鋪子


《告別-五月》五月鮮花遍地開,鳥聲入耳人自在。頂山看園景亦幻,花香迷人醉此山。草的世界,花的海洋。無人賞花草變樣,唯有痴人喜好它。











馬文建15689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解釋:自己體會……



海底月丶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一,好雨知時節,雨本身是一種自然現象,並沒有好壞之分,也沒有知或不知的感覺。這裡面的好與知,用的是擬人手法,詩意中隱含著人的境界。比喻智慧之人都能準確把握時機。

二,當春乃發生。該出手時就出手!不遲疑,不糾結,果斷行事。一年之計在於春,當春天來的時候就出發。

三,隨風潛入夜。有風雨交加的意境。說明這一場春雨是從夜深人靜的時候下的,不張揚。

四,潤物細無聲。這個無聲並非雨點無聲,它的意境是喻人的低調,無聲前面的細,是細心的細,細節的細,是人間的愛,是老人雨夜小心翼翼關窗和輕輕為家人蓋被的細。

五,這首詩的意境就是道家的上善若水。回答完畢。


0老三兩0


王維的這首詩最有意境: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連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楊哥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如今每家人都不在一起居住,為了生活許多人外出飄泊異鄉,每逢佳節倍思親呀。

忙碌了一年年當上床睡覺脫衣時,月光灑進來照在腳下,在脫去褲子再脫鞋時猛的才想起家鄉好呀。

一家聚在一起吃喝歡喜,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只能明天更用功加油幹了。

躺在床上咣壋伸開腿冰涼,想著高價彩禮生娃鉅額醫藥費,娃的奶粉尿不溼錢,妻子嫌沒本事拋子別夫準備嫁大款去。

哎苦呀痛苦呀也曾是爹孃的寶兒,爹孃為其建了窩成了家生了娃,還要讓年邁父母辛苦養孫。

本來夫婦同心建家育兒,可這現實無法用語言表白勞作奮鬥之苦了。


太陽出來暖洋洋張愛琴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繽紛五彩的春天,綠意盎然,有天街小雨潤如酥的朦朧,一位佳人駐立在梨花樹下,靜靜地看著遠處,一對燕子在追逐嬉戲,忽然一陣春風拂過,梨花飄落,美人皺眉,她在愁些什麼,是自己的孤獨,和燕子的成雙成對,對比,還是在感念春光流逝,舊情不在,反襯了一個落寞的心境,和一個細膩的春景。




大師13691133826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中國的詩歌絢麗無比,很難說出哪首詩是最有意境的。在此憑個人愛好,推薦一首王維的《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推薦理由:沒有抒情、感傷、哲理等濃烈的情懷,僅僅反映的是自然、和諧,用一個字來說就是,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