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更迭,澳大利亞對華政策會變好嗎?

總理更迭,澳大利亞對華政策會變好嗎?

邱 林

一個國家政府更迭,總統或總理換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然而,近幾年來部分國家的首腦換人卻牽動著中國人的神經。以澳大利亞為例。該國政壇連年震盪,八年之內換了六屆總理。而8月24日澳大利亞總理更迭,是在繼特恩布爾之後,又迎來了對中國相對強硬的總理——莫里森。

就在8月23日,還是澳大利亞代理內政部長的莫里森代表澳大利亞政府發表了一份聲明,以國家安全名義禁止中國的華為參與到澳大利亞的5G網絡建設中來。現在,澳大利亞“改朝換代”了,這位將華為拒之門外的新總理上臺後,中澳關係的前景是否可期?新政府是否會延續此前特恩布爾政府充當對華強硬的角色?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打上幾個問號。

觀察家指出,接任總理之後,莫里森在對中國政策上會不會又一次調整為向右轉,這種可能性也是有的,因為澳大利亞畢竟是美國的盟友,它要跟著美國走。就目前而言,一些澳大利亞人似乎仍抱著一種觀念,認為美國仍將是亞洲主導,會幫澳對付中國,而中國會心悅誠服地接受這一切。

也有人認為,擔任部長跟擔任總理會有所不同。莫里森上臺以後,首先要考慮的是2019年的大選。為了明年的大選,他在對華問題上勢必會比較慎重的。當然對澳大利亞來說,誰上臺都不重要,他們做副手、當部長時,可以胡言亂語,把鍋留給總理背。現在擔任總理後,得面對中國這樣的大國,而且是貿易大國,莫里森做事和說話都得掂量著點。

一方面,考慮到澳大利亞與中國實力和影響力,澳方迫切需要中國購買鐵礦石、液化天然氣以及糧食等大宗商品。另一方面,中國自身的規模和重要地位也給澳大利亞帶來了競爭與對抗的風險,結果又可能阻撓相互合作。

如果莫里森想在政治和經濟上取得更大的成績,那麼,不排除其大膽和中國深化關係的可能。也許,正是特恩布爾面對經濟上的頹勢拿不出任何新的辦法,才被迫下臺。至於莫里森,不管能力如何,新官上任三把火,總是得燒一燒。燒,就一定會找上中國,到底如何得看其找的方式方法以及其想法的可行性。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日前發表評論指出,從外交政策的角度來看,莫里森擔任澳大利亞總理,相比更為保守的前內政部長達頓,並非最糟糕的結果,起碼在對華政策上不會發生重大轉變。

這次,儘管被中國輿論稱為“低配版特朗普”的澳大利亞內政部長達頓在與莫里森競爭總理時沒能“出道”成功,但對於莫里森當選後的中澳關係前景,中國輿論似乎還是持謹慎態度。

對於中澳關係,作為財長的莫里森曾於2017年底的一場媒體會中這樣評價:“中國與澳洲有著非常實際和穩固的關係。要記住,我們與中國政府簽訂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這一協定對澳洲的經濟有著實際的促進作用。我們將繼續保持與中國緊密的經濟往來,中國是我們的大客戶,我們也是中國的大客戶。”

不過,莫里森能否言行一致,還要看他下一步的表現。如何應對正在崛起的中國,已成為澳大利亞以及、美國和日本的最根本的挑戰。澳大利亞需要巧妙地協調其在地理上和經濟上融入亞洲的利益,以及與二戰後在戰略和歷史文化上與美國捆綁從而獲得安全利益之間的矛盾。

但有一點很重要,無論澳大利亞高官如何懟中國,我們都不覺得這對中國外交來說有多嚴重。因為澳大利亞的分量就那麼大,而且多變的澳大利亞高官明天不一定又會說什麼。澳大利亞政府歷屆政府未能認識到國際環境的深刻轉變,仍然推行一廂情願的對華政策,從而暴露出他們多年來在政治、政策方面的系統性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