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90%以上家庭農場存在設施用地跟不上和資金難題

近年來,浙江省積極推廣“家庭農場+合作社”模式,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根據對浙江省223個水稻種植示範性家庭農場(合作社)的調查問卷統計,45.0%採用“家庭農場+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模式;20.6%的家庭農場通過合作社銷售農產品,53.2%的家庭農場獲得合作獲得合作社的各種服務。因此,“家庭農場+合作社”模式是一種以合作社為依託,聯合農業生產類型相同或相近的家庭農場組成利益共同體,開展農業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和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形式,是在家庭經營和傳統產業化經營模式基礎上的制度創新。目前,浙江省“家庭農場+合作社”表現為“家庭農場+合作社+公司”“家庭農場+合作社+超市”“家庭農場+合作社+直銷(社區)”“家庭農場+合作社+合作社自辦加工企業”等四種主要方式,發展模式已相對成熟。

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土地流轉困難。調查顯示,近幾年土地流轉租金不斷上漲,漲幅在10%左右,加上一些農民有戀地情結,增加了家庭農場(合作社)土地連片流轉的難度,同時還存在流轉時間短和土地續租難等問題。

二是設施用地跟不上。調查顯示,有90.4%的家庭農場(合作社)表示在加工、倉儲和其他輔助設施用地等問題上面臨較大困難,其中臨時用地審批困難最為突出,佔60.0%;其次是倉儲和水電配套設施用地跟不上等問題。

三是資金短缺。調查顯示,家庭農場(合作社)對資金的需求比較強烈。以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為例:少於50萬元的佔26.2%、50萬-100萬元的佔20.9%、100萬-300萬元的佔36.6%、300萬-500萬元的佔6.4%、500萬元以上的佔9.9%,其中:投入最少的為2萬元,最多的為3500萬元;資金來源以自有資金、信用社借貸為主,其次是親友借款、銀行借貸和民間借貸。90.2%的家庭農場(合作社)表示在經營中遇到資金困難,68.3%的家庭農場(合作社)表示向銀行貸款存在額度小、利息高、缺乏抵押物、授信擔保難、手續繁雜等問題。

四是用工較難。調查顯示,家庭農場自家勞動力一般在2-4人,常年僱工1-5人,平均工資為每人每天106元,臨時性用工6-10人,平均工資為每人每天127元。從用工情況看,89.7%的家庭農場(合作社)表示“用工方面存在困難”。其中89.2%的家庭農場(合作社)表示最大的困難是“找不到好的工人”;66.9%的家庭農場(合作社)表示“工人工資增加太快”;同時存在“季節性用工困難”“工人年齡偏大”“技術工人難留”等問題。

五是農業保險不能滿足需要。調查顯示,僅有33.5%的家庭農場(合作社)參加了農業保險;53.4%的家庭農場(合作社)表示存在“農業保險公司少、選擇餘地少”;46.7%的表示存在“賠償金額偏低”,還存在“保險覆蓋面少”、“政府對農業保險補貼不到位”和“保險理賠困難”等問題。

六是產品銷售不穩定。調查顯示,家庭農場(合作社)農產品的銷售以商販在省內銷售為主,但銷售價格不穩定。56.3%的家庭農場(合作社)表示“價格很不穩定”,38.5%的家庭農場(合作社)表示“價格比較穩定”,5.2%的家庭農場(合作社)表示“很穩定”。

摘自農民日報9月8日刊發張世雲文章《創新完善利益共同體提升小農發展能力 ——浙江“家庭農場+合作社”模式發展的調研與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