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閱讀系列一《愛的藝術》

這是這個系列的第一篇,我會把我每天閱讀的精彩章節和自己的一些想法記錄下來,這個系列更像是小P我每天的閱讀日記。

這是這個系列的第一本書弗洛姆的《愛的藝術》,這本書對於我們正確的認識自身以及愛提供了一定的幫助,通過這本書通俗的文字也讓我們瞭解了現代心理學的一些基礎內容,拉近了我們與心理學的距離。

我買的這本《愛的藝術》是上海譯文出版的,總體翻譯水平個人覺得還算不錯,也推薦大家購買這個版本。

每天閱讀系列一《愛的藝術》

經典摘錄一:大多數人認為愛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愛,而不是有沒有能力愛的問題。

我想很多人有過為了得到某人的愛而付出很多的行動。例如在生活中我們為了博得某些人的友誼特意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又比如有些人特別想談戀愛,但是每次談戀愛都是以失敗告終。當然生活中有很多很多類似的事情,表面上看這類事情很正常,但通過深入瞭解當事人就會發現這類行為伴隨著大量的強迫。

愛是什麼?我們想要的愛和客觀的愛是同一種嗎?正如我上段講的兩個例子,我們想要的愛是我們自認為能給我們心理滿足的自私,這並不是愛。這是由於內心的不安和恐懼所引起的一系列行為。

每天閱讀系列一《愛的藝術》

經典摘錄二:愛是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是人內心生長的東西,而不是被俘虜的情緒。即愛首先是給而不是得。 有創造性的人對“給”的理解完全不同。他們認為“給”是力量的最高表現,恰恰通過“給”,我才能體驗到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

這段話讓我想起了《金剛經》中不著與佈施,給予並不是為了得到什麼,而是自己本性的流出。我們通常的給予大多數是因為我們想要獲得某些東西,其實很常見的道德觀。即不在公共場合扔垃圾不是因為這是我自然本性的流露也不是因為我愛護環境只是因為我的道德觀制約了我,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教育。我們去熱烈的迎合別人也不是真正想要去迎合別人只是因為我們想要從別人身上得到某種東西。這些行為都不是愛的體現,我們是刻意的有目的的。

每天閱讀系列一《愛的藝術》

經典摘錄三:今天人們常常把責任心理解為義務,是外部強加的東西。但是責任心這個詞的本來意義是一件完全自覺的行動。

這段話讓我想到了目前和常見的企業強調員工責任心的問題,但企業要求的責任心從本質上來說其實是一種服從和剝削,因為企業其實不關心員工本人只關心員工創造的效益,企業要求員工責任心的行為只是為了提高效率,這本就是一種精神剝削。即口口聲聲說愛我的,其實是讓我多幹活。

當然反過來講在企業中因為企業的規章制度或領導的高壓而拼命工作也不是責任心的體現。這恰恰是因為恐懼和不安的作祟也就是努力工作背後是因為內心的不安,這必然帶來大量的固執和殘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