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阅读系列一《爱的艺术》

这是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我会把我每天阅读的精彩章节和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这个系列更像是小P我每天的阅读日记。

这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本书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这本书对于我们正确的认识自身以及爱提供了一定的帮助,通过这本书通俗的文字也让我们了解了现代心理学的一些基础内容,拉近了我们与心理学的距离。

我买的这本《爱的艺术》是上海译文出版的,总体翻译水平个人觉得还算不错,也推荐大家购买这个版本。

每天阅读系列一《爱的艺术》

经典摘录一: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

我想很多人有过为了得到某人的爱而付出很多的行动。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为了博得某些人的友谊特意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又比如有些人特别想谈恋爱,但是每次谈恋爱都是以失败告终。当然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类似的事情,表面上看这类事情很正常,但通过深入了解当事人就会发现这类行为伴随着大量的强迫。

爱是什么?我们想要的爱和客观的爱是同一种吗?正如我上段讲的两个例子,我们想要的爱是我们自认为能给我们心理满足的自私,这并不是爱。这是由于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所引起的一系列行为。

每天阅读系列一《爱的艺术》

经典摘录二:爱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即爱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有创造性的人对“给”的理解完全不同。他们认为“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通过“给”,我才能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金刚经》中不着与布施,给予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自己本性的流出。我们通常的给予大多数是因为我们想要获得某些东西,其实很常见的道德观。即不在公共场合扔垃圾不是因为这是我自然本性的流露也不是因为我爱护环境只是因为我的道德观制约了我,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教育。我们去热烈的迎合别人也不是真正想要去迎合别人只是因为我们想要从别人身上得到某种东西。这些行为都不是爱的体现,我们是刻意的有目的的。

每天阅读系列一《爱的艺术》

经典摘录三:今天人们常常把责任心理解为义务,是外部强加的东西。但是责任心这个词的本来意义是一件完全自觉的行动。

这段话让我想到了目前和常见的企业强调员工责任心的问题,但企业要求的责任心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种服从和剥削,因为企业其实不关心员工本人只关心员工创造的效益,企业要求员工责任心的行为只是为了提高效率,这本就是一种精神剥削。即口口声声说爱我的,其实是让我多干活。

当然反过来讲在企业中因为企业的规章制度或领导的高压而拼命工作也不是责任心的体现。这恰恰是因为恐惧和不安的作祟也就是努力工作背后是因为内心的不安,这必然带来大量的固执和残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