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陽|尊老是道、敬老是德、愛老是心

今日重阳|尊老是道、敬老是德、爱老是心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

重陽節

九九重陽,與“久久”同音

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

於是有了長久長壽的含意

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佳節重陽

自古就是詩人筆下的

絢爛清秋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把豐收的喜悅和金秋的溫涼

斟滿酒杯

宴飲歡歌

正應這美景佳節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今日重阳|尊老是道、敬老是德、爱老是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想在佳節時斟上一滿碗故鄉的美酒

想與一起長大的朋友坐論到天明

想和最愛的親人一睹當年的景色

奈何目光所及

卻忘了歸途的模樣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宋)柳永《雨霖鈴》

清秋佳節

卻也避不了夜寒風起

此刻若別離

願溫暖的陽光伴隨你

一路前行

如今,重陽成為頗富人情味的節日

—— “中國老人節”

尊老、敬老、愛老、助老

是這一天的主題

也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德

今日重阳|尊老是道、敬老是德、爱老是心

1.

尊老是道

孝敬老人首先要做到尊重。尊重是相互的,年輕人要尊重老人,同樣老人也要尊重年輕人,不可倚老賣老。

清人李毓秀有言:親有過,諫便更。恬吾色,柔吾聲。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每個人都會成為老人,你現在尊重身邊的老人,以後別人才能尊重老去的你。

我們常說“老小孩”,尊重老人首先態度上要尊重。人年紀一大,記憶力、理解力都會減弱,可能會導致你說十遍他們還不能明白。

面對老人的這種“遲鈍”,要從態度上尊重他們。不要不耐煩,你小時候他們也是這樣不耐其煩教你們的。態度上尊重老人,對待老人的不理解與小錯誤,心平氣和的跟他們溝通。

言語上要尊重老人。人年紀一大,更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愛,心思也更加細膩敏感。對待老人要言語溫和,不可過分苛責。有話好好說,切勿疾言厲色大聲責罵。

二十四孝中有這樣一則故事:老萊子七十歲仍扮小兒狀,著綵衣討父母開心。綵衣娛親就是一種尊重。從父母的實際需要出發,尊重父母。

正像司湯達所說: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

今日重阳|尊老是道、敬老是德、爱老是心

2.

敬老是德

孟子說“惟孝敬父母,可以解憂”,莊子雲“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孝敬是做人之本,倘若一個人連“孝”都做不到,又能指望他做到什麼呢?孝體現出了一個人的人品,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人格,一個不懂孝道的人,人品自然不會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對待老人要心存“仁”“善”之心,不僅要孝敬父母親人,還要敬愛生活中遇到的陌生老人。

敬老體現出了一個人的德行,老人是社會的財富,他們經驗豐富,充滿生活智慧。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對待生活中的老人要有敬意。對於他們提出的意見與建議,要認真聽取。時代或許在變,但做人的道理不會變。

今日重阳|尊老是道、敬老是德、爱老是心

3.

愛老是心

愛不是靠說,而是看做。說得再多不如踏實去做,愛老關鍵看行動。

從鹿乳奉親到百里負米,從蘆衣順母到湧泉躍鯉,愛老是實實在在的體貼老人,關愛老人。

愛護老人要關注老人的需求。給一個人最大的愛就是急人所急,滿足他的需求。愛護老人是在老人迷路時的一句詢問,是在老人焦急時的一句安慰,更是在老人需要時及時出現。

愛老是心,老人需要的並不多,他們最需要的不過是一種理解與關愛。愛不在一時,而是時時刻刻無處不在。

有一顆愛老之心,在公交車上地鐵上能自覺給體弱的老年人讓座,再出現問題時能夠換位思考,理解老年人的所思所想。多給家人打電話,多與父母溝通,多觀察父母的生活,及時發現他們的需求,給他們帶去驚喜。

尊老、敬老、愛老是重陽的主題之一,但敬老愛老並不僅在重陽這一特定的時間裡。如果人人內心充滿愛意,哪一天都是重陽節。

今日重阳|尊老是道、敬老是德、爱老是心

祝家中老人健康長壽

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