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業內熱議「潛在危機」的可能

9月19日開幕的上海LED展,除了盛況空前的創新產品外,行業人士對LED產業發展的熱議亦成為一大焦點。其中,LED行業是否會再次進入2010-2014年那樣的“危機”階段,成為一個重要的話題點。

增長減速,和技術進步的衝突

LED整個產業的增幅正在 “下滑”。研究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市場增幅可能多年來首次下降到20%以下,且這種下降趨勢很可能保持下去。LED產業整體告別高增長期,成為一種可能。而且,這種變化與“技術進步”關係巨大。


LED業內熱議“潛在危機”的可能


例如,行業人士紛紛對液晶背光源應用市場表示擔憂:雖然有MINI-LED等高端產品誕生,但是不需要背光的OLED顯示替代液晶顯示的步伐依然在加快。其中,2019年將是手機等小屏幕市場的轉折點。“如果在顯示領域OLED最終取代液晶產品,LED背光源市場也就會消失——現在的高檔背光源創新,無法挽救這一現實”。

在LED顯示的另一個產品線上,mini-led不僅不具有“拯救者色彩”,還具有“顛覆者角色”——這就是小間距LED顯示。假設小間距LED顯示的燈珠產品,從採用300微米的LED晶體,變成採用100微米的晶體,這意味這單位晶圓面積的產能,能夠提供9倍的終端產品顯示需求。如果小間距LED市場增長力度不夠大、超微間距市場不能如期打開,這也意味著小間距LED行業對LED上游產能消化能力的下降。

同樣遭受技術進步威脅的還有LED產業的最大細分市場:照明。目前市場主流的照明器件,只是滿足國家能耗標準的3級要求。假設國家強制要求滿足目前的2級能耗標準,則意味著單位功率的照明產品多提供3成左右的亮度。這顯然會減少上中游市場的需求。而實際上,LED照明的每瓦亮度效能擁有從目前3級能耗60流明左右,上升到最高120-180流明的創新空間。

業內人士表示,LED產業的創新成果,無論是上游的晶圓、中游的封裝、下游的終端,還是競品的顯示和照明技術產品領域,一個根本性趨勢就是“效率越來越高”——更高的能效水平、或者更小的燈珠尺寸的選擇,都意味著上游產能相對供給的增加。這種情況下,適逢市場增幅下降,業內壓力可想而知。

規模為王時代,新一輪市場集中不可避免

業內研究機構在預計未來LED行業年增幅,每年下降2-3個百分點的同時,亦預測行業集中度會平均每年提升3個百分點——且沒有任何細分市場領域會例外。這種市場集中化趨勢在2014年前後也曾廣泛出現。


LED業內熱議“潛在危機”的可能


“從競爭看,頭部企業才有足夠的創新力”,參展上海LED展的一個小間距LED屏幕廠商如此表示。在他看來,小間距LED市場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普及性的低價格產品——這方面要求企業具有規模優勢,實現成本價值;另一方面是高端應用的系統——這方面要求企業具有配套和解決方案能力,同時能夠提供更高的顯示效果。

同樣的道理也適合於照明市場。“城市照明、工程照明等領域,越來越需要大企業做背書”。一方面,城市照明系統採用PPP方案,需要企業擁有融資能力;另一方面,工業照明系統,對產品的穩定性要求更高,智慧控制系統的開發設計成為關鍵競爭力。同時,在民用照明上,品牌化、和品牌文化建設的市場價值凸顯,尤其是智慧照明概念普及,對照明企業從電子產業到信息產業角色的轉變形成了考驗。

在業內人士看來,LED產業的競爭從沒有像今天這麼充分過。市場競爭的壓力和技術創新的壓力、市場飽和的壓力同步到來,將成為市場集中化、部分品牌和廠商出清的關鍵。不過,業內上下游廠商對這一點的感知也有差異。

與2014年前後的市場出清和集中以“上中游為重點”不同,新一輪的市場變化是在上中游已經具有相當高集中度的基礎上發生的。更由於5年來,LED市場規模已經翻番,形成了更多的終端創新企業,這導致實際“產業過剩”更多發生在終端品牌。這一輪行業整合大戲將以終端市場的份額競爭為核心。

國際形勢多變,LED產業需增強風險意識

對於LED行業的宏觀變化,上海LED展的參展商亦廣泛提到國際貿易形勢的“多變”。以美國為首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對我國LED產業的發展將呈現不利影響。


LED業內熱議“潛在危機”的可能


“一方面,我國大陸LED產業的優勢,不會因為25%的關稅而消失;但是另一方面和我國臺灣地區、韓國等LED產業界比較,這種關稅變化必然帶來一定訂單轉移”。業內人士表示,在行業呈現增長的狀態下,這種影響更多的是訂單地區結構的重新分配,但是一旦市場產能過剩,則意味著更為嚴重的競爭局面。

除了貿易關稅問題之外,本土LED企業對知識產權的糾紛問題也表達了很大的關注。由於我國LED產業起步較晚,在一些基礎專利方面面臨時間差造成的劣勢。這方面,需要我國LED企業充分發揮今天的“全球市場主導性”實力優勢,通過更多的創新,實現知識產權上與國際巨頭的互補,進而通過交叉授權規避知識產權糾紛。但是,這種策略對於實力一般的中小型企業而言並不適用。

總之,上海LED展上,很多與會專業人士都認為LED產業走到了一個“嶄新的窗口面前”,即有技術的因素、也有需求的因素,各種變量正在造成市場競爭規則的轉變。這一時期,企業需要有風險意識、未雨綢繆,一方面在技術創新上真正佔領高地;另一方面在市場拓展上注重品牌價值和規模價值,以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LED業內熱議“潛在危機”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