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高尚师德做新时代“四有老师”

弘扬高尚师德做新时代“四有老师”

本文约1600字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弘扬高尚师德做新时代“四有老师”
弘扬高尚师德做新时代“四有老师”

9月28日,由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海淀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传统师德与新时代教育”书记校长师德论坛在敬德书院举行。海淀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英、海淀教育两委一室班子成员及部分学校校长、教师等12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主持。

论坛是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开展“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和做“四个引路人”主题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旨在落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梳理在教师管理、师德建设方面的举措,讲述海淀优秀教师的师德故事,凝练师德师风建设的经验和成效,带动和引领海淀教师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形成新时代的师德师风。通过举办师德论坛,引导全区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和明德修身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弘扬高尚师德做新时代“四有老师”

论坛邀请了4位书记校长代表进行了主题发言。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董红军围绕教师责任、对学生的陪伴等教育情境分享了学校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的成功经验。海淀实验小学校长赵璐玫分享了海淀实验小学师德建设的成果和感悟,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展开多样化的师德教育活动,形成了仁厚博爱、以生为本、修身正行的师德人文精神,涌现出了一批师德榜样。六一幼儿院院长曹雪梅从回顾历史、保教合一、注重体验等方面讲述了在继承红色基因的基础上,学校探索新时代师德建设、形成独特师德建设体系的举措。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马志太分享了学校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师德内涵的思考和实践。

弘扬高尚师德做新时代“四有老师”弘扬高尚师德做新时代“四有老师”
弘扬高尚师德做新时代“四有老师”弘扬高尚师德做新时代“四有老师”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教育部原国家副总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振有,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等专家学者对代表发言进行了深入点评,也给海淀教育的师德建设提供了思路和策略。

弘扬高尚师德做新时代“四有老师”弘扬高尚师德做新时代“四有老师”
弘扬高尚师德做新时代“四有老师”

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尹丽君做了论坛上主旨报告。她表示,对教育发展而言,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好教师队伍,让更多优秀教师承担起“引导人、培养人、造就人”的历史使命,是教育管理的根本任务。下一步,海淀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师德建设工作。首先,海淀区教育系统要从国家、民族、历史、未来的高度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以党的建设全面引领和带动教师队伍建设。要引导教师确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严守职业纪律,优化职业作风,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师德的首位。其次,以机制强化师德建设。建立党组织抓师德、党员教师以身示范的培德工作机制。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健全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指导。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强化师德权重。完善教师评议考核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准入、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考核评价、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第三,要以管理保障师德建设。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地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大力宣传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环境。

弘扬高尚师德做新时代“四有老师”

海淀区教育系统一直高度重视教职师德师风建设,构建了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师德建设的合力。开学初,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区教育系统教职工思想政治和师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将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把提升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的要求落到实处。2018年教师节,海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委书记于军等领导深入中小学开展教师节慰问活动,并与老教师代表座谈交流,以现场深情的一个鞠躬表达了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崇高敬意。推出了25位北京市师德榜样或先锋,隆重表彰了334名优秀“四有”教师标兵,集中对一批师德先进进行大力宣传,并组织优秀教师代表进行了宣讲活动,带动更多教师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营造了良好的尊师重教的氛围。此外,还组织新任教师们在海淀区师德教育基地——海淀区实验四小举行了新教师宣誓等师德教育实践活动,激励年轻教师们不忘初心,敬业乐教,积极投身海淀教育发展,谱写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