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友如此打太極,效果會翻倍哦!

常聽說有的拳友每天練拳數十遍,有的拳友為了增加功力,短時間內學了拳術又學器械,每天把各種套路練一遍就得耗費半天時間,但卻沒有時間真正靜下心體悟太極的真髓,這樣練其實事倍功半。


如何打一遍套路,卻練出三遍的效果?

秘訣是什麼?

說起來很簡單:

慢三分打拳。

拳友如此打太極,效果會翻倍哦!

所謂“拳慢三分”,

就是正常套路的演練時間基礎上,

延慢三分之一的時間。

如推廣套路二十四式太極拳,整套演練時間從五分鐘延慢至七至八分鐘。競賽套路四十二式太極拳從六分鐘延慢至九到十分鐘。七十多式和八十多式的傳統套路可延慢至整套三十分鐘左右。“拳慢三分”只是個術語,確切的說,應該是三至五分的慢。

拳友如此打太極,效果會翻倍哦!

1、延慢三分的道理是什麼?

經過多年實踐,

我認為有以下益處:

(1)更容易做到精神鎮定,用意不用力和內外放鬆,可以逐步體會和糾正全身內外不放鬆之處。

(2)容易保持呼吸自然深長,氣沉小腹。

(3)可兼顧上下左右,心神不亂,不丟細節,使“手、眼、身、法、步”更有序結合。

(4)能更大限度地鍛鍊平衡能力、支撐能力、協調能力和控制能力。

2、太極拳套路是不是越慢越好呢?不一定。

前些年我見過南方一位師傅的老架一路一套慢到近一小時,可見這位師傅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非常驚人。但我嘗試過後並不贊同他那超慢的練習方法。

太極拳不是體力競技,我所說的“拳慢三分”是同社會上普及太極拳運動速度相對而言的。對大多數人而言,若運動速度超慢,勢必會使呼吸與動作脫節,很難避免僵滯呆板、定勢等與練習時長有關的弊病。也容易造成神經肌肉不應有的緊張和膝關節損傷。所以,他那超慢的習練速度適合個別,卻未必符合大眾。

拳友如此打太極,效果會翻倍哦!

3、怎樣慢?慢到什麼程度符合要求呢?

那就是在平心靜氣,鬆弛自然的操作中,以感到全身氣脈暢通無滯,筋骨關節受到一種柔和的良性功能刺激為宜。而不該用力的地方毫不用力,沒有適度的慢速是難於完成的。必須因體質和功夫的深淺而循序漸進。

此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內氣下沉,只有內氣下沉,才能屈膝更穩。再如推廣套路二十四式太極拳,套路中野馬分鬃的轉體邁步,或者摟膝拗步中的邁步屈肘,都有個前進的腳跟輕著地的動作。這個動作在競賽套路中經常出現。很多運動員在做這個動作腳跟落地時控制得像樹葉飄落一樣輕。還有蹬腳或分腳獨立的穩,動作的均勻、連貫也都需要慢練得來的氣沉小腹為條件。

拳友如此打太極,效果會翻倍哦!

當然,傳統楊氏太極拳套路速度也不是絕對均勻的。實際上在每勢完成時,往往有一個短暫的似停非停狀態,使本勢剛一結束,意氣貫足指尖,給下一勢起一個良好的開端。慢出柔、柔出松、松出靜,只有隨著慢慢的深入,呼吸才會因動作的平穩柔和而變得自然深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