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不止步 文明正當時——陳新武

十堰,一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

千百年間,

詩經文化、漢水文化在這裡共榮共生,

移民文化、汽車文化在這裡接續繁盛。

一江清水照忠誠,咬定發展不放鬆。

改革開放40年,這裡匯聚振興崛起之氣,

乘著浩蕩東風,邁著堅實步履,

奮力向前……

创建不止步 文明正当时——陈新武

中國文明網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

系列訪談節目《40人對話40年》

本期對話

湖北省十堰市委副書記、市長 陳新武

创建不止步 文明正当时——陈新武

湖北省十堰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新武做客中國文明網,接受《40人對話40年》欄目專訪。中國文明網 王楠 攝

記者:陳市長,您好!歡迎做客中國文明網。

陳新武:您好。

記者:提到湖北十堰,人們會想到武當山、丹江水、東風汽車,今天也請您給網友介紹一下十堰。

陳新武:十堰應該說是一個新興的移民城市,1969年開始建市,到明年才50年。十堰在湖北省西北部,與陝西、河南、重慶交界,地處中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現在版圖面積2.4萬平方公里,人口三百萬。十堰有三張“名片”。第一張“名片”是仙山,就是您剛才講的武當山。以武當山為代表,十堰全境風景優美。第二張“名片”是秀水,秀水也稱為丹江秀水。1958年,毛澤東同志決定在漢江的支流丹江(現在的丹江口市所在地)修築丹江口水庫,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的水源地,北京73%的用水都來源於我們“南水”。第三張“名片”是汽車城,十堰是因車建市,市因車興。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十堰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之一。

記者:改革開放四十年,十堰一定有很多新變化、新面貌以及新氣象,作為一市之長,您一定很有感觸,和我們講一講都有哪些變化?

陳新武:這四十年來,我們這個城市至少在四個方面發生了變化。

第一,城市的格局、城市的空間有很大的變化。1978年,城市的面積不到2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萬。到2017年,我們的城市已經是107平方公里,人口102萬。我們現在已經向漢江邊發展,由山城向山水城邁進。

第二,這個城市的經濟和產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1978年我們的GDP大概是7個億,到2017年是1632億。從汽車產業來講,1978年的產量才是5000輛,2017年產量達到62萬輛,而我們的能力是年產100萬輛。

第三,整個城市的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四十年前全國的生活水平都比較低,包括十堰。現在,我們這個城市的建設水平、管理水平很高,尤其是生態環境非常宜居、宜業。

記者:宜居、宜業、宜旅、宜遊。

陳新武:為什麼講宜居?我們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就是教育、衛生資源非常好,在湖北省範圍內,十堰市是除了武漢以外,擁有三甲醫院、本科院校最多的一個城市。

第四,四十年也是我們熔鑄城市精神、形成城市精神的過程。為了建二汽、建丹江口大壩,有將近二十萬外地人來到十堰;為了建設“南水北調”工程,我們有四十七萬人遷徙到他鄉,所以這個地方有一種開放、包容的文化,這是我們城市精神的第一個特點。第二個特點就是奉獻、擔當,為了建丹江口水庫,我們整個城市有1/7的人口移民,另外有1/4的耕地淹沒在水底。同時,十堰位於秦巴山區,六個縣市都是在山區,有非常純樸的秦巴民風,有樸素、堅韌的精神。所以說,這四十年的歷程,也是我們開放、包容、奉獻、擔當、樸實、堅韌的城市精神熔鑄的過程。

创建不止步 文明正当时——陈新武

記者:我們瞭解到,這四十年中,十堰不僅凝聚沉澱城市精神,還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

陳新武:對。

記者:這個過程中十堰做了哪些工作?看到了怎樣的文明風景?

陳新武:十堰的文明城市創建可以說是起步很早,實際上是從1989年開始的。我們當時遇到了一個“富裕之後精神怎麼辦”的問題。我記得1989年7月15日《人民日報》發了一篇長文章,標題是《腰纏萬貫的“精神乞丐村”》,講的就是我們十堰市竹山縣羅家坡村的故事。20世紀80年代末,因為羅家坡村有綠松石礦,當地老百姓也非常勤勞,勤勞致富了以後,反而村容村貌,尤其是一些老百姓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價值追求都在滑坡。當時這篇文章發表之後,在十堰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尤其是在竹山縣。正好那一年,198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文明城市競賽活動,所以十堰市就以文明城市競賽活動為發端,從1989年就開始了文明城市創建。十堰連續四屆是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相當於已經有十二年在無限接近“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在這個過程中,十堰也創造了很多自己的做法,就像您剛才講的,我們也看到了很多獨特的風景。

在農村,我們開展了“十星級文明農戶”的創建活動,創建活動就是把農戶按照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等指標設了十顆星,比如致富星、勤勞星、法紀星、誠信星,還有孝道星等,你做到哪一樣,我就給你貼哪一顆星。通過“十星級文明農戶”的創建,整個十堰的農村精神面貌大大改善,秦巴純樸的民風和文明的新風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時代新風——這是在我們農村的變化。

在城市來講,我們去年就在文明城市的創建過程中,開展了“禮讓行人”的活動。整個機動車行業,不管是公交車也好,其它私家車也好,公車也好,在過斑馬線的時候,只要見到有行人,都要禮讓。這在十堰已經成為一種風尚。在今年5月份和6月份,我們的公交車司機禮讓後得到了路人的鞠躬致謝,一次是禮讓老人、一次是禮讓了小孩。這些畫面在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文明網傳開了,大家看到後都是一片讚譽。在城市,公交車秩序的管理、交通秩序的管理一直是城市管理的痛點和難點,車輛管理有序的背後折射的是文明素質的提升。

記者:我們瞭解到,十堰市在破除市民的不文明行為上也有一些好做法,比如開不文明行為處罰單。這方面我們還做了哪些工作?

陳新武:第一個就是要“管”。文明的形成,歷來是要經過一定時間的歷練和習慣養成,必須要有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則,這個規則靠人們自然而然地執行是很難的,這就必須要管、要罰。比如說全國都在進行誠信體系建設,老賴不能坐飛機、不能坐高鐵,這就是一種“管”。對於交通秩序,我們也都是依法依規在管。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我們成立了“啄木鳥志願隊”,給市民的不文明行為打鉤,然後把這個清單交給他,這個“罰單”不是罰錢,但是能夠起到一個提醒的作用。

記者:所以它被稱為“精神罰單”。

陳新武:另外更重要的,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設還在於“教”,既要“管”也要“教”,這個“教”就是教育、教化,就是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一些好的典型、道德典型,用我們身邊的好習慣來教育、引領大家。我想“管”和“教”是我們文明創建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兩手,這兩手都要硬,不能一手軟一手硬。

创建不止步 文明正当时——陈新武

湖北省十堰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新武接受《40人對話40年》欄目專訪。中國文明網 王楠

記者:新時代,我們十堰的文明創建工作有哪些新的打算?

陳新武:我打個比方,我們十堰是“堅守了29年的奔跑者”,雖然我們的文明城市創建沒有“達標撞線”,但是這29年來我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也取得了不斷的進步和發展。

記者:在路上收穫了成長。

陳新武:首先還是要堅定目標,不管以後的路怎麼走,我們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不能變,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要堅持常態化創建,就是創建所有的目標、所有的路途不是為了迎檢,不是搞形式主義,而是要把創建工作深入到城市發展、城市建設、城市管理以及市民教育當中。

第三點,創建要對標對錶,現有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指標體系非常科學、非常嚴密,我們要對照要求,系統推進。

第四點,我們要向先進發達的地方學習,我們要把這個時代最先進的理念作為十堰的學習和追求對象。

第五點,必須始終把創建為民、為民創建作為依歸,只有這樣,才能把創建工作具體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把創建工作和其他各項工作打通起來,使創建工作和其他工作不是兩張皮,也不是一手軟一手硬。

我們一定會按照這些要求來做好。

記者:創建不止步,文明正當時。祝福十堰,感謝市長接受我們的採訪。

创建不止步 文明正当时——陈新武

以上圖文來自中國文明網。

创建不止步 文明正当时——陈新武

文明濟南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

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