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资本”在日本落地是不可能的事情?未免有点鼠目寸光了

最近,隔夜君在网络上意外的看到了一篇名为《中国资本为什么救不了日本动画界?》

的文章。正如标题所言,这是一篇探讨中国企业这几年在日本构建动画产业的状况,而内里也确实存有着几点值得动漫喜好者关注的事情,毕竟中国资本渗入日本动漫行业会否带予国漫创作质量的蹿升,以及将会带给日本行业孰优孰劣的影响呢?这都直接影响到了未来新番的质量走向。

“中国动漫资本”在日本落地是不可能的事情?未免有点鼠目寸光了

在这期的内容中,隔夜君就给大伙好好的解读一下其中的现状以及给出自己对于这一现状的看法,好以让各位能够更容易地吸收汲取---

最近几年的日本动漫行业虽说也保持着每年百来部新番的产出速率,但大家都知道,这堆创作中能够受人待见的也仅仅有零星的几部罢了,更多的番目也都如同在眼前飘过的一缕青烟,在给动漫迷们带来片刻的消遣之后,便被遗忘在虚空之中了。

而这也是这几年来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日漫衰败论”的形成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如同2018年每个季度都有佳作出现的图景,在过去多年里是鲜少有见过了,对上一次当属2011年石头门,魔法少女小圆,未闻花名一并上映的那个年头。

“中国动漫资本”在日本落地是不可能的事情?未免有点鼠目寸光了

于是乎,近几年来中国资本蜂拥到来日本地域上的状况,也就被众多日本网友看作为“对日本动漫的一次救赎”

但现实却是事与愿违的, 这些年中国在日资本并不尽如人意,未取得长足的发展。对于这一现象的出现,知名动画人“青木悠”就在公开场合对外发表了一番看似很有建设性的看法,归结来说共有以下这几点关键点---

其一为中国企业和日本动画人的理念不相调和。作为资本主导的中方始终都坚持着由中国这边来进行动画创作的统筹(制定创作的内容和形式),然后日本动画人再用自己的技艺去赋予创作生命。

这看似也无可厚非,毕竟投资给你了,不也就应该按照我们的心意去创作吗?然而现实却与日本动画人的理念产生了矛盾,对于优秀的日本动画人来说,他们首当其冲追求的就是创作的自由度---后续的播放权和投放渠道他们可以不管,但是动画究竟要制作什么内容,以及应该用怎样的风格来呈现,这全都要由动画人去构想。

你们或许会说,如此强势的合作关系真的会有资本方去投资吗?你们可别说,近几年来如日中天崛起的流媒体巨头“网飞”便是依仗着这样的合作方式与日本动画人搭建出了良好的创作平台,比如今年年初上映的那部,经由日本知名动画人汤浅政明拍摄的《恶魔人》便是这一模式下的产物咯,可称之为2018年的最佳创作呢。

“中国动漫资本”在日本落地是不可能的事情?未免有点鼠目寸光了

但是问题来了,不是已经有老大哥在前面给中国资本树立榜样了吗?那为何中国企业不去学学这种合作模式呢?

或者原因就在近两年来在国内掀起的“漫改浪潮”中,其中最具代表的当属热门网文小说的改编了,诸如《星辰变》,《斗破苍穹》,《魔道祖师》,《全职高手》等等人气新番都均一是借由知名的网文小说改编而成的,虽然这种模式会带予制作成本的极具升高(购买版权要花费不少的资本),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品上映后的“人气困境”问题----知名IP都能带给漫改创作不少的基础用户观众,而这批观众作为新番种子用户的重要性是关键的。

“中国动漫资本”在日本落地是不可能的事情?未免有点鼠目寸光了

在这样的一个市场倾向下,中国资本之所以向日漫行业示好的“司马昭之心”就显而易见了---意图寻觅优秀的改编大师,以及能够产出高质量画面效果的制作团队,而非原创动画的好手。但也正因为这样的理念与日本动漫人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故此这几年的中国资本在日本的成长也就不尽如人意咯。

除此之外,青木悠还对网络上曾经存有的“只要中国企业在日本开出足够诱惑的工资,那就能成功的带来人才”的观点予以了驳斥,其理由为“要成功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也绝非仅有钱就能够搞掂的,必须至少拥有一条以优秀制作人为首的完整的十多人生产线,这是日本优秀动画人到来的基础,否则他们是会对此置若罔闻的因为零星的一两个动画人是不具备产出一部动画作品的能力的”

简而言之,时下的中国资本在日本地域遭受到了举步维艰的困境,

“中国动漫资本”在日本落地是不可能的事情?未免有点鼠目寸光了

但这事情在隔夜君看来却是不以为然的,不是说隔夜君能够提供绝妙的解决方法,而是说,这一困境根本就不是动漫行业所独有的,这是一种全行业性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若将事情变换一下形式,那就成了这样的现象:“只有所有资源都完备到位了,方才可以做出优异的产品/服务”

其实对完备性的追求,是人类与生俱来都存有着的一种倾向,这是对确定性的一种把握。但若果过分的执着于此,认为这就是困境甚至是悖论的话,那事情就会变成“只要我有马云和马化腾,那我才能做好电商和社交软件”这样的局面了。

事实真是如此吗?纵观如此之多的商业发展历程,带有革命颠覆性的物种真的是所谓“拥簇完备资源”的企业所带来的吗?当然不是!

2000年前后的阿里巴巴,企鹅腾讯,网易,以及随后出现的革新了移动互联网的滴滴,美团,摩拜OFO,陌陌等等,我们生活所见,基本都是由不知名的创业者所造就的(这些企业在创业初期无不都是些不入流的非专业人员)。而真正所谓的巨擘比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如今的局面如何,相信已经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了。

“中国动漫资本”在日本落地是不可能的事情?未免有点鼠目寸光了

这说明了什么?勿须崇拜所谓的“完备性”,要真想在某一行业有一番作为,二三流的团队是没有关系的,正所谓“画面特效不够,故事来凑”,用可观的薪酬招募一些创作能力不差的员工,然后再慢慢的养育打磨数部精品创作出来,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在日本地域打出名堂,然后自然而然的就会有所谓的知名动画人加入了。

千万别认为这只是痴人说梦的事情,在国漫行业也都时常出现这样的事情呢。比方说《请吃红小豆吧!》和《刺客伍六七》的创作团队,均一为刚成立不久的工作室创作的,主创人员也大多是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90后呢。

“中国动漫资本”在日本落地是不可能的事情?未免有点鼠目寸光了

故此,在隔夜君看来青木悠的看法便是庸俗的,而其“不可能”的言论也昭示出了他人有点儿鼠目寸光了。尤其在日本新番烂作层出不穷的当下,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日漫创作者抱有着到来中国动漫企业一试身手的想法的,无论横看还是竖看,这都不是个困境,相反还是中国资本在日本的机遇呢!

加油吧中国动漫,舍本一点儿去试错,让日本人明白投身到中国动漫企业的价值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