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國資委正面回應「國進民退」!

近段時間,民企紛紛反映貸款融資難、融資貴。甚至有人擔心,國企將藉此機會大規模兼併或者併購民營企業。

官宣:國資委正面回應“國進民退”!


從數據來看,今年1-8月份規上企業中,國企利潤總額同比增速為26.7%,而私企只有10%。而在2014年,兩者的增速還分別是-5.7%和4.9%。

同期,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以上的工業企業數量,從2017年底的38.5萬家,降至2018年初的37.2萬家。


換句話說,國企效益這幾年增長得太快了。其次,今年以來,已經有二十餘家民營上市公司被國資接盤。

所以,人們關於“國進民退”的猜測,並不是空穴來風。

本週一,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國資委正面回應了“國進民退”的相關問題。總結起來,國資委認為這只是在當前環境下國企和民企的一種正常的市場化行為,是國企和民企互惠共贏的一種的市場選擇,不存在誰進誰退的問題,更不涉及意識形態。


官宣:國資委正面回應“國進民退”!


言外之意,國企收購民企只是一筆正常的產權交易。但是,市場化、公平競爭就一定合情合理嗎?

有觀點認為,國企和民企的起點不一樣:國企依靠政府支持在資源獲取方面比民企更具優勢,起點不一樣,所以這樣的市場化也就不能稱之為絕對的公平。所以他們認為,真正的市場化不僅包括交易環節的公平,還包括獲取資源的公平。

對此,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許保利表示,目前政府對國有企業並沒有特殊政策,國企如果發展不好,第一兼併重組,第二破產倒閉。

如果說國企真的有優勢的話,可能在融資上更便利,但銀行更願意貸款給大企業,其中包括了民營大企業。對銀行來說,他們放款時更看重企業規模的大小而不以國企、民企來進行區別對待。


官宣:國資委正面回應“國進民退”!



隨著社保收緊、融資困難和外部衝擊的形勢下,當前民企的確面臨著困難和挑戰,但這並不一定是國企壯大帶來的結果。

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兩個毫不動搖”,明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其實,兩種所有制經濟,對中國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方出了事兒,都是中國經濟的大問題。

正如許保利所說,國民並進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