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盖座桥,荷兰曾漫天要价15亿:中国人最终用行动证明自己

就在本月的23日,历时9年,被外国媒体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在亿万国人的瞩目之下,正式全线贯通,相信不少网友的心情跟洋洋一样激动万分。不少英国网友自嘲:给英国一百年也做不了。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横跨伶仃洋,东接香港,西连珠海、澳门三个城市,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可抗7级地震、16级台风。

为了盖座桥,荷兰曾漫天要价15亿:中国人最终用行动证明自己


其主体工程的主梁钢板用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2万吨,这样的数字相当于10座鸟巢或者60座法国埃菲尔铁塔的重量。因此,放眼世界港珠澳大桥无论是巨大的工程体量,还是复杂的建设条件,以及严格的质量标准,都是此前世界上同类工程从来没有遇到的,全球的建筑界直接给封了一个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荣誉称号。这么一个世界之最,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研制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困难和艰辛。

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港珠澳大桥是由桥梁、人工岛、隧道三部分组成,要把这三个部分连接起来,需要建设两座面积各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和一条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桥梁与隧道的转换。这个工程也成为了大桥建设中,技术最为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部分。

为了盖座桥,荷兰曾漫天要价15亿:中国人最终用行动证明自己


当时我们的国内的沉管隧道建设经验几乎为零,放眼全世界隧道长度超过3千米的只有丹麦-瑞典的厄勒海峡隧道,另外一个是韩国釜山至巨加跨海大桥。不过,由于沉管隧道这一核心技术只掌握在西方极少数的专业公司手里,因此,韩国釜山跨海大桥每一节沉管安装,也都是由荷兰专家提供全面支持的。

所以咱们初步的思路就是虚心地向人家学习,2011年,在与荷兰一家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商谈时,该公司却漫天要价,开出了高达1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当咱们提出能否以3亿元人民币换取技术支持时。没想到荷兰人一口否决,并且讥讽到:“3亿元只能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

谈到最后,荷兰人也只给出了9亿人民币的最低价格,并且说了这只是咨询服务费而已,既不包括技术转让的部分,也不负责安装任务,要是再犹豫不决就13亿,只多不少。

面对此等羞辱,再一次给国人敲响了警钟:核心技术从来买不来也求不来,只能靠自己!不被理解,没有经验,外国人都在看,中国人到底行不行?

为了盖座桥,荷兰曾漫天要价15亿:中国人最终用行动证明自己


从此4000人的团队开始了历时两年多的艰难攻关,终于编写出《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成套技术》,实现了我国相关技术“零”的突破。

2013年的5月1日,历经96个小时,5天4夜的连续鏖战,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成功安装。

2017年5月2日,最后一节沉管的安装也终于完成了,长度达5.9公里的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顺利合龙。

世界上节段式沉管漏水率平均值为10%左右,截止港珠澳大桥建成前,也没有沉管隧道100%不漏水的纪录。然而,“奇迹”就在中国人造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中出现了:这条5.6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在零基础上攻破重重难关之后,保证了40米水压下的“滴水不漏”,一举打破了世界纪录。

为了盖座桥,荷兰曾漫天要价15亿:中国人最终用行动证明自己


其中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贝壳岛也是一点都不简单,为此,我们首创了一种在外海领域,深插超大直径钢圆筒的快速筑岛技术,大大提高了工程的进度,只用了221天的时间就完成两个岛的筑岛任务,直接缩短了超过2年之久的漫长工期。

在大桥设计和建造的14年当中,共有21家企事业单位,以及以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为首的8所高等院校,在包括水文、气象、地质、地震、测绘、环境等各方面展开了51项专题研究。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都是由中国人自主研发。采用了当前世界上最好的高性能环氧钢筋、不锈钢筋、高性能海工混凝土等等,集合了目前国内国际上最好的耐久性技术,达到120年的使用标准,这些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为了盖座桥,荷兰曾漫天要价15亿:中国人最终用行动证明自己


今年9月份,港珠澳大桥经受住了来自17级超强台风“山竹”的考验,主体桥梁、海底隧道、人工岛都安然无恙,稳妥的立在哪里,就连桥面上护栏、路灯都丝毫没有一点损伤,再次验证了中国制造的高超水平。如今,中国的桥梁制造和高铁技术,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一个作为中国人永远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民族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