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網癮「慰藉」孤獨的留守兒童

隨著智能手機和無線網絡的普及,農村孩子沉迷於網絡直播、手機遊戲等現象愈發嚴重,甚於條件更好的同齡城市孩子。這當然有環境的因素:城市孩子有父母的管教和督導,而且城市文化設施完備,即便父母不給他們報太多輔導班、興趣班,他們也可以去圖書館、遊樂園、公園等場所。但是,農村留守兒童就不一樣了,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相對匱乏,很多農村兒童除了家校兩地,基本無可靠的文娛場所。

我成長在農村,對此深有體會。很多農民工迫於城鎮住房昂貴等原因,往往會將孩子交給父母進行隔代撫養。爺爺奶奶固然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但主要關心孩子的飲食起居,對其思想和興趣缺乏瞭解,對孩子沉迷於手機的危害缺乏深刻認識。很多外出務工的家長為了緩解思親之苦,往往會為兒女提供一部智能手機。如此一來,孩子手機成癮也就不足為奇。

父母不在身邊,很多致力於解決留守兒童手機成癮的方案容易流於空談。譬如,很多手機遊戲已上線防沉迷系統,但在父母遠隔千里的背景下,此類措施效用極其有限——缺乏父母的監督,很多留守兒童會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註冊手機賬號,輕而易舉繞開防沉迷系統。

對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來說,避免孩子沉迷遊戲和網絡直播並非易事,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都在由農村向鄉鎮、由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動,農村產業空心化加劇。要遏制留守兒童手機成癮,關鍵在於築牢鄉村產業,讓農民工能夠在家門口找到得以養家餬口的崗位,從而兼顧家庭和工作,在教育孩子和賺錢養家之間求得平衡。企業、教育部門和學校雖有使留守兒童免於沉迷手機的責任,但終究力不從心,無法像父母親一樣,時時刻刻對孩子督導和關心。

築牢鄉村產業已經迫在眉睫。這不僅關乎留守兒童的童年幸福,還涉及到他們的未來。從小處說,這關乎孩子能否順利升學,改變命運;往大里說,這關乎寒門子弟階層變遷。不能因為現實困境就讓留守兒童問題放任自流。

一位知名企業家曾自述,給母校捐了千餘萬資金,分設了獎學金和助學金,獎學金很容易發,但助學金卻連申請的人都很少。後來校方告知,助學金實在不好發,因為學生中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可能連30%都不到——而多年前,這個數字約是70%。

這個故事道出了農村學生升學的艱難,而留守兒童則更是農村學生中的弱勢群體。若不下決心改善當下的情況,留守兒童就有可能陷於手機遊戲和視頻直播的圍獵之中,最終在與城鎮孩子的競爭中掉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