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盜防課銷,投資人經常上套的「三個效應」

再談2002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在於它強大的洞見性。書中卡尼曼拎出了七八個認知效應,深入揭示了人的思考和認知規律。認知效應本身沒有好壞之分,起到的效果是幫助還是欺騙,因人、因意圖而不同。對於我們天真的小老闆來說,知道比不知道要強。換句話說,你想做個好警察,那就得了解一下小偷的種種技巧。

今天就舉三個認知效應,投資人自我對照,起碼以後在聽臺上的專家演講的時候,別刷卡刷得那麼衝動。

防火防盜防課銷,投資人經常上套的“三個效應”

第一陷阱:曝光效應

曝光效應與常知的“光環效應”有區別,曝光效應又稱為“熟知效應”。簡單來說,你對某個公司或是某個人越熟悉你就不自覺地認同,越知名的產品越容易被選擇。

中國人常言“名利名利”,這詞兒有意思,名在前,利在後,正所謂先有名後有利,講的就是曝光效應的另一面。

換言之,一個知名的專家在臺上演講,哪怕他講的並非他擅長的領域或話題,也更容易獲得公眾的認同。想想看,在“氣功熱”的時候,錢學森同志的言論可是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的。知識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哪兒有什麼人是全知全能的?除非邪教教主。

所以我們在聽名人演講時,要保持清醒,專家們也要保持清醒,別以為自己有點兒名氣就認為自己都是全對的。

這個點上,我個人比欣賞中國幼教男神張軍同學,張軍夠知名了,但每次的分享我看都非常謙虛,總是不忘加一句,“這是我們碧桂園pyp的經驗,不代表你能做。”個人以為,這句話是真正的科學主義精神。

第二陷阱:啟動效應

啟動效應,是指由於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響而使得之後對同一刺激的知覺和加工變得容易的心理現象。概念太拗口,舉個例子就能聽明白了。

大師們上臺前,背景音樂慢慢響起,由主持人引導和大家一起互動破冰,邀請大家一起把手比劃成心形,共同隨音樂節奏搖擺,來一首《感恩的心》。一曲過後,專家就開始作飽含深情或是作痛心疾首狀,大談愛與自由,大談道德與追求。最後在感動全場的時候,巧妙地推出下階課程———於是大家就在感動中為了情懷而刷卡!

啟動效應在心理學上涉及的案件非常的多。總而言之,在一個專業的大型會議營銷上,從你進大門開始,所有的橫幅、音樂、背景板、講臺佈置、講師先後出場順序甚至是座位的顏色,都是仔細思量並設計過的,目的就是促成成交,把課程賣掉。

這個點上,我奉勸各個幼教投資人一句,在參觀幾百人上千人的大會時候,少衝動。你如果真喜歡那個課程,回頭想好了再報也一樣嘛,別在現場被人給套路了。

第三陷阱: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又拗口?還是舉例子吧。

防火防盜防課銷,投資人經常上套的“三個效應”

舉個香火錢的例子就明白了。

你去旅遊,誤打誤撞進入一座“寺廟”,有一位小師傅對你說,從這邊過去,拿一束花放到佛像面前,就可以為你帶來好運氣,於是你就隨著人流借花獻佛,當你要離開時,被一位師傅叫住了。

師傅:施主,請捐功德錢。

你驚問:還要收費啊?

師傅:是的,花已獻了,隨喜功德。

你傻問:捐多少呢?

這時師傅攤開一本捐款名錄,一翻嚇一跳,多的上萬,少的也要上千。你一頭黑線,只能說沒帶現金。

師傅微微一笑:也可以手機掃碼支付。

你小聲地說:手機裡也沒錢。

於是師傅再向你出示手機捐款記錄,你一看,大喜!原來很多也只捐個幾百塊錢啊,於是就迅速樂捐200元,瀟灑走人。邊走還邊感嘆,今天真幸運,這麼輕鬆就走了。

像這樣的同學還是臉皮厚的,臉皮薄的,直接第一關就過不了,被錨定個幾千元很正常。但即便是後者,這位同學還是被錨定效應狠狠玩了一把。

話說回來,面對大師講課或是大型會銷場合時,你還沒意識到同樣也存在大量的錨定效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