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01

緣 起

唐河三家河如雙龍交匯,形成一個接近90°的夾角,設夾角位置為A。由此朔流而上,唐河向東再向北到鐵路橋位置,此位置為B。寧西鐵路由此向東和友蘭大道(老國道)交叉口處拐向東北方向,自交叉口處沿友蘭大道向東,交312國道後沿312國道繼續向東到小常莊向東1公里處位置,此位置為C。此處斜向西南30°方向前行,是規劃中的澧水路,前行至小常莊社區的楊戶莊,莊南500米就是三家河,三家河大致向西南方向蜿蜒蛇行,到唐棗路大橋折向西、再稍偏北方向,一瀉而下,與唐河交匯,到達位置A。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這樣,A、B、C三個位置點相連,大致構成一個不等邊三角形,像一艘巨輪,赫然停靠在唐河城區的西南邊沿。位置C處是船頭,朝向太陽昇起的東方;船尾在西部,即位置AB連接的唐河岸;船北邊沿是自位置B東行的一段鐵路、一段老國道和一段新國道,到達位置C,因此,船北沿相對大致是一條直線;船身的南沿,就是曲曲彎彎的三家河了。

這個船形的三角地帶所在的區域,就是唐河縣產業集聚區。

作為承載唐河城市四個功能分區之一的產業集聚區,在一片荒原之上,由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10年多的時間,完成了由單一傳統農業到工業產業集聚發展,綜合考評位列省市前列的華麗轉身和優美嬗變。


02

壘起七星灶


千百年來,古老的母親河滋潤著古老的唐河大地,滋養著勤勞善良的唐河兒女。唐河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向來以農業著稱於世,是全國的”糧食生產先進基地縣”。改革開放、春風吹來,廣袤的唐河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糧食產量更是連年遞增,一百四十多萬唐河父老鄉親終於能夠”吃飽飯”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的矛盾日益凸顯出來。一方面,全縣每年50多萬勞務大軍南下北上如潮水湧動;一方面,下崗工人成群結隊走上維權之路;同時,因為財政包乾、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糧食價格持續下跌等因素,造成大批農民紛紛外出,大片土地撂荒,妥善解決”三農”問題已迫在眉睫。發展規劃的不科學,經濟結構的不合理,產業發展的不平衡,加速了縣域經濟發展進入”瓶頸”期。由是,”吃飽了”的唐河人,開始考慮如何”吃好”了。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查閱當時的資料,躍入眼簾的詞彙大多都是”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財政狀況則是“工資財政”、“吃飯財政”、甚至是“要飯財政”。怎麼辦?”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決策者由此開闢瞭如何才能“吃好飯”的發展實踐,開啟了由農業大縣向工業立縣的戰略跨越,開始了產業集聚振興唐河的探索之路。於是,工業立縣戰略應運而生,企業產業集聚建設發展蓄勢而發。

2005年,成立工業園區管委會辦公室,開始搭臺唱戲,招兵買馬。2006年,工業區第一條道路工業路建成通車,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由此拉開帷幕。“打鋸就有末”,當年就引進第一個臺資企業——合室家門業,和河北招引來的麒豐飲品兩個企業落地工業路沿線,開工建設。2008年,河南省提出了“先行先試發展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戰略,2009年,“唐河縣產業集聚區管理委員會”掛牌成立,成為全省首批批覆的180個產業集聚區之一。以此為標記,開始了產業集聚區的整體規劃設計。

產業集聚區建設需要用地徵地,以前,有徵地任務的七個村委社區,分別隸屬於濱河、文峰、城郊、古城四個鄉鎮街道,大家不相統屬,各自為政。為此,2011年底2012年初,唐河縣把這七個徵地村委社區劃歸產業集聚區實行“託管”,統一政策政令,統一補償標準。在此基礎上,2014年,成立“興唐街道”,與產業集聚區實行”一套人馬、兩個機構、套合管理、融合發展”,形成了產業集聚與社會管理相融合的發展格局。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至此,一個嶄新的集行政區劃、社會管理、產業集聚、企業服務於一體的服務管理機構由此誕生!如今的產業集聚區管委會與興唐街道辦事處合署辦公,轄區面積29.89平方公里,規劃面積19.6平方公里,轄7個社區,常駐居民20000多人,從業人員4.7萬人,先後斬獲國家及省級榮譽10多項。

唐河縣產業集聚區也從此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在這個雙龍交匯的荒原上擼起袖子、輪起撅頭,揮汗耕耘,

壘起七星灶,迎接八方客,拓荒者的汗水把這片曾經荒蕪的土地滋潤的春意盎然。

03

栽下梧桐樹


2012年,春節剛過,唐河縣產業集聚區道路建設指揮部在工業路星江路交叉口的人力資源市場的一個會議室裡悄然掛牌成立,由此掀起了以道路建設為突破口的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

指揮部牆壁上高掛作戰地圖,每條路徵地速度、建設進度、時間節點等信息一一羅列出來,隨時更新;濱河路、興隆路、澧水路、興達路、盛鼎路、伏牛路、梔香路……十幾條道路建設全面開花;從規劃、設計、放線、丈量、徵地、兌付、挖壕、填砂……直至鋪油養護。至2013年底,不到兩年時間,九橫十七縱100多公里的高標準道路全部建成通車,縱橫交錯,像一張大網,覆蓋延伸到產業集聚區的角角落落。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伴隨著道路的延伸,電力、通訊、天然氣等配套設施一步步跟進,基礎設施建設的網絡,覆蓋了產業集聚區的全境。

上文中提到的大船的船頭位置的三角形地帶,是西氣東輸二線在整個南陽區域唯一的開口——南陽分輸站,承擔著豫西南廣闊的南陽盆地的1000多萬人口的生產生活用氣的歷史重任。由此沿工業路向西約5公里,八龍溝橋西南位置,正是

唐河華嘉盛天然氣公司,2012年11月建成通氣,目前在全縣鋪管道180多公里,供應工業、商貿企業用戶160餘戶,每年有2000多萬方的優質天然氣,默默地流進千家萬戶,點燃起希望和激情,使歷經滄桑的唐河大地變得紅紅火火。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八龍溝西岸是華嘉盛,東岸就是產業集聚區職工醫院,2014年開春建成投入使用,是一家醫養一體的非盈利性綜合醫院,設備先進、服務周到,開放床位120餘張,病房寬敞整潔舒適,環境優美,被譽為”花園式醫院”。

職工醫院以東、工業路以南、日月潭路以西、伏牛路以北,是政府出資建成的廉租房——創業家園,旭生路南北穿過,把創業家園分為東西兩個區域,這兩個區域又分別有南北兩個出口大門,這樣就形成了四個部分。看上去,創業家園既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又是分散的四個小區。小區內小樓林立,低則6層、高則11層,樓層不高,面積不大,面南背北,中規中矩的,小樓之間有簡單的綠化,倒是顯得鬱鬱蔥蔥、充滿了生氣。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創業家園東區南鄰伏牛路,跨過伏牛路,就是思源學校。解決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2013年,縣政府投資近一億元、香港言愛基金會捐資1000萬元,開工建設思源學校,2014年9月1日開班授課,是九年一貫制寄宿式公辦學校。思源學校建設設計理念超前、建築風格獨特、功能配套齊全,“多元、靈活、互動”,個性十足。校園建築巧妙連在一起,靈動流暢,一氣呵成,絕不拖泥帶水,本身就是一個絕好的藝術品。置身其中,駐足細品,如清泉叮咚、琴聲悠悠。沿透綠牆內側,環繞一週,鮮花朵朵,草色青青,綠枝葳蕤,生機盎然,尤其東南角,一帶竹林,四季常青,竹影婆娑,沙沙有聲,詩情畫意,一湧而出。當是教學讀書的絕佳去處。

與此同時,新建的唐河十九小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汙水處理廠一期二期已建成投入使用,三期正在加緊施工;兩座11萬伏的變電站已投入使用,電管所正在建設;政府投資的佔地385畝、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的農機產業園一期,即將建成投入使用,二期總佔地面積782畝,目前正在規劃設計當中;總共有三條公交線路,每20分鐘一趟,覆蓋全境。還有人力資源市場、垃圾中轉站、工商所、物流園、火車站……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伴隨著路網建設縱橫交錯,不斷延伸,各類基礎設施項目也相繼落地建設,投入使用,形成了佈局合理、功能齊全、運行高效、承載力強、服務周詳的全新的局面,為服務項目進展、加速企業入駐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軟環境方面,出臺優惠政策、創新專班體制、實行跟蹤服務、開闢“綠色通道”,從用地、規劃、建設、招工、融資、稅收……“零距離”、“全方位”、“保姆式”的跟蹤服務,把產業集聚區打造成項目入駐的暖巢和投資創業的天堂。


十年前,這裡一片荒蕪,到如今,路寬了、樹綠了、燈亮了。十年功夫不尋常,十年辛苦自難忘,建設者們用勤勞的雙手,在荒原上種下了一棵棵梧桐樹,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得枝繁葉茂、欣欣向榮。靜待春風化雨,有鳳來儀,大鵬展翅,“扶搖直上九萬里”了。

04

吹響集結號


一路風雨一路歌。產業集聚區的一代建設者們,用10多年的時間,把這個雙龍交匯之地的巨型航空母艦,打造成勞動者耕耘的沃土,打造成創業者創新發展實現夢想的富地,打造成承載縣域經濟發展、擔負唐河人民期盼和充滿希冀的理想高地。

在曾經的一帶荒原之上,吹起了嘹亮的集結號,唱起了高亢的希望之歌。

“栽下梧桐樹,為引鳳凰來”。作為承載東西部產業轉移的支撐點和接力點,唐河,搶抓國家大別山革命老區發展規劃的機遇,因勢利導,確定了“一主”(電子裝備製造為主導產業)、“兩特”(農副產品深加工和礦產資源開發為兩大特色產業)和“一新”(新能源產業)的”一二一”產業佈局,著力打造”一區四園”的發展格局。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於是,聚全縣之力,招商引資,招賢納士。“大員招商”、“以誠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曾幾何時,一批時代的弄潮兒勇立潮頭,懷揣著夢想和希望,滿面春風,到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櫛風沐雨,創業發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如今,在工業立縣戰略和家鄉建設者們的真誠感召下,紛紛迴歸故里、招兵買馬、興辦實業、回報桑梓。一時間,旌旗招展,群雄薈萃,創業者鏗鏘的腳步,扣響了這片歷經滄桑的大地。

圍繞“一二一”發展規劃,產業集聚區結合實際,因勢利導,規劃設計建設東部(農機)裝備製造產業園、中部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園、西部光電電子產業園、西南部新型建材產業園。這種設計並不拘謹,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根據需要,企業入駐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交叉安置。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萬里斬駭浪,風正一帆懸。從2013年租用標準化廠房開始,到佔地30餘畝的小廠,再到佔地200多畝的龍頭企業;員工從40多人,發展到400多人;營業收入從百十萬元,到1.2億元……南商農科用了短短五年的時間,從一個農牧科技製造行業的新生兒,成長為國內現代化豬場設計方案及全套養豬設備的最大供應商。是“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016年,率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取得國家省市級科技創新等榮譽20多項,29項國家專利及兩項軟件著作權;董事長兼總經理曹沛同志入選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與中國農科院、北京農學院等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與牧原集團、正邦集團、東方希望等國內行業領先企業建立了良好的產品研發和生產供應關係。南商農科,正以前衛的發展視野和頂級的技術力量,走在國內豬場自動化設備集成開發的最前沿。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2012年,到沿海創業打拼多年的青年才俊胡文宣牽手嬌妻—留美碩士朱善紅女士,挾高新科技和先進經驗的春風,翩翩飛回來,迴歸故里,創辦宣溢環保。自主研發,是高科技企業發展的生長點,宣溢和美國OSMONICS公司、中科院資源研究所、清華大學等科研機構建立深度合作,獲國家專利20多項,多項填補了國內空白。已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各類高科技含量的環保設備和工程項目,已在鄂、豫、皖、魯、川、陝等省份及南陽市周邊的多個縣的城鄉村鎮實施,並投入使用。各類環保產品跨州過省遠銷西藏、新疆、海南等十餘個省市自治區。

宣溢的設備工程和產品走到哪裡,也把宣溢人擔當責任、奉獻社會的愛傳遞到哪裡。先後投資120萬元捐建唐河縣馬振扶鄉前莊小學;為西藏比如縣中捐贈30萬元淨水設備,解決師生飲水問題;為唐河城郊王莊村捐款10萬元,用於扶貧開發;在全縣組織開展“健康水入貧困村"活動,捐贈200多臺家用淨水機,讓200多個貧困家庭喝上了安全衛生的飲用水。同時,資助六名貧困家庭的大學生,負責他們四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為改善一方淨水,為打造碧水藍天,為億萬斯年的青山綠水,宣溢環保,回報社會、鐵肩擔當,如一泓清泉,一路涓涓細流,潺潺流淌,進而逢山開石,披荊斬浪,奔向充滿希望的前方。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亞澳農機是中國農機具行業的標杆企業,行業標準起草企業,國禮制造承接企業,國家工信部認定的2017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示範企業。

2013年,唐河攜手亞澳,面向鄂豫皖及周邊地區作戰略佈局,亞澳落戶唐河產業集聚區,2014年建成,投資3.6億,單體車間佔地120畝,建築面積40000多平方米,目前全市第一。車間內各個環節功能佈局合理、設計巧妙,擁有國內一流的機器人焊接等領先國際的等多臺先進智能設備。年產各種高檔智能化農機具50000臺,產值2億元。車間房頂科學設計把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和光伏發電系統巧妙結合,令人耳目一新。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奧凱盛箱包,從簽約到開工建設兩個月時間,從開工到建成開業4個月零8天,被市長譽為"唐河速度"。年產箱包60萬隻,產值3億元。是多個國際知名品牌指定的生產商,產品暢銷國內各地,還遠渡重洋,銷售到美、日、德、澳、俄等二十多個國家各地區。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億翔專汽是一家專用汽車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廠家,擁有國家級專用汽車生產資質,是河南唯一一家清障車生產廠家,國內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二。是國家工信部核准的企業,並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4001環境管理體系以及OHSAS18001職業健康管理體系認證,全部產量產品通過3C認證、產品售後服務五星級認證。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向陽紅拖拉機、東聯變速箱廠、大華農機、諾信騰達……幾十家農機智能裝備製造企業氣勢雄偉,如一座座鋼鐵巨人,裹俠士雄風,呼嘯山莊,激情澎湃。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光電電子產業發展穩定。日之新電子塑膠,10多年的錘鍊和積澱,已成為國內領先企業,配套的分公司6家。亞盛電氣的董事長林素琴,支持殘疾人事業,用羸弱的雙肩扛起了沉甸甸社會責任。還有鴻利達電子、博創未、歐尚……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格瑞光電是以光電系統集成為主營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緊緊抓住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數字城管等各類城市新興發展管理的戰略機遇,以光電感知智能產品、智慧城市等終端應用產品、精密光學鏡頭、精密光學原件等系列高科技產品迅速佔領市場,把產品推向全國。到北京、江浙一帶的大都市裡,帶有"

格瑞光電"字樣的光電電子產品,不時閃現出來,或如霓虹閃爍,或如哨兵矗立,或如一隻只深邃的眼睛,飽含深情的凝望著你。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其他如南陽關酒業,把原唐河老酒廠的技術骨幹召集起來,傳承了唐河釀酒的歷史和文化。

佳一日用品,以小小的刷子起家,一步一個腳印,短短几年時間實現了”三級跳”,成為全國行業第一的企業,產品成功出口創匯。億瑞陶瓷,生產的各類地板磚暢銷全國,供不應求。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皓月棉業

,整合國內多個棉、紡、織廠家的資源,建設棉紡織企業聯盟,拉長產業鏈條。堅興餐具、麒豐飲品、中科安普打印機、佳斌實業、明日今天麵粉、曹氏百川面業、益農生態、銀通無人機、統包包裝、新藝金剛石製品、宏穩商貿、鉅全金屬、聖鑫實業、駿達印務、鼎之新電子……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零起步的唐河工業進入”爆發期”,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激情裂變,一個新興的產業之城正在崛起,一顆耀眼產業集聚發展的明星正在冉冉升起。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100多家企業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大珠小珠落玉盤”,擲地有聲、叮噹作響,鑲嵌在這艘巨輪的甲板上,或一枝獨秀、傲然不群,或金藤結瓜、排列有序,或萬頭攢動、繁星點點…

05

揚 帆


一句話,傳說了多少年;一支歌,傳唱了多少年;一條路,延伸了多少年;一艘船,停泊了多少年;一個夢,期盼了多少年。

產業集聚區這個10多歲的翩翩少年,肩負著歷史的重託,正駕馭著工業發展的這艘巨輪,在新時代的大潮中,乘風破浪,圓夢啟航,勇往直前,創造新的未來。


”漫話唐河”系列|雙龍交匯地帶,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回首凝望,這裡,唐河三家河雙龍交匯,蜿蜒流淌,匯白河、進漢水、入長江,千里奔襲,終歸大海。這裡,方(城)棗(陽)古驛道古渡口,千古悠悠,歷經滄桑,默默地見證著英雄輩出,風雲際會的時代。這裡,拓荒者的耕耘,壘起了七星灶,迎接八方客;建設者的勤勞,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創業者的智慧,吹響了集結號,召集英雄會,奏起威武雄壯的交響樂,曾經的荒原上,終於唱起了希望的歌。

揚帆起航了…

圖片拍攝:王 軍 何 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