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01

缘 起

唐河三家河如双龙交汇,形成一个接近90°的夹角,设夹角位置为A。由此朔流而上,唐河向东再向北到铁路桥位置,此位置为B。宁西铁路由此向东和友兰大道(老国道)交叉口处拐向东北方向,自交叉口处沿友兰大道向东,交312国道后沿312国道继续向东到小常庄向东1公里处位置,此位置为C。此处斜向西南30°方向前行,是规划中的澧水路,前行至小常庄社区的杨户庄,庄南500米就是三家河,三家河大致向西南方向蜿蜒蛇行,到唐枣路大桥折向西、再稍偏北方向,一泻而下,与唐河交汇,到达位置A。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这样,A、B、C三个位置点相连,大致构成一个不等边三角形,像一艘巨轮,赫然停靠在唐河城区的西南边沿。位置C处是船头,朝向太阳升起的东方;船尾在西部,即位置AB连接的唐河岸;船北边沿是自位置B东行的一段铁路、一段老国道和一段新国道,到达位置C,因此,船北沿相对大致是一条直线;船身的南沿,就是曲曲弯弯的三家河了。

这个船形的三角地带所在的区域,就是唐河县产业集聚区。

作为承载唐河城市四个功能分区之一的产业集聚区,在一片荒原之上,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10年多的时间,完成了由单一传统农业到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综合考评位列省市前列的华丽转身和优美嬗变。


02

垒起七星灶


千百年来,古老的母亲河滋润着古老的唐河大地,滋养着勤劳善良的唐河儿女。唐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向来以农业著称于世,是全国的”粮食生产先进基地县”。改革开放、春风吹来,广袤的唐河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粮食产量更是连年递增,一百四十多万唐河父老乡亲终于能够”吃饱饭”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一方面,全县每年50多万劳务大军南下北上如潮水涌动;一方面,下岗工人成群结队走上维权之路;同时,因为财政包干、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价格持续下跌等因素,造成大批农民纷纷外出,大片土地撂荒,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已迫在眉睫。发展规划的不科学,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加速了县域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由是,”吃饱了”的唐河人,开始考虑如何”吃好”了。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查阅当时的资料,跃入眼帘的词汇大多都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财政状况则是“工资财政”、“吃饭财政”、甚至是“要饭财政”。怎么办?”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决策者由此开辟了如何才能“吃好饭”的发展实践,开启了由农业大县向工业立县的战略跨越,开始了产业集聚振兴唐河的探索之路。于是,工业立县战略应运而生,企业产业集聚建设发展蓄势而发。

2005年,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开始搭台唱戏,招兵买马。2006年,工业区第一条道路工业路建成通车,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由此拉开帷幕。“打锯就有末”,当年就引进第一个台资企业——合室家门业,和河北招引来的麒丰饮品两个企业落地工业路沿线,开工建设。2008年,河南省提出了“先行先试发展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战略,2009年,“唐河县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成为全省首批批复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以此为标记,开始了产业集聚区的整体规划设计。

产业集聚区建设需要用地征地,以前,有征地任务的七个村委社区,分别隶属于滨河、文峰、城郊、古城四个乡镇街道,大家不相统属,各自为政。为此,2011年底2012年初,唐河县把这七个征地村委社区划归产业集聚区实行“托管”,统一政策政令,统一补偿标准。在此基础上,2014年,成立“兴唐街道”,与产业集聚区实行”一套人马、两个机构、套合管理、融合发展”,形成了产业集聚与社会管理相融合的发展格局。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至此,一个崭新的集行政区划、社会管理、产业集聚、企业服务于一体的服务管理机构由此诞生!如今的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与兴唐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辖区面积29.89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9.6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常驻居民20000多人,从业人员4.7万人,先后斩获国家及省级荣誉10多项。

唐河县产业集聚区也从此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这个双龙交汇的荒原上撸起袖子、轮起撅头,挥汗耕耘,

垒起七星灶,迎接八方客,拓荒者的汗水把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滋润的春意盎然。

03

栽下梧桐树


2012年,春节刚过,唐河县产业集聚区道路建设指挥部在工业路星江路交叉口的人力资源市场的一个会议室里悄然挂牌成立,由此掀起了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

指挥部墙壁上高挂作战地图,每条路征地速度、建设进度、时间节点等信息一一罗列出来,随时更新;滨河路、兴隆路、澧水路、兴达路、盛鼎路、伏牛路、栀香路……十几条道路建设全面开花;从规划、设计、放线、丈量、征地、兑付、挖壕、填砂……直至铺油养护。至2013年底,不到两年时间,九横十七纵100多公里的高标准道路全部建成通车,纵横交错,像一张大网,覆盖延伸到产业集聚区的角角落落。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伴随着道路的延伸,电力、通讯、天然气等配套设施一步步跟进,基础设施建设的网络,覆盖了产业集聚区的全境。

上文中提到的大船的船头位置的三角形地带,是西气东输二线在整个南阳区域唯一的开口——南阳分输站,承担着豫西南广阔的南阳盆地的1000多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气的历史重任。由此沿工业路向西约5公里,八龙沟桥西南位置,正是

唐河华嘉盛天然气公司,2012年11月建成通气,目前在全县铺管道180多公里,供应工业、商贸企业用户160余户,每年有2000多万方的优质天然气,默默地流进千家万户,点燃起希望和激情,使历经沧桑的唐河大地变得红红火火。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八龙沟西岸是华嘉盛,东岸就是产业集聚区职工医院,2014年开春建成投入使用,是一家医养一体的非盈利性综合医院,设备先进、服务周到,开放床位120余张,病房宽敞整洁舒适,环境优美,被誉为”花园式医院”。

职工医院以东、工业路以南、日月潭路以西、伏牛路以北,是政府出资建成的廉租房——创业家园,旭生路南北穿过,把创业家园分为东西两个区域,这两个区域又分别有南北两个出口大门,这样就形成了四个部分。看上去,创业家园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是分散的四个小区。小区内小楼林立,低则6层、高则11层,楼层不高,面积不大,面南背北,中规中矩的,小楼之间有简单的绿化,倒是显得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气。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创业家园东区南邻伏牛路,跨过伏牛路,就是思源学校。解决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2013年,县政府投资近一亿元、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开工建设思源学校,2014年9月1日开班授课,是九年一贯制寄宿式公办学校。思源学校建设设计理念超前、建筑风格独特、功能配套齐全,“多元、灵活、互动”,个性十足。校园建筑巧妙连在一起,灵动流畅,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本身就是一个绝好的艺术品。置身其中,驻足细品,如清泉叮咚、琴声悠悠。沿透绿墙内侧,环绕一周,鲜花朵朵,草色青青,绿枝葳蕤,生机盎然,尤其东南角,一带竹林,四季常青,竹影婆娑,沙沙有声,诗情画意,一涌而出。当是教学读书的绝佳去处。

与此同时,新建的唐河十九小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已建成投入使用,三期正在加紧施工;两座11万伏的变电站已投入使用,电管所正在建设;政府投资的占地385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农机产业园一期,即将建成投入使用,二期总占地面积782亩,目前正在规划设计当中;总共有三条公交线路,每20分钟一趟,覆盖全境。还有人力资源市场、垃圾中转站、工商所、物流园、火车站……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伴随着路网建设纵横交错,不断延伸,各类基础设施项目也相继落地建设,投入使用,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行高效、承载力强、服务周详的全新的局面,为服务项目进展、加速企业入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软环境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创新专班体制、实行跟踪服务、开辟“绿色通道”,从用地、规划、建设、招工、融资、税收……“零距离”、“全方位”、“保姆式”的跟踪服务,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项目入驻的暖巢和投资创业的天堂。


十年前,这里一片荒芜,到如今,路宽了、树绿了、灯亮了。十年功夫不寻常,十年辛苦自难忘,建设者们用勤劳的双手,在荒原上种下了一棵棵梧桐树,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得枝繁叶茂、欣欣向荣。静待春风化雨,有凤来仪,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了。

04

吹响集结号


一路风雨一路歌。产业集聚区的一代建设者们,用10多年的时间,把这个双龙交汇之地的巨型航空母舰,打造成劳动者耕耘的沃土,打造成创业者创新发展实现梦想的富地,打造成承载县域经济发展、担负唐河人民期盼和充满希冀的理想高地。

在曾经的一带荒原之上,吹起了嘹亮的集结号,唱起了高亢的希望之歌。

“栽下梧桐树,为引凤凰来”。作为承载东西部产业转移的支撑点和接力点,唐河,抢抓国家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的机遇,因势利导,确定了“一主”(电子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两特”(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矿产资源开发为两大特色产业)和“一新”(新能源产业)的”一二一”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于是,聚全县之力,招商引资,招贤纳士。“大员招商”、“以诚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曾几何时,一批时代的弄潮儿勇立潮头,怀揣着梦想和希望,满面春风,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栉风沐雨,创业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今,在工业立县战略和家乡建设者们的真诚感召下,纷纷回归故里、招兵买马、兴办实业、回报桑梓。一时间,旌旗招展,群雄荟萃,创业者铿锵的脚步,扣响了这片历经沧桑的大地。

围绕“一二一”发展规划,产业集聚区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规划设计建设东部(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中部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西部光电电子产业园、西南部新型建材产业园。这种设计并不拘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需要,企业入驻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交叉安置。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万里斩骇浪,风正一帆悬。从2013年租用标准化厂房开始,到占地30余亩的小厂,再到占地200多亩的龙头企业;员工从40多人,发展到400多人;营业收入从百十万元,到1.2亿元……南商农科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从一个农牧科技制造行业的新生儿,成长为国内现代化猪场设计方案及全套养猪设备的最大供应商。是“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16年,率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取得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等荣誉20多项,29项国家专利及两项软件著作权;董事长兼总经理曹沛同志入选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与中国农科院、北京农学院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与牧原集团、正邦集团、东方希望等国内行业领先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品研发和生产供应关系。南商农科,正以前卫的发展视野和顶级的技术力量,走在国内猪场自动化设备集成开发的最前沿。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2012年,到沿海创业打拼多年的青年才俊胡文宣牵手娇妻—留美硕士朱善红女士,挟高新科技和先进经验的春风,翩翩飞回来,回归故里,创办宣溢环保。自主研发,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生长点,宣溢和美国OSMONICS公司、中科院资源研究所、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获国家专利20多项,多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已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高科技含量的环保设备和工程项目,已在鄂、豫、皖、鲁、川、陕等省份及南阳市周边的多个县的城乡村镇实施,并投入使用。各类环保产品跨州过省远销西藏、新疆、海南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

宣溢的设备工程和产品走到哪里,也把宣溢人担当责任、奉献社会的爱传递到哪里。先后投资120万元捐建唐河县马振扶乡前庄小学;为西藏比如县中捐赠30万元净水设备,解决师生饮水问题;为唐河城郊王庄村捐款10万元,用于扶贫开发;在全县组织开展“健康水入贫困村"活动,捐赠200多台家用净水机,让200多个贫困家庭喝上了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同时,资助六名贫困家庭的大学生,负责他们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为改善一方净水,为打造碧水蓝天,为亿万斯年的青山绿水,宣溢环保,回报社会、铁肩担当,如一泓清泉,一路涓涓细流,潺潺流淌,进而逢山开石,披荆斩浪,奔向充满希望的前方。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亚澳农机是中国农机具行业的标杆企业,行业标准起草企业,国礼制造承接企业,国家工信部认定的2017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示范企业。

2013年,唐河携手亚澳,面向鄂豫皖及周边地区作战略布局,亚澳落户唐河产业集聚区,2014年建成,投资3.6亿,单体车间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0000多平方米,目前全市第一。车间内各个环节功能布局合理、设计巧妙,拥有国内一流的机器人焊接等领先国际的等多台先进智能设备。年产各种高档智能化农机具50000台,产值2亿元。车间房顶科学设计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巧妙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奥凯盛箱包,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两个月时间,从开工到建成开业4个月零8天,被市长誉为"唐河速度"。年产箱包60万只,产值3亿元。是多个国际知名品牌指定的生产商,产品畅销国内各地,还远渡重洋,销售到美、日、德、澳、俄等二十多个国家各地区。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亿翔专汽是一家专用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厂家,拥有国家级专用汽车生产资质,是河南唯一一家清障车生产厂家,国内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二。是国家工信部核准的企业,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及OHSAS1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全部产量产品通过3C认证、产品售后服务五星级认证。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向阳红拖拉机、东联变速箱厂、大华农机、诺信腾达……几十家农机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气势雄伟,如一座座钢铁巨人,裹侠士雄风,呼啸山庄,激情澎湃。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光电电子产业发展稳定。日之新电子塑胶,10多年的锤炼和积淀,已成为国内领先企业,配套的分公司6家。亚盛电气的董事长林素琴,支持残疾人事业,用羸弱的双肩扛起了沉甸甸社会责任。还有鸿利达电子、博创未、欧尚……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格瑞光电是以光电系统集成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紧紧抓住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数字城管等各类城市新兴发展管理的战略机遇,以光电感知智能产品、智慧城市等终端应用产品、精密光学镜头、精密光学原件等系列高科技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把产品推向全国。到北京、江浙一带的大都市里,带有"

格瑞光电"字样的光电电子产品,不时闪现出来,或如霓虹闪烁,或如哨兵矗立,或如一只只深邃的眼睛,饱含深情的凝望着你。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其他如南阳关酒业,把原唐河老酒厂的技术骨干召集起来,传承了唐河酿酒的历史和文化。

佳一日用品,以小小的刷子起家,一步一个脚印,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了”三级跳”,成为全国行业第一的企业,产品成功出口创汇。亿瑞陶瓷,生产的各类地板砖畅销全国,供不应求。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皓月棉业

,整合国内多个棉、纺、织厂家的资源,建设棉纺织企业联盟,拉长产业链条。坚兴餐具、麒丰饮品、中科安普打印机、佳斌实业、明日今天面粉、曹氏百川面业、益农生态、银通无人机、统包包装、新艺金刚石制品、宏稳商贸、钜全金属、圣鑫实业、骏达印务、鼎之新电子……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零起步的唐河工业进入”爆发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激情裂变,一个新兴的产业之城正在崛起,一颗耀眼产业集聚发展的明星正在冉冉升起。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100多家企业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大珠小珠落玉盘”,掷地有声、叮当作响,镶嵌在这艘巨轮的甲板上,或一枝独秀、傲然不群,或金藤结瓜、排列有序,或万头攒动、繁星点点…

05

扬 帆


一句话,传说了多少年;一支歌,传唱了多少年;一条路,延伸了多少年;一艘船,停泊了多少年;一个梦,期盼了多少年。

产业集聚区这个10多岁的翩翩少年,肩负着历史的重托,正驾驭着工业发展的这艘巨轮,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圆梦启航,勇往直前,创造新的未来。


”漫话唐河”系列|双龙交汇地带,荒原上唱起了希望的歌


回首凝望,这里,唐河三家河双龙交汇,蜿蜒流淌,汇白河、进汉水、入长江,千里奔袭,终归大海。这里,方(城)枣(阳)古驿道古渡口,千古悠悠,历经沧桑,默默地见证着英雄辈出,风云际会的时代。这里,拓荒者的耕耘,垒起了七星灶,迎接八方客;建设者的勤劳,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创业者的智慧,吹响了集结号,召集英雄会,奏起威武雄壮的交响乐,曾经的荒原上,终于唱起了希望的歌。

扬帆起航了…

图片拍摄:王 军 何 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