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合作機制在揚州成立

以運河為媒——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國家文化名片,千百年來,生生不息的運河水滋潤了兩岸的沃土,孕育了兩岸的文明,創造了一部厚重的運河城市"依水而存,因水而興"的發展史。2014年6月22日,大運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如何更好的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講好運河古今故事,保護運河文化遺存,彰顯運河特色風貌,延續運河歷史文脈,成為運河沿線城市共同思考的重要課題。

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合作機制在揚州成立

10月11日,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合作機制成立大會在揚舉行。由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主導,揚州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杭州西湖、北京頤和園、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桂林灕江、山東泰山、河南雲臺山7個運河城市景區(景區排名不分先後)聯合發起成立的"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合作機制",將致力於更好地保護、傳承和利用好大運河資源,傳播運河文化,推廣運河旅遊品牌,探討運河沿線城市旅遊合作方式和共贏模式,打造大運河旅遊精品新線路,不斷提高中國大運河對外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合作機制在揚州成立

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合作機制在揚州成立

瑞典與挪威運河協會主席、瑞典Dalsland(達爾斯蘭)運河首席執行官班尼·魯斯 (Benny Ruus)表示,祝賀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合作機制成立大會成立,機制的建立有利於世界運河城市之間的旅遊合作,促進國際運河城市的取長補短、互利共贏。

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合作機制在揚州成立

 "運河沿線城市景區是運河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建立合作機制,將有利於保護、整合、開發、利用運河旅遊資源、擴大運河城市交流、促進運河城市發展。"WCCO主席、市政協主席朱民陽表示。

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合作機制在揚州成立

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合作機制在揚州成立

"運河七城"共商旅遊會盟

2500多年前始,智慧的先民陸續開鑿運河。自此,生生不息的運河水滋潤了兩岸的沃土,孕育了兩岸的文明,創造了一部厚重的運河城市"依水而存,因水而興"的發展史。千百年來,運河始終與沿河城市和諧相處,運河也因此成為集合物質、非物質和自然遺產多種形式並存的文化遺產寶庫。至今,運河的子民們仍在享受母親河帶來的福祉。

步入工業文明、生態文明的今天,在資源能源日益緊張,環境壓力持續加大的背景下,運河城市該如何更好地保護、傳承和利用好大運河旅遊資源,堅持自己的城市特色,尋找適合自己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合作機制"應運而生。"合作機制由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主導,7個運河城市景區共同發起,明確了整合各自優勢資源,加強區域聯動與合作,共同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旅遊目的地的目標。"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黨工委書記張福堂表示。

據悉,WCCO是由世界各國運河城市和相關經濟文化機構自願結成的非營利性國際組織,是目前國內36個國際組織之一,更是江蘇省唯一的一個。"通過WCCO平臺,可以更好地傳承運河歷史與文化,推動運河沿線城市精品景區的交流與發展,提升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張福堂表示,"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合作機制"將緊緊圍繞"WCCO發展委員會下屬協作機制"的總體定位,充分利用WCCO平臺的資源與優勢,在其平臺框架下來開展合作與交流。

“當下運河旅遊方興未艾,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則是塑造城市形象、拉動地方經濟、促進旅遊發展的重要載體。”中國旅遊景區協會秘書長霍建軍表示,隨著全域旅遊時代的到來,旅遊跨界融合的特徵越來越明顯,合作機制以WCCO為載體,有利於發揮好WCCO組織健全的優勢,打破國內外運河城市景區壁壘,搭建好城市和景區、景區與景區之間的橋樑,實現城市、景區、社會三方受益。

用世界語言講好精品景區故事

大會上,與會代表審議並通過《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合作機制規則》,推選揚州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為首屆輪值主席單位。

《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合作機制規則》明確了追求目標:用世界語言講好精品景區故事,提升國際影響力;展示人文歷史,實現精品景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相互借鑑精品景區軟硬件設施配套、旅遊精品線路打造以及品牌塑造的經驗,提升成員單位品牌、品質、品味。

"我們七家發起景區有山嶽,有湖泊,有園林,不僅是各自省市的龍頭景區,也是中國旅遊的一線品牌,更在追求建成世界級精品景區,屹立於世界著名旅遊景區之林的目標。"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合作機制首屆輪值主席,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黨工委書記張福堂表示,我們將聯手宣傳推介,統一塑造運河城市精品景區旅遊品牌形象,統一宣傳營銷,提升運河旅遊品牌內涵,推動景區高質量發展,為打造世界級景區奠定堅實的基礎。

據悉,以往運河沿線旅遊資源豐富,但景區之間互動不夠,資源相互之間連接度不夠。七家發起景區將以運河城市為紐帶,充分發揮自身旅遊產品特色,整合資源和平臺,推出相關景點套票與打包產品,開展精品景區之間的資源營銷和聯合營銷,形成一批高質量特色運河旅遊項目,打造出精品運河旅遊線路,實現優勢互補、客源互送、政策共享,共同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旅遊目的地。

“深度挖掘京杭大運河文化內核,彰顯弘揚沿線城市景區特色,加快構建合作共贏的協同機制。”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馬生平認為,要不斷提升運河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儘快將其打造成享譽國內外的國家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同時整合捆綁、共同打造精品景區的旅遊資源,打造出一條世界級的黃金旅遊線。

"我們希望'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合作機制'成為整合運河城市旅遊景點資源,搭建信息交流、經驗借鑑、相互學習、共同發展的平臺。"張福堂表示,這對提升運河城市旅遊整體形象,推動區域旅遊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以運河為媒,謀求共享共贏的未來

如今,中國大運河文化帶西北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連,東南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相接,"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和大運河文化帶的啟動建設,將成為世界運河城市交流合作的重要橋樑和協同發展的歷史機遇。

"將運河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科學地利用好運河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已成為運河城市的共識。"霍建軍表示,此次"揚州機制"的成立,將讓運河城市的旅遊合作邁向深層次。針對各家景區不同文化特色,把大運河資源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使這些文化更可感知、更可體驗,吸引更多海內外遊客來運河景區觀光、旅遊、休閒、度假。

頤和園(負責人名字)表示,各運河城市景區要藉助WCCO平臺的資源與優勢,傳播運河文化,探討運河沿線城市旅遊合作方式和共贏模式,打造大運河旅遊精品新線路,推動區域旅遊合作與交流,建設世界級精品景區。

據介紹,"運河城市精品景區合作機制"將加強與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等全國著名院校合作,建立培訓基地;依託WCCO,定期舉辦運河文化、景區發展、文旅融合等不同主題的培訓班和講座,為機制成員更好地提供學習、參觀、交流、提升的機會,從而進一步提升成員單位軟實力。同時,從高校、研究院所、旅遊系統,選聘一批享有學術威望,具有行業影響,精於文旅創新融合發展的專家學者,成立運河精品景區專家諮詢庫,對具體旅遊項目進行策劃、評價、諮詢,做具體化、項目化的指導。

與會境外嘉賓全體代表名單:

班尼·魯斯(Benny Ruus)

瑞典與挪威運河協會主席

瑞典Dalsland(達爾斯蘭)運河首席執行官

蘇珊•斯科特(Suzzane Scott)

WCCO副主席,美國聖安東尼奧市河道管理機構總經理

弗朗西斯·蒙塔涅(François MONTAGNE)

法國敦刻爾克 副市長

弗朗西斯·凡德內斯特(Francis VANDENNESTE)

法國卡爾卡松市 市長代表

李基鉉(Ken LEE)

亞洲賽艇聯合會 前秘書長

亞洲賽艇聯合會 現任會長高級顧問

國際賽艇聯合會 亞洲發展高級顧問

李海森(李基鉉夫人)(Hyeseon LEE)

四胡•西斯提魯賽(Sihoune SITHTHILUSAY)

老撾萬象市 副書記兼副市長

福爾塔姆•福薩文薩(Bountham PHOUTHAVONGSA)

老撾萬象市 委員、萬象市資源與環境廳廳長

哈姆霍恩•拜拉特里(Khamkhoun BAYLATRY)

老撾萬象市 信息、文化與旅遊廳副廳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