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調研三季報績優股醫藥板塊關注度提升

□本報記者 陳健

隨著上市公司三季報的密集披露,上週(10月22日至10月27日)A股共有42家上市公司接受機構調研747家次,調研活躍度環比大幅回升。具體來看,業績表現較好的海康威視、英唐智控、長春高新等個股明顯受到機構關注;此外,醫藥生物行業5家上市公司受到機構調研,被調研數量排名首位。

三季報業績是調研重點話題

個股方面,海康威視上週舉行了今年前三季度業績說明會,成為接受調研家次最多的上市公司。

數據顯示,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38.0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90%;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3.9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20%。2018年全年預計淨利潤增長區間為10%-30%,對四季度預期謹慎樂觀。二級市場上,海康威視也獲得外資青睞,同花順數據顯示,10月26日,海康威視現身深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位居深股通港資成交額第1位,港資總計成交6.32億,淨買入2.29億。

英唐智控今年前三季度也有不錯的業績表現,10月23日,公司舉行的業績說明會吸引了光大證券、中金公司等35家機構參與。英唐智控表示,公司業績增長主要來源於旗下子公司聯合創泰和怡海能達的高速增長。其中,聯合創泰主要從事主動元器件的代理分銷,最近一年一期業務獲得迅猛發展,成為公司盈利重要增長點。其中,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8.64億元,實現淨利潤7061.2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53.67%、650.10%。

此外,歐菲科技、天孚通信、欣旺達、安奈兒、東易日盛等上市公司接受機構調研時也均對今年前三季度業績情況作了介紹。

醫藥板塊進入價值投資區間

分行業看,上週,醫藥生物行業5家上市公司(長春高新、北陸藥業、一心堂、佛慈制藥、通策醫藥)接受機構調研,被調研數量位居首位。

10月22日,長春高新接受大成基金、富國基金、興證資管等74家機構調研。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1.40億元,同比增長56.3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8.39億元,同比增長72.20%。就公司未來規劃,長春高新表示,在產品和項目方面,做足存量、做精增量。增量方面:去年投資的上海瑞宙肺炎結合疫苗已開始中試,目前進展順利;今年簽約了冰島抗體項目。另外,包括金賽藥業、百克生物在內的一些在研項目在積極推進中。

10月22日,一心堂舉行了2018年三季報業績交流會,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6.19億元,同比增長18.1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4.19億元,同比增長32.46%。公司表示,全年淨利潤預計增長0-40%,預測相對謹慎。公司正常經營的態勢不變,力爭實現穩定、正常、略超預期。

10月23日,北陸藥業接受了國泰君安、華泰柏瑞等5家機構的調研。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64億元,同比增長10.9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26億元,同比增長22.02%。北陸藥業表示,對比劑產品仍是公司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多年來保持持續增長。公司近兩年對碘克沙醇注射液和碘帕醇注射液的大力推廣和招投標工作初見成效,以上兩項產品均實現快速增長,而且有望保持增長速度,繼釓噴酸葡胺注射液和碘海醇注射液之後,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醫藥生物板塊來看,數據顯示,截至上週五,申萬醫藥生物板塊市盈率(TTM)為26.2倍,已位於近5年來的低位水平。對此,國開證券表示,板塊整體動態估值看,已位於價值投資區間。特別是隨著龍頭個股調整,板塊內個股估值分化已不顯著,基本面穩定向好且估值上具備性價比的龍頭公司值得重點關注。建議隨著市場情緒調整到位,可逐步配置未來基本面持續向好的優質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