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一億」戰略目標已實現,競爭危機或才剛剛開始

小米的海外戰略急速加快。

小米最近大事件,一定是雷軍的“今年手機出貨量超過一億臺門檻”。一翻喜慶話語,讓大眾看到了小米的勢頭,甚至與董明珠“十億賭約”也勝利在望。

只是喜悅的背後,小米的道路卻不怎麼好走。受美股大跌的影響,小米股價一度跌破12元,創上市以來新低。與曾經最高價22元相比,股價幾度出現了跳水。

對於一億臺手機出貨量,老實說標榜華為並不算多。在七月份已經實現一億臺銷量的華為,甚至在今年準備衝擊兩億臺的目標。小米的自主創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小米手機“一億”戰略目標已實現,競爭危機或才剛剛開始

北京:小米Note正式發佈 雷軍攜新機出場

中國手機市場上,18年上半年蘋果以1727億的銷售額位居首位,而小米僅以348億位列第六位。在生活消費產品上,18年第二季度為103億元。互聯網服務獲得39.6億元,同比增長為63.3%。

單單看國內,小米的確是稍顯劣勢。但在海外佈局上,小米的收穫還是巨大。尤其是在印度市場上,小米連續三個季度佔據榜首。在歐洲市場上的佈局同樣加快,3%的市場份額更是展現了良好勢頭。

國內對小米評價,可謂是褒貶不一。有人喜歡把小米跟華為進行比較,在質量上對小米進行抨擊。手機信號與散熱功能中,更是不少人詬病的地方。

小米手機“一億”戰略目標已實現,競爭危機或才剛剛開始

華為回應遭美國調查:公司遵守業務所在國的所有適用法律法規

為何人們總說小米其實只是一個硬件供應商,在很多地方也有所展現。

小米的戰略佈局是薄利多銷,以供應鏈體系的產品產生成本優勢。只有在保證銷售與規模擴展的情況下,小米戰略佈局才不易垮臺。其所發展的方式,是集合所有供應商產品為一體,進行關聯交易。

通過特殊的經營模式,“扣押”供應商的資金。在收到用戶的付款後,小米在50到80天才需將資金返還供應商。而這筆錢的用途就顯示非常廣泛,可以通過貸款等獲得其他補貼。

小米手機“一億”戰略目標已實現,競爭危機或才剛剛開始

XiaomilaunchnewsmartphoneinBeijing

標的沃爾瑪的銷售方式,讓小米實施更為精確的市場地位。

但在如今國內手機廠商爭相追逐時代,小米的“薄利多銷”不得不實現轉型。第一方向加大國內市場投放力度,搶佔更大的市場份額。但就現在小米的市場表現來看,國內市場的道路越來越難走。

國內中低端市場小米的優勢不大,VIVO等後起之秀逐漸入侵。智能手機的“紅海”已不在,薄利戰略頻頻遭遇困境。

第二方向就是大力發展國外市場,搶先取得市場份額。這點來看小米在印度市場算是做得最好的,54%的海外市場份額也預示了小米對自身的定位。

小米手機“一億”戰略目標已實現,競爭危機或才剛剛開始

截至2018年二季度,小米手機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佈局。海外市場的收入也佔據了總收入的36.3%,未來有望繼續提高。

有人說小米是一個硬件供應商,有人說小米是一個互聯網公司。在小白看來,誠然小米在國內再現輝煌的難度不斷增大,但為此小米實現的突破也越來越多。

有壓力才有動力,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