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海外战略急速加快。
小米最近大事件,一定是雷军的“今年手机出货量超过一亿台门槛”。一翻喜庆话语,让大众看到了小米的势头,甚至与董明珠“十亿赌约”也胜利在望。
只是喜悦的背后,小米的道路却不怎么好走。受美股大跌的影响,小米股价一度跌破12元,创上市以来新低。与曾经最高价22元相比,股价几度出现了跳水。
对于一亿台手机出货量,老实说标榜华为并不算多。在七月份已经实现一亿台销量的华为,甚至在今年准备冲击两亿台的目标。小米的自主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手机市场上,18年上半年苹果以1727亿的销售额位居首位,而小米仅以348亿位列第六位。在生活消费产品上,18年第二季度为103亿元。互联网服务获得39.6亿元,同比增长为63.3%。
单单看国内,小米的确是稍显劣势。但在海外布局上,小米的收获还是巨大。尤其是在印度市场上,小米连续三个季度占据榜首。在欧洲市场上的布局同样加快,3%的市场份额更是展现了良好势头。
国内对小米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有人喜欢把小米跟华为进行比较,在质量上对小米进行抨击。手机信号与散热功能中,更是不少人诟病的地方。
为何人们总说小米其实只是一个硬件供应商,在很多地方也有所展现。
小米的战略布局是薄利多销,以供应链体系的产品产生成本优势。只有在保证销售与规模扩展的情况下,小米战略布局才不易垮台。其所发展的方式,是集合所有供应商产品为一体,进行关联交易。
通过特殊的经营模式,“扣押”供应商的资金。在收到用户的付款后,小米在50到80天才需将资金返还供应商。而这笔钱的用途就显示非常广泛,可以通过贷款等获得其他补贴。
标的沃尔玛的销售方式,让小米实施更为精确的市场地位。
但在如今国内手机厂商争相追逐时代,小米的“薄利多销”不得不实现转型。第一方向加大国内市场投放力度,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但就现在小米的市场表现来看,国内市场的道路越来越难走。
国内中低端市场小米的优势不大,VIVO等后起之秀逐渐入侵。智能手机的“红海”已不在,薄利战略频频遭遇困境。
第二方向就是大力发展国外市场,抢先取得市场份额。这点来看小米在印度市场算是做得最好的,54%的海外市场份额也预示了小米对自身的定位。
截至2018年二季度,小米手机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布局。海外市场的收入也占据了总收入的36.3%,未来有望继续提高。
有人说小米是一个硬件供应商,有人说小米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在小白看来,诚然小米在国内再现辉煌的难度不断增大,但为此小米实现的突破也越来越多。
有压力才有动力,仅此而已。
閱讀更多 財經每日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