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列車出軌事故追蹤:因涉「業務過失致死」罪司機被提請羈押!

臺鐵6432車次普悠瑪列車21日在宜蘭新馬站附近出軌,造成18死190傷。臺行政部門成立“1021鐵路事故行政調查小組”,釐清普悠瑪事故原因,22日已進行現場勘查,並召開第一次會議。

臺行政部門“1021鐵路事故行政調查小組”召集人吳澤成22日表示,臺鐵普悠瑪出軌意外的原因,初判是因為轉彎時超速。但造成超速的原因跟責任所在,尚須再繼續瞭解。

吳澤成告訴記者,初判普悠瑪列車出軌是因為轉彎超速,出事現場的轉彎半徑約300公尺,規定速率為時速75公里,但發生意外時,時速高達將近140公里。(中新網的數據是129公里)。

臺鐵列車出軌事故追蹤:因涉“業務過失致死”罪司機被提請羈押!

事故示意圖

吳澤成說,至於到底是人為還是機器的因素造成超速,則還需要再繼續瞭解。

吳澤成表示,現已指示臺鐵立即全面對現有18組普悠瑪列車進行安檢,確保車輛狀況安全,加強現有鐵道防脫護軌措施,從嚴遵守行車規章,彎道處確實依速限減速。非有必要,不得隔離“列車自動防護系統”(ATP);必要時,應採取降速運轉。

他說,臺鐵承諾22日晚將完成全面盤點,23日完成安全檢查,並依示強化相關防護措施。

相關新聞:

1、涉嫌“業務過失致死”罪,司機被提請羈押

臺鐵“10·21”事故官方調查小組負責人22日晚間對媒體表示,臺鐵6432次普悠瑪列車出軌翻覆的原因,初判為轉彎時超速。但造成超速的原因和責任,還要深入調查。

宜蘭檢方晚間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嫌,向宜蘭地方法院聲請羈押禁見開車的尤姓司機員。

而據最新報道,列車翻覆前,列車司機發出過異常通報,臺鐵也發出兩封簡訊,在發出第二封簡訊16分鐘後,列車出軌翻覆。

簡訊顯示,列車一開始是要靠宜蘭站檢修,但無法修復,最後,才決定開到花蓮,再請旅客換車到臺東。

臺鐵簡訊內容如下:

21日15點57分第一封簡訊:6432次(普悠瑪TED2008)15點57分晚4分鐘通過雙溪站,自雙溪站起,列車動力切斷,沿途行駛緩慢,龜山站晚14分鐘通過,計劃於宜蘭站檢查維修。

21日16點34分第二封簡訊:6432次(普悠瑪TED2008)自雙溪站起,列車故障,沿途行駛緩慢,晚14分鐘(16點34分)到宜蘭站,經檢查,無法修復(需沿途復位),宜蘭站晚15分鐘開,計劃於花蓮更換編組。

至於列車司機總共通報了多少次以及通報後到行駛控制中心發出簡訊的時間差等,現在數據都在檢察官掌握中,臺灣“鐵道局”、臺鐵等都會參與後續調查。

2、救援已結束,恢復通車但限速40公里

臺灣媒體援引現場生還者描述,這列“普悠瑪”列車一路就上就狀況頻現。先是疑似發生故障車輛暫停,後來行車過程中又緊急剎車3次,列車電力也不穩,車廂顯示屏多次異常。剛從宜蘭站出發,列車車身就抖動不止,之後列車不正常地越開越快,忽然一聲巨響伴隨全車尖叫聲,列車翻覆。

臺鐵列車出軌事故追蹤:因涉“業務過失致死”罪司機被提請羈押!

至於涉事的“普悠瑪”列車是否停駛,臺灣政府方面表示,將請交通部門妥善研究,如果意外歸責於車輛,將不排除考慮停駛列車。

而在之前的記者會上,當局交通部門次長王國才、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鹿潔身都向民眾鞠躬道歉。臺鐵表示,依照規定,死亡旅客將得到530萬新臺幣賠償,受傷者視情況賠償。

經過連夜搶通,事故區段於22日3時完成軌道清空,5時恢復通車,但限速40公里。首班通過該區段的列車原本應於5時半抵達新馬車站,但直到6時才緩慢到達,遲到近半個小時。

3、臺灣媒體:臺鐵被日本技術糊弄

據臺灣媒體報道,新馬車站每天有30班“普悠瑪”列車通過,如果前班列車發現鐵軌異常,按規定應向上級通報,下一班列車路過時將自動減速。但事發前沒有接到相關通報。

有認為是司機操作失誤,據悉涉事列車司機在送往醫院時已無意識,更無法講話。但據現場人士講述,司機自行爬出車廂後曾表示,好像列車碾壓到異物。

也有人認為問題出在“普悠瑪”的傾斜式列車技術上。

6年前,日本在向臺灣推銷“普悠瑪”時,稱日本新幹線也是用這套系統。

但日本與臺灣地理的情況不同,日本火車路線以直線居多,轉彎半徑在2000米以上,反觀臺灣地形不只是彎道多,有些地方轉彎半徑甚至只有300米,21日事故地點新馬車站,轉彎半徑大約700到800米。

列車高速過彎時,因為受到離心力影響會向外側倒一點。因此列車需要使用感測器偵測角度,讓車身自動調整傾斜度。

臺媒援引鐵道界人士表示,6年前臺鐵向日本購買“普悠瑪”時“根本被糊弄了”。另一種臺鐵車型“太魯閣”屬於機械加氣模式,是真正的傾斜式列車;而“普悠瑪”使用的是空氣彈簧,在日本沒人敢講這是傾斜式列車。

臺灣《中國時報》稱,臺鐵在購買“普悠瑪”時,要求過彎時的橫向壓力容許值是0.3每秒平方,但“普悠瑪”的空氣彈簧不能吸收這些壓力,後來臺鐵將容許值放寬到0.8每秒平方,“普悠瑪”才符合資格。

另一點也可佐證。根據臺鐵規定,“太魯閣”列車過彎時可以跑到85公里/小時,但要求“普悠瑪”列車過彎時速限75公里/小時。可見“太魯閣”與“普悠瑪”雖號稱同等級,但車輛功能相差很大。

其實,“普悠瑪”出事並不是第一次。就在去年10月,臺鐵431次臺東開往樹林站的“普悠瑪”號在三民站內出軌,所幸無人傷亡。這起事故是“普悠瑪”第一次發生出軌意外,後來被確認是路線問題。至於本次事故最終原因,有待臺灣方面做出調查。

4、日本製造商股價大跌,臺灣高鐵也是其客戶

據臺灣媒體報道,這次事故的普悠瑪號特快列車,是臺鐵最先進的列車之一,僅投入運營6年,採用日本技術,由日本車輛製造公司生產,最高時速150公里,每列8節車廂,現有19組列車,主要行駛在臺灣東部幹線,特色為傾斜式列車,因為轉彎時不必減速,可縮短行車時間。出軌列車2017年做過全面保養。

受臺鐵列車出軌重大傷亡事故影響,普悠瑪列車的製造商日本車輛製造株式會社(Nippon Sharyo)股價今日開盤後跟著重挫,跌幅逾6%。

據報道,日本車輛製造株式會社股價上次收盤收在2806日元,22日以2706日元開出,但開盤後股價直接重挫,截至22日上午10點17分,日本車輛的股價已經下跌6.27%,來到2630日元。

據報道,日本車輛製造株式會社資本額約118億日元,公司事業擴及鐵路車輛製造、重車輛製造、橋樑工程等等。據網絡上的資料顯示,臺灣除了臺鐵是日本車輛公司的客戶外,臺灣高鐵和臺北捷運的部分列車也都是由日本車輛公司生產製造。

5、普悠瑪出軌背後:臺灣鐵路建設的困境縮影

據統計,去年臺鐵重大行車事故46件,一般事故20件,行車異常443件。臺鐵平均每年發生53.5件重大行車事故,異常事件為536件。

臺鐵列車出軌事故追蹤:因涉“業務過失致死”罪司機被提請羈押!

臺媒報道的鐵軌彎曲插入車廂

本次的普悠瑪列車出軌事故的原因目前也還未有調查結果出來,但目前佔多數的為列車超速說,自動保護系統(ATP)故障說,鐵軌障礙物說,電壓不足說等等。

甚至也有“難道馬英九不用出來負責嗎?”的說法: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就出來喊話要馬英九負責。

其認為普悠瑪原先的招標公告中的規格規定,在過彎時的橫向加速度允許值為0.3m/s。然而馬英九與住友商社社長見面後,就將規格降為0.8m/s,因此讓住友和日本車輛株式會社得標獲利。從而也導致普悠瑪更加晃,每年他都要怒罵馬英九一次:“覺得晃?去找馬英九負責!”

本次事故,他認為就是馬英九時期的官商勾結產物。

當然,事故的原因還是要等調查結果出來才能知曉。而我們縱觀臺鐵列車歷來出軌的原因,多為道路養護工作問題、未監控列車形式狀況問題,手動扳轉轉轍器未定位,轉向架組件脫落等問題導致。

以目前臺鐵的基層人力結構而言,很難滿足當前臺灣基礎設施的維護需求,而這種高速列車的行駛,會使得風險變高。

儘管歷屆臺灣地區領導人都有很多的建設計劃,動輒花幾千億的資金用於基建,比如蔡英文的八千八百億基礎前瞻建設計劃。但是在管理和維護的預算上就明顯不足。

根據臺鐵工務處的統計,北、中部道班人數減少了2~3成,最嚴重的情況是一個12人的道班人數減少一半,剩下6人。

這意味著臺鐵一個道班需要負責3個站點的軌道養護工作,這些工作就包括了巡檢軌道是否沉陷,是否扭曲,在保證列車行駛安全的情況下,要定期更換、調整軌道。而之前就因為員工流失,使得道班工從三人一組變成了兩人一組,因為少了一個瞭望員,從而導致了員工被“臺鐵”車組撞死的慘劇。

臺鐵列車出軌事故追蹤:因涉“業務過失致死”罪司機被提請羈押!

根據臺鐵的統計,21~30歲的工、電務人員分別佔8%和13.8%,老齡化嚴重。老員工更是指出,之前不少臺鐵出現的意外軌道事故,就是工務人員未落實操作守則。

臺鐵的現場基層人員嚴重不足,面臨技術斷層的風險。去年,一名年僅37歲的車長在連續上了6天班後由於長期輪班導致睡眠不足而猝死。曾經申請調職也被主管以人力不足為由讓其暫緩申請。這是臺鐵人力不足的縮影。

而臺鐵在全線系統安全監測和防護自動化程度是嚴重不足的,這也是人力負荷重的其中一個因素。

在人員不足的窘境下,是不斷增加的軌道和電氣化建設,這導致了在整體人員不變的情況下,業務量是增加的。

比如,屏潮高架鐵路通車後,將單軌非電氣化區間改為雙軌電氣化區間,“臺鐵”屏東線列車由每日60班次增加至107班次以上,都導致了養護設備增加,人員缺口增大。

而班次的不斷增加導致了車輛設備的耗損更快,維修時間更短。

在蔡英文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中可以看到,臺灣還要繼續大興軌道建設,而對於軌道的養護與支出是不夠,這將導致臺鐵基層人員難以對軌道進行主動維護。各地的維護工作都不得不延後進行,這也會導致故障風險的不斷增加。因此我們不難看到為何近些年來,臺灣的軌道事故不斷增多且變得頻繁,甚至夏天軌道高溫變形導致列車出軌。高溫變形出軌,只是軌道維護工作不足的表象。更何況是普悠瑪這種比太魯閣號還要高速的列車,如果不重點進行維護,風險只會更大。

臺鐵的許多軌道都已經很老舊了,必須進行升級,可是臺灣政府投入不足,更樂意去建設新的車站,場館而不是升級,加上巡檢人員的嚴重不足,這樣的矛盾只會越來越大。

臺鐵的鐵道工程任務本身就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的工作,在現如今資金不足,人員短缺,自動化程度不足的情況下,鐵路的養護工作只會更加緊張,哪怕是電線掉落,軌道檢修等工作只能不斷延後,而鐵路又是普羅大眾日常乘坐工具,這樣的情況下,意外頻率只會不斷增加。

這就是臺灣鐵路建設困境的一個縮影,也是臺灣民眾在搶建場館,車站,班次之餘更應該注重的問題軌道人力不足與鐵軌檢測更新的保證。除此之外,其他公共基礎建設的維護也是一樣的。

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