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丨用數據說話,北京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北京這座有著近千年建都史的城市,半個多世紀以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城市的結構、空間與建築也在改變,下面閱讀君就為您介紹一下。

當代北京的變化突出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大尺度新城結構, 單層次城市空間,大體量新型建築與功利性建築風格。

新城結構:大尺度佈局

北京建築異質要素的首要表現是大尺度的新城結構,這是在 20 世紀 80 年代以後城市迅速發展的結果。蔓延粗獷的平面肌理和規劃 無序的高度肌理構成了新城結構的兩個特點。

平面擴展

北京城市空間範圍的擴展是逐步形成的。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13年城市空間擴展區域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13~1955年城市空間擴展區域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55——1963年城市空間擴展區域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63~1984年城市空間擴展區域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84~1992年城市空間擴展區域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92~2000年城市空間擴展區域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00~2007年城市空間擴展區域

1913~1955年前後,北京城市範圍基本在舊城以內發展。

1955~1963年前後,向西北擴展教育科研區,向東、西兩個方向擴展工業區。

1963~1984年前後,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有所擴展, 主要是向東、西擴展的工業區。

1984~1992年前後,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入和北京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北京進入了快速擴展期,西北頤和園、西部石景山、南部及東南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主要的擴展方向,同時,迎接1990年亞運會的建設帶動了城市建設向四環和五環擴展。

1992~2000年,填充了一些區域,南、北部也有擴展。 2000年後,受全球經濟一體化、大北京城市建設規劃、2008 年奧運會場館建設的影響,北京城市進入了有史以來最快的擴張階段,以蔓延式擴張為主,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區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擴大。

高度擴展

同國外很多城市採用中心城區高層高密度、外圍城區低層低密度 的開發模式相反,北京在規劃建設中一直倡導高強度、高密度的立體開發模式。

首先,這種情況同中心城區人多地少的現實情況有關。這種開發模式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城市人口、功能、設施都高度聚集的空間結構需求,配合了高度聚焦式的城市佈局,造成了城市向縱向、立體趨勢發展。

這種開發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回報,但對於城市空間而言,過度和無控制地追求高度,使城市形成了一種無序的高度肌理。 從總體來看,形成了中間低、向外城升高的“碗”形高度肌理,舊城區“湮沒”在一圈高層建築的包圍中,形成了整體肌理的斷裂。從北京城的中心故宮向四周,尤其是東部看,新舊建築並置, 形成了當代北京特別的景觀。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東部天際線(2017)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北部天際線(2017)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西部天際線(2017)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南部天際線(2017)

新型建築:大體量擴張

高度大體量建築

北京舊城具有主次分明的高度肌理,然而自現代至當代,多層及高層建築在缺少整體規劃的背景下大量建設。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北京部分超高層建築高度示意圖

建築風格:功利性迎合

前衛風格建築的出現,一個原因也是商業價值觀的推動,另一個 原因則是當代審美的改變。

中央電視臺新臺址CCTV辦公大樓是這兩個原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實例。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OMA)建築師庫哈 斯(Rem Koolhaas)的方案中標,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為施工圖設計合作單位。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從景山上看CCTV辦公大樓

CCTV辦公大樓具有誇張的體形和挑戰性的結構。52層、234m高的塔樓和44層、194m高的塔樓在高空向內傾斜 6°,在162m高空中由14層、56m高、約 1.8萬噸重的懸臂鋼結構相交對接,在大樓頂部形成折形門式結構體系,懸挑長度分別為75m和67m。傾斜、懸挑、扭轉這三個高層建築結構設計中的難題,CCTV辦公大樓佔了前兩個。

專家評委這樣評價:“這是一個不卑不亢的方案,既有鮮明的個性,又無排他性。作為一個優美、有力的雕塑,它既能代表新北京的形象, 又可以用建築的語言表達電視媒體的重要性和文化性。其結構方案新穎、具可行性,將推動中國高層建築的結構體系及思想上的創新,不僅能樹立北京中央電視臺的標誌性形象,也將翻開中國建築史新的一頁。”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從南側看CCTV辦公大樓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國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也是同這種新審美觀相符的實例。其表皮的生成是非線性審美思維的反映。建築師以有機結構體為基本元素,從“湧現”現象中建立數學模型,在這些模型中,大量平行的個體或細胞單位按照十分簡單的運動規律進行互動反應,未形成結構的圖案引起形態生成的運動,繼而導致整體形態在幾何學上的形變,幾何的變形打破了舊圖案,使新的圖案湧現出來,從而產生了新的形態生成運動。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表皮材料與結構(圖片來源:宋曄浩,姜泳,林波榮,等 . 技術解讀北京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J]. 時代建築,2008(4):56-57)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威斯汀酒店

威斯汀酒店也是打破秩序、動搖理性的非理性思維的表現實例。從外部形態上看,屋頂高低起伏,入口雨篷呈傾斜狀突出, 窗無規律排布,內部吊頂延續外部雨篷的折面形態,地面分格呈放射狀發散、錯位,傢俱非正交隨機成組佈置。這一系列利用傾斜、非矩形幾何形變的建築手法打破了常規建築垂直、矩形的均衡構圖,以非邏輯、非目的性、非永恆性、非同一性作為手法應用的準則,表達了模糊、變化、本能、直覺、無意識等非理性思維的內在審美本質。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變遷:北京城的遠去與再生》

王冰冰 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關於北京城的遠去與再生,您的態度是什麼樣的呢?不妨在文章下方評論區和閱讀君聊一聊。閱讀君將根據留言質量和點贊數挑選出

1位粉絲贈送王冰冰所著的《變遷:北京城的遠去與再生》一本!截止時間:2018年10月22日下午3點,快快參與起來吧~

赠书丨用数据说话,北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