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會寧農民「發羊財」

扶贫路上,会宁农民“发羊财”

扶贫路上,会宁农民“发羊财”
扶贫路上,会宁农民“发羊财”扶贫路上,会宁农民“发羊财”

近年來,會寧縣緊緊圍繞“草業大縣、畜牧強縣”的目標,提出“發展是第一要務,草畜是第一產業”的發展戰略,肉羊產業已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近日,甘肅融合水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土門峴鎮安家坡村,以高於市場價5元的價格收購山羊,助力打造土門峴鎮地標“駒裡娃子”羊肉品牌,為全縣發展肉羊產業帶來福音。

扶贫路上,会宁农民“发羊财”

村民蔡學文有著三十多年的山羊養殖經驗,這幾年他藉助國家扶貧政策,在鄉村兩級幹部和駐村工作隊的指導和幫助下,由最初的幾隻羊發展到了現在的七八十隻。他告訴記者:他養的山羊一年大概能繁殖150只羊羔,收入在三萬元左右,現在鎮上與甘肅融和水生餐飲公司簽訂羊肉訂單之後,他每年還能多賺將近一萬元。

扶贫路上,会宁农民“发羊财”

會寧縣土門峴鎮安坡村村民 蔡學文

今年鎮上和餐飲公司簽訂訂單以後,和往年相比較,每斤價格上高了五塊錢,收入上明顯提高,對我來說,增加了養羊的信心。現在養了七十多隻,我準備發展到一百多隻,爭取在鎮上的幫助下,及早脫貧。

扶贫路上,会宁农民“发羊财”
扶贫路上,会宁农民“发羊财”

土門峴鎮黨委鎮政府針對當地發展肉羊養殖業有口碑無品牌難發展、有品牌無市場難利用、有市場無標準難推廣、有標準無差異難獲利等諸多難題,找準支點,精準施策,培育極具特色的肉羊養殖產業,拓寬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渠道,使老百姓真正走出了一條長遠發展的脫貧致富路。

扶贫路上,会宁农民“发羊财”

會寧縣土門峴鎮黨委書記 張賀軍

為了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確保貧困戶能夠穩定增收,如期實現脫貧,鎮上依託多年的傳統養羊優勢,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土門峴鎮地標駒裡娃子羊肉”,並且與甘肅融和水生餐飲公司簽訂了訂單羊肉,鎮上下一步將加大設施配套建設,建成“土門峴鎮訂單駒裡娃子扶貧車間”,第二次使老百姓從販運、收購、屠宰方面增加收入。

扶贫路上,会宁农民“发羊财”扶贫路上,会宁农民“发羊财”

土門峴鎮位於會寧縣北部,其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對於發展肉羊養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土門峴鎮以持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核心,立足資源優勢,依託政策優勢,按照“小群體、大規模”的發展思路,實施“家家去種草,戶戶搞養殖”工程,打造養羊大村“發羊財”。目前,肉羊產業已逐步發展成為當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的重要支撐。

扶贫路上,会宁农民“发羊财”扶贫路上,会宁农民“发羊财”

山羊,在當地被稱為駒裡羊,因域內河澗錯縱交織,駒裡羊可以在高山澗河之間穿梭往來,飢食藥草,渴飲澗水,純粹、自然的環境下出產的羊肉品質好、口碑佳,而純綠色、無公害、原生態的飼養管理也使得這裡的肉羊品質別具風味。

扶贫路上,会宁农民“发羊财”

甘肅融合水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孫金生

我們融和大酒店餐飲有限公司作為扶貧企業,在踐行落實市委市政府精準扶貧行動計劃中,瞭解到會寧縣物產資源豐富,尤其是羊肉品質特別優良,被評為中國肉羊之鄉,於是,我們對土門峴鎮駒裡娃子羊肉食材進行了專門的產品研發和市場定位,歷時近半年的時間,創立了駒裡娃子開鍋羊肉。自開業以來,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扶贫路上,会宁农民“发羊财”

沒有品牌,就沒有身價,要讓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必須要讓農畜產品有自己的地域品牌。甘肅融合水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從作坊式粗放經營發展成為當地龍頭企業,靠的就是品牌意識的樹立以及精細化的管理。同會寧縣土門峴鎮的合作,不僅發揮了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更為會寧肉羊產業發展闖出一條新路子。(居尚)

扶贫路上,会宁农民“发羊财”
扶贫路上,会宁农民“发羊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