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這個「老好人」竟然背負四條人命 成長經歷中隱藏罪惡源頭

青島這個“老好人”竟然揹負四條人命 成長經歷中隱藏罪惡源頭

  “不可能,不敢相信……”這是朋友同事們得知張田奇(化名)是多起殺人案件的兇手後的共同反應。一個在家人、同事和鄰居口中十全十美的好人,因何成為殘忍的殺人兇手,還屢屢作案?幾名被害人為何年齡和職業都差不多?帶著種種問題,青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宋炳武經過對案情的仔細研判,同時受到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的《犯罪心理學》一書中案例的啟發,終於解開了張田奇犯罪之謎。記者採訪瞭解到,張田奇因犯有故意殺人罪、強姦罪、搶劫罪、盜竊罪等數罪併罰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目前已經被執行死刑。

  平靜社區現女屍

  2010年10月的一天,正值中午時分,在青島市李滄區的某社區,兩位居民幹完農活,收工準備回家。路過一公路橋的時候,發現路邊的水溝旁有一個奇怪的黑色塑料袋。兩人上前打開袋子一看,竟然是一個血淋淋的長髮女人的頭顱。兩位村民當場就被嚇癱在地,等回過神來,才急忙想起撥通派出所的報警電話。

  接到報案後,公安民警迅速趕到現場,展開偵查工作。經過現場勘察,在現場的西側又發現了另兩個裝有屍塊的塑料袋,而這兩個袋子裡的屍塊和村民發現的頭顱來自同一名死者。死者是一名年輕的女性。

  通過對近一個月青島市失蹤的青年女性進行逐一排查核實,警方最終確定了死者身份。隨後又通過技偵手段調取被害人的通話記錄等信息,終於在茫茫人海中確定了本案的犯罪嫌疑人張田奇。

  隨後,張田奇被成功抓獲。根據張田奇的供述,公安機關又在案發地的南側發現一具男性屍體的軀幹,在某路東側和某村的支路河沿發現了另外兩名女性受害者的屍塊。至此,張田奇被確定上揹負了三女一男四條人命。

  車上攝像頭拍下犯罪過程

  偵查人員搜查了張田奇使用的商務車,在車上發現了他安裝的攝像頭,從中調取了張田奇拍攝的殘忍的犯罪過程。通過分析錄像,偵查人員發現,在2009年到2010期間,張田奇數次先聯繫好當地的“站街女”,然後在自己的商務車上與站街女發生關係後,再強行給站街女灌白酒。趁被害人在醉酒狀態時,張田奇將被害人殺害,肢解屍體後再將屍塊隨意處理,範圍很廣。

  在錄像中,警方還發現案發當時還有第三人在場,經過深入審查,抓獲了同案犯劉彪,他也參與了其中的兩起強姦犯罪。劉彪到案後,又道出了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該案中的那具男屍,實際是被張田奇與情人王某共同殺害的王某丈夫。

  拒不交代拋屍地點

  偵查過程中,兩位老人出現在了青島市檢察院公訴處辦案檢察官宋炳武的面前,因為他們的女兒也是本案的被害人之一,而他們的女兒最後也沒有找到頭顱,他們希望能夠給自己的孩子留個全屍。可是,張田奇做案時,是開著車隨意拋屍,範圍廣、隨意性大,儘管警方根據張田奇的口供仔細地搜查,但經過多次努力,兩位老人女兒的頭顱還是沒有找到。

  面對老人的懇求,檢察官決定會會張田奇。就案件本身來說,證據已經非常紮實了,隨時可以提起公訴。嫌疑人覺得反正都是一死,交不交待拋屍地點,有什麼區別,所以拒不回答。大家也已經嘗試過各種努力,還是無果。

  本案三名女被害人身份都很特殊、年齡相仿;張田奇犯罪手段極其殘忍,態度極其輕慢。張田奇對自己的行為不但不後悔,還有些炫耀的意思,可是他卻從始至終都沒有說出自己的犯罪動機。這起反常案件背後的秘密是什麼,檢察官決定深入地瞭解下張田奇的背景信息。

  兇手竟是“老好人”

  檢察官先是來到了張田奇的單位。他的同事聽說張田奇被抓,都感到很震驚。這樣一個平時樂於助人的老好人會犯下這樣的罪行?大家的反應只有一句話:不可能。記者在採訪時從張田奇曾經的一名同事那裡獲悉,張田奇50多歲,在單位開車,平時對人和善,很好說話。

  隨後,檢察官又來到了張田奇的家。張田奇的父母是教師出身,有兩個姐姐,父親去世得早,當時他的母親只有36歲,張田奇也只有12歲。之後,母親一直未再嫁,含辛茹苦拉扯大三個孩子。張田奇平時對母親非常孝順,對其他家人也很照顧,逢年過節都會去看望。張田奇的母親拉著檢察官的手說,自己的兒子不僅孝順而且比女兒還細心,照顧自己可以說是盡心盡力。檢察官又向張田奇的鄰居進行了瞭解,鄰居口中的張田奇則是個樂於助人很義氣的人。

  一番瞭解之後,檢察官更迷惑了。一個在家人、同事和鄰居口中十全十美的好人,真的就是那個手段殘忍、提審時囂張跋扈的張田奇嗎?

  再分析一下張田奇的成長軌跡,雖然年幼喪父,但是總的來說,他從小並沒有受過什麼苦,生活一直比較順。成人後又找到一個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子,而且和妻子關係很好,婚姻生活也很幸福。以正常人的思維來講,即使有某些特殊癖好也不會發展到對特殊群體的人員進行殺害還要碎屍拋屍,可見張田奇對這一特殊年齡段的某位女性有特別的既愛又恨的心理。而這位女性的原型會是誰呢?

  成長經歷中隱藏罪惡源頭

  在掌握張田奇成長及生活經歷後,檢察官決定再次提審張田奇。

  見到張田奇,他還是像第一次一樣態度蠻橫、滿口髒話。檢察官早就預料到這樣的場面:“今天我不是來問你要答案的,咱們隨便聊一聊。”張田奇滿不在乎地說:“可以,你們隨便說,但我可不回答任何問題。”

  檢察官跟張田奇聊起了家常,說起了張田奇的身世,成長的經歷,張田奇從放鬆狀態開始變得有些緊張,他沒想到檢察官居然去他家裡調查了。在聊起他的成長經歷時,張田奇一直身體前傾,眼睛平視,認真地聽著,生怕錯過一個詞語。當檢察官說到,張田奇父親去世時他的母親才36歲,母親一直沒有改嫁,一個人把他們姐弟三人拉扯大,這對一個女人來說很艱難時,張田奇突然淚流滿面,連連擺手要求檢察官不要再繼續說下去。

  “給我留個面子,我知道你們要說什麼了……”張田奇哽咽了。此後,他一改常態,先是正正衣服,然後端坐在凳子上,連原本抗拒的擋板也自己動手扣上,連連說以前的態度不好,對不起,以後一定好好配合。張田奇說,檢察官打開了自己的心結,看透了自己的心理。

  隨後,張田奇詳細地陳述了作案過程並重點把拋屍、埋屍的地點進行了描述。事後,檢察官和公安民警及被害人家屬一同來到張田奇描述的地點進行勘查,甚至動用了挖掘機。經過多次的現場勘查、挖掘,最終將被害人的屍塊找全,圓了被害人家屬的一個心願。

  記者採訪瞭解到,張田奇因犯有故意殺人罪、強姦罪、搶劫罪、盜竊罪等數罪併罰被青島中院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目前已經被執行死刑。

  《犯罪心理學》破解“心理罪”

  是什麼打開了張田奇的心結呢?原來當時檢察官身邊正好有一本李玫瑾教授的《犯罪心理學》,是裡面的案例給了自己一個啟示。

  這個案例中,被告人甲專門尋找年齡在40歲左右的女人進行傷害,而這些女性的統一特點就是穿戴、神情類似他的母親。究其原因竟然是,甲一直非常依戀並崇拜自己的母親。在他10歲左右時,父母在臥室時被甲無意中撞到,當時母親正好40歲左右。本來很正常的行為,卻給甲的心理留下了深深的陰影。甲認為聖潔的母親怎麼能如此齷齪骯髒,於是“女人都是不要臉的”這個執念一直伴隨著他。而這個執念,也導致了甲長大後,專門尋找長相、裝扮類似母親的40歲左右的女人進行報復。

  張田奇人生唯一的坎坷,也就在父親去世的那段時間,會是什麼呢?礙於當事人的隱私,檢察官並沒有當面詢問深究張田奇在當年是看到了還是聽到了什麼,以至於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陰影。但在本案裡,他對中年女性的糾結情感,和書裡講的情形非常相似,也許就是因為既愛又恨的情緒,才讓他把對親人的仇恨轉嫁為恨其他女人,在這種心理問題沒有得到疏導的情況下,他選擇了報復特殊的女人,並走向了犯罪的不歸路。

  據瞭解,宋炳武檢察官有許多關於犯罪心理學的書籍,每一本都整齊地包著書皮,翻開內頁許多地方都詳細地做了筆記。據他介紹,犯罪人的心理問題絕大多數源於早年成長過程中塑造的人格,人格決定了一生,只有真正重視了未成年人的保護與教育,才能減少危險人格與危險心結,從而減少犯罪的發生,減少人間悲劇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