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天地起源的猜想竟然與科學考證相吻合!


古人對天地起源的猜想竟然與科學考證相吻合!

盤古,又稱盤古氏,混沌氏。是中國傳說中開天闢地創造人類世界的始祖。盤古開天的記載最早見於三國時期吳國徐整著《三五曆紀》:“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
古人對天地起源的猜想竟然與科學考證相吻合!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萬八千年。有一天,盤古突然醒了。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只聽一聲巨響,混沌一片的東西漸漸分開了。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古人對天地起源的猜想竟然與科學考證相吻合!

天和地分開以後,盤古怕它們還會合在一起,就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盤古也隨著越長越高。這樣不知過多少年,天和地逐漸成形了,盤古也累得倒了下去。盤古倒下後,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雲;他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古人對天地起源的猜想竟然與科學考證相吻合!​其後,南朝任昉撰《述異記》稱盤古身體化為天地各物。《五運歷年紀》及《古小說鉤沉》輯的《玄中記》亦云:“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死後骨節為山林,體為江海,血為淮瀆,毛髮為草木”。《述異記》捲上記載:“今南海有盤古墓,亙三百餘里,俗雲後人追葬盤古氏之魂也。南海中有盤古國,今人皆以盤古為姓。”據考證盤古墓位於廣西來賓市。
古人對天地起源的猜想竟然與科學考證相吻合!​那麼,史書上說的盤古時期究竟如何呢?讓我們來看一看現代科學的考證。據現代科學考證:在古史三百萬年以前,地質年代屬於新生代第三紀的上新世。考古年代為使用天然木石時代。人類族源屬於南方古猿。社會組織形式是原始群。婚姻方式為隨意雜交。由此可見,盤古時期人類的先祖(猿人)已經存在了,開天闢地只是古人對天地起源的一種大膽猜想。不過,古人所推斷的時間竟然大體上與科學考證相吻合,這實在讓人感到吃驚。

古人對天地起源的猜想竟然與科學考證相吻合!​盤古時期的世界考古已經有了重大發現:1965年,中國地質工作者在雲南省元謀盆地的大那烏髮現了兩枚170萬年前早期直立人的鏟形門齒化石。1968年,在肯尼亞的特卡那湖東部的庫彼弗拉,考古界發現了距今261萬年前的礫石打製的石器。1972年又在其地層下35.5米處發現270萬年前的人類頭蓋骨化石,腦容量為700多毫升,肢骨和現代人相似,說明此時人類已經能夠直立行走。
古人對天地起源的猜想竟然與科學考證相吻合!

1986年歲尾,中國地質科學工作者在雲南元謀盆地發掘出七枚人齒化石,經專家科學檢測,確定為距今270萬年以前的人齒化石。1987年,雲南省聯合考古隊再次對元謀縣的竹柵、小河地區進行考古發掘,先後出土了人猿頭骨一具(含八枚牙齒)、上頜骨一件(含三枚牙齒)、下頜骨二件(含六枚牙齒)、單個牙齒三百七十七枚。考古隊將其命名為“東方人”牙齒化石。
古人對天地起源的猜想竟然與科學考證相吻合!​專家認為:此次在小河村蝴蝶樑子發現的古猿牙齒化石系“蝴蝶臘瑪古猿”(新種)距今約為400萬——300萬年以前,它是“東方人”的直系先祖。蝴蝶人(300萬年前)、東方人(270萬年前)、元謀人(170萬年前)都具有鏟形門齒特徵,他們都生活在我國雲南省境內。這就有力證明:他們是黃色人種的祖先,也就是中華人種的祖先。


古人對天地起源的猜想竟然與科學考證相吻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