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金庸,胡逸之苦戀陳圓圓,韋小寶撓頭,幹嘛不搶親

《鹿鼎記》:金庸,胡逸之苦戀陳圓圓,韋小寶撓頭,幹嘛不搶親

《鹿鼎記》:金庸,胡逸之苦戀陳圓圓,韋小寶撓頭,幹嘛不搶親

《鹿鼎記》在金庸的作品中是比較特別的一部,它與其說是武俠小說,不如說是歷史小說。書中的天地會、吳三桂事、雅克薩之戰等也基本符合歷史。但這一部書讀起來,歷史的嚴肅感蕩然無存,只剩下調侃與諷刺。

韋小寶只是揚州一個妓女的兒子,屬於無賴的一類,卻碰巧進了皇宮,與康熙成了朋友,誅除鰲拜,又入了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做了香主,後來還被迫加入神龍教,任白龍使。在朝中他官至正黃旗副都統,忠勇巴特魯。封一等鹿鼎公,且貪贓枉法,積累了大量錢財,最後被康熙識破歸隱。讀韋小寶,總覺得他很象阿Q,金庸先生也說過,他寫《鹿鼎記》時也想起了《阿Q正傳》中“精神勝利法”。所以韋小寶和阿Q有很多相似之處。

《鹿鼎記》:金庸,胡逸之苦戀陳圓圓,韋小寶撓頭,幹嘛不搶親

韋小寶的母親是個妓女,父親不知是誰,可謂“雜種”,阿Q不知姓什麼,據說是趙,可被趙太爺打過一頓後又不敢說了;韋小寶好色,有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都是用各種無恥手段騙來的,(除了雙兒),阿Q沒這麼大膽,只能去尼姑庵裡摸一下尼姑的光頭;韋小寶好賭,阿Q也是如此;韋小寶雖然不學無術,但聽戲說書卻是十分熟悉,而在短短的《阿Q正傳》裡阿Q就唱了四次戲文。

《鹿鼎記》:金庸,胡逸之苦戀陳圓圓,韋小寶撓頭,幹嘛不搶親

由此看來,韋小寶和阿Q確實為天造地設的一對兒,但阿Q有阿Q的特點,韋小寶有韋小寶的個性。韋小寶的口才很好,需要時耍起嘴皮子來可謂天下無雙,他可以油腔滑調,也可以一本正經,既可以將康熙哄得開懷大笑,又可以將天下寒士說得心服口服;他在皇帝面前出盡洋相卻得到重用,成了皇帝面前的第一紅人,他常有歪點子冒出來,這些歪點子卻常常救了他自己;韋小寶不是英雄,不是大俠,他是個貌似平凡的不凡之人,他有幾位武功一流的師父,自己卻只會用蒙汗藥、撒石灰、背後捅刀子的下三爛辦法,連被他救過命的茅十八都說:“我寧可被那黑龍鞭史松一刀殺了,也不願你用下三爛的手法救命。”

《鹿鼎記》:金庸,胡逸之苦戀陳圓圓,韋小寶撓頭,幹嘛不搶親

韋小寶貪生怕死,每次生死關頭,他的本性就暴露無遺,第十一回中,他被假太后追殺,小郡主的腿斷了,他就獨自逃命,還道:“老子逃命要緊,別說你腿斷了,便是四條、八條腿斷成十八節,老子也不放在心上。”三十五回中,他被神龍教抓去便大聲叫喊:“教主仙福永享,壽與天齊。”後來還別出心裁地加上了“和夫人”。韋小寶的法寶有二:一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一見不妙就溜之大吉,二是拼命吹捧對方,其他的廉恥、氣節、仁義、道德甚至是親人、朋友、戀人都一概不顧。

《鹿鼎記》:金庸,胡逸之苦戀陳圓圓,韋小寶撓頭,幹嘛不搶親

一部《鹿鼎記》描述了中國殘酷的權利鬥爭史。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充滿了爾虞我詐的陰謀。以韋小寶的學識尚不足以知萬分之一,可他卻在俄國幫助索非亞發動了政變,改朝換代。他知道,當皇帝就要靠“打”,就是“搶錢搶女人”,這是多麼深刻的諷刺。第五十回裡,金庸創造發揮,敘述顧炎武、查繼佐等勸韋小寶當皇帝,不止韋小寶一驚,我亦一驚。但一想,的確如此,歷史上,劉邦、石勒、郭威、朱元璋不都是流氓、強盜出身麼?

《鹿鼎記》:金庸,胡逸之苦戀陳圓圓,韋小寶撓頭,幹嘛不搶親

小流氓韋小寶當然也做得皇帝,只要對百姓好一些,又何必在乎是誰呢?這沉重的黑色幽默~!韋小寶說過:“皇帝要我剿天地會,天地會要我殺皇帝,他奶奶的,老子不幹了。”說完感到無比輕鬆自在。對歷史的陰沉黑暗,對人間的冷暖淒涼,《鹿鼎記》有深刻的諷刺與洞察。

《鹿鼎記》:金庸,胡逸之苦戀陳圓圓,韋小寶撓頭,幹嘛不搶親

韋小寶與一般的價值觀念太相悖,說他是英雄,不是;說他是小丑,也許;在你的生活中常會看到類似的人物,他是個“反英雄”。我們來看看韋小寶的愛情觀吧:胡逸之苦戀陳圓圓二十年,放棄武林刀王的地位,去陳圓圓身邊種菜,連二十三年中一共說的五十句話都記得清清楚楚,而韋小寶問他,為什麼不把陳圓圓搶來做老婆?這話說的,真乾脆!你是願意做“痴情”的胡逸之,還是“肉慾”的韋小寶呢?恐怕,只有自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