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被狗咬傷13天去世,「狂犬病」如何預防?

男孩被狗咬傷13天去世,“狂犬病”如何預防?

《鳳凰網》今天轉載《浙江電視臺》新聞:安徽人小唐今年31歲,租住在湖州市南潯區的城鄉接合部。9月5日,他兒子在家門口的路上被黃色土狗咬傷,之後送去醫院打狂犬疫苗,第四針還差兩天,孩子突然發病,於9月19日零點死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中國、印度和發展中國家的許多地區,每十分鐘就會有一人因狂犬病死去,大多數受害者是兒童。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網站2016年10月15日報道,生活在上海的一個美國男人某天突然開始打嗝,怎麼也停不下,幾個星期就死了。家人回憶原因應該是幾個月前從寵物店買的一隻小狗,曾經舔過他的臉,通過唾液傳播病毒導致。幸運的是家中母親和孩子都接種過疫苗,而父親則沒有。

男孩被狗咬傷13天去世,“狂犬病”如何預防?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人獸共患,多見於犬、狼、貓等肉食動物,人多因被病獸咬傷而感染。

我國的狂犬病主要由犬傳播,家犬可以成為無症狀攜帶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對人的健康危害很大。我在1987年曾見過一位被自己家養的貓抓傷兩年之後,突發狂犬病死亡的病例,因患者沒有被狗咬,只是家貓在抓傷主人後不久突然莫名其妙死了。在醫生反覆詢問下,家人才回憶有這種可能。

狂犬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多數在3個月以內,潛伏期的長短與年齡(兒童較短)、傷口部位(頭面部咬傷的發病較早)、傷口深淺(傷口深者潛伏期短)、入侵病毒的數量及毒力等因素有關。其他如清創不徹底、外傷、受寒、過度勞累等,均可能使疾病提前發生。

醫學文獻報道狂犬病潛伏期最短5-6天,最長30年。潛伏期內一般沒有任何臨床症狀。所以,預防治療越早越好。

臨床表現主要為興奮、恐水、怕風、驚懼不安、嚥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

男孩被狗咬傷13天去世,“狂犬病”如何預防?

正確及時地處理被動物咬傷的傷口,可以使發病率大幅下降。

目前,在城市管理方面都有規定對家養大小犬隻注射疫苗,但執行情況並不理想。一旦被動物抓傷或咬傷,應立即用肥皂水反覆沖洗傷口半小時以上,再以75%的酒精或濃碘酒反覆塗拭,傷口不得包紮或縫合,然後儘快到醫療預防機構注射狂犬疫苗。

預防接種的範圍包括:

1、 被狼、狐等野獸抓傷、咬傷者。

2、 被貓、狗等小動物抓傷、咬傷者。

3、 皮膚粘膜及傷口被狂犬唾液汙染者。

4、 皮膚及破損處被病人唾液汙染者。

對於狂犬病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人患狂犬病後的病死率幾近100%,加強預防是最好的、也是惟一的有效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