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今天早上七點半,和柏楊壩鎮齊躍村支書劉衛聯繫,他正好要出發去利川市中醫院做檢查和接受血液透析,“我下午要回柏楊鎮政府,去財政將村支兩委成員和小組長的工資條開出來,我一生病了,到現在都還沒有給他們發工資,很過意不去。”在電話那頭,他的口氣裡充滿了歉意。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於是,在去往齊躍村的路上,我們就此錯過。在車上,恰好有兩位齊躍村六組的村民,——年紀七十歲上下的老人,無意中聊起村支書劉衛,她們的心裡充滿了感激,“給我們修了房子,還修了水池。劉書記是個好人。”

齊躍村七組的卿承福站在通往他們小組的公路上,說起劉衛的病,痛心疾首,“前兩年我們都看到他皮色不好,擔心他有病。一直拖到現在才確診,已經到了腎衰竭晚期。”說著說著,68歲的他就聲音哽咽,眼眶泛紅,“我做夢都沒有想到過會把公路挖到家門口,十幾萬的投資,對我們來說就是天文數字。以前搬點東西肩挑背磨,腳板打起血泡,肩膀皮子都磨破了。”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您快七十歲了,也一定經歷了不少的村支書,您覺得劉衛書記怎樣呢?”

“作為一個小老百姓來說,劉書記確實是一個為老百姓做實事的人。他負起了一個村支書的責任,對得起共產黨員的稱呼!”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齊躍村座落在柏楊壩鎮西北部,風景秀麗,氣候適宜,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和雲陽龍缸接壤。國土面積15平方公里,離柏楊壩鎮20公里,共有11個村民小組,海拔1400米,共有人數102戶535人,土地面積850畝,林地面積15000畝,1、3、4、5、7組現已經全部通了公路,大概9公里,其餘的村民小組均集中在利雲公路兩側沿線,6組和11組於2017年修建了蓄水池。

但是,由於地下水資源的嚴重匱乏,村民的飲用水大都是以天上的雨水為主,在齊躍村五組一老房子的後面,我親眼見證了村民們用來積雨水的水塘,——為了防漏,底下鋪了一層厚厚的膠紙。水塘裡的水,略微渾濁,一些飄落在裡面的葉子,被浸泡久了,已經開始慢慢的腐朽。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一位老人在水塘邊說,“這樣的水還要靠天收,我們老百姓都叫它“天河水”,你們城裡人是喝不下去的。在枯水月份,去挑水吃,來回得要一個多小時。”據在穿心店附近開農家樂的一位村民介紹,“我們做生意,沒有水是不行的,水質差了也不行。我們用的水是從雲頂酒店‘買’的,一噸38塊5,在旺季,我一個月曾經交過8000塊錢的水費,平均一年下來,淡季和旺季一起算的話,買水大約要3萬塊錢,只多不少。”

也正因為如此,劉衛自2008年擔任村主任開始,就一直致力於改善齊躍村飲水困難,飲水質量差等問題,在2014年當選齊躍村支部書記以後,更是多方奔走,終於給齊躍村六組和十一組修了兩口大水池,在經過前期的淨化後,在2018年就能夠投入使用。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在瞭解了齊躍村的飲水難題之後,才真正理解為什麼村民們會對劉衛書記修建水池的事情感恩戴德,因為這是他們祖祖輩輩都沒有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現在正在慢慢地改變。“劉書記打算在2018年再花大力氣來改善全村人的飲水條件,可是現在卻病倒了。”一位村民說,“

如果我能替他去住院就好了。”

不湊巧,我在村裡走訪的時候,有兩兄弟因為土地的邊界發生了爭執,在解決的過程中,都對劉衛的意見很尊重,“劉書記說話直是直,但道理也是那個道理。”兄弟倆在接到在中醫院檢查的劉衛的電話後說,“等劉書記出院了再說,現在不爭了。”

據瞭解,劉衛是在2018年2月7日倒下的,“2月5號還在為兩姊妹調解家庭糾紛,一直到晚上11點。”齊躍村的計生專幹方文珍說,“當時他的面容很不好,第二天他就看病去了。他去的時候,說的是看胃病,並且瞞著所有的人,直到有一天他給我打電話說,‘村裡面的事,你要多操心一下,我在做透析’,我當時就蒙了,不是說的胃病嗎?怎麼就成了雙腎衰竭晚期了呢?”最後就是沉默,再也不知道怎麼說了。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在得知村支書劉衛身患重病之後,全村的村民都感到無比痛惜,至少有百分之九十的村民都自發地去醫院和劉衛的家裡去看過他,並且三十五十,一百兩百的表示自己的心意。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說起劉衛的境況,情不自禁地潸然淚下,“那麼好的一個年輕人,得了這樣一個壞毛病,老天不長眼啊,老天不長眼。”

在採訪過程中,許多村民都表示,願意為劉書記治病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劉衛的弟弟則表示,“就是把房子抵押出去貸款,也要救回哥哥的命。”從雲陽清水村到齊躍村做上門女婿的譚國軍說,“就是去給他討口治病,我們也願意,一是出於做人的本能,他對我們好,我們要懂得報恩,二是他做的一切,值得尊重和敬重,值得我們去為他付出。

下午三點,在利川市中醫院的血液透析室裡,我見到正躺在病床上做透析的劉衛。年僅41歲的他,嘴唇上佈滿了帶血的幹殼,一臺血液透析機以固定的速度運轉著,連接劉衛和機器的管道里,血液在勻速地循環。當生命只能藉助於醫療器械來維持的時候,生命是多麼的脆弱和渺小。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為了不影響他的治療,即使是和他只有十來分鐘的交談,就讓我對他刮目相看,他不僅對齊躍村的村情民意爛熟於心,同時對齊躍村的遠景規劃已然是運籌帷幄。他之所以將每一個村民小組的路修通,其實想要的並不是一條公路,而是附近村民的出路,“路修好了,可以把土地租出去給投資商,村民可以在家門口打工,有了穩定的收入,就解決了他們的根本難題。”

“我和龍缸景區的老闆都簽了協議了,我負責將這邊的路修通,他們過來開發,包括打造景區,從母豬壟引水上山”,即使是躺在病床上,劉衛依然在想著自己對齊躍村的規劃,“水池的地址都選好了,就在17號風力發電站的山頭上。”

劉衛在齊躍村做了6年村主任,3年村支書,說起來真的是囊中羞澀,從臘月二十二到大年三十,從利川市中醫院到重慶西南醫院,再到武漢同濟醫院,劉衛和他媳婦一起輾轉多家醫院,差不多就花掉了所有的積蓄,到如今他們5萬塊錢都拿不出來,更別說是換腎需要的60萬的鉅額醫療費,他說,“我自己以前也以為是胃病,哪裡知道是雙腎衰竭,並且到了晚期,不換腎就不行了的地步了。”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在醫院陪同劉衛的妻子說,“我們三十的中午才回家,初一又到醫院來了。武漢同濟醫院的醫生也是看到我們家庭條件不好,為了節約,建議我們回利川的醫院做樣本分析,然後送過去,等待腎源和配型,然後就是準備腎移植手術費。五六十萬啊!

“沒見過他這麼當幹部的,芝麻大的官,命都不要了,修路的時候天天都在工地上,親自去踩路線,揹著刀子去砍毛路路,指揮挖機挖。修水池的時候也是那樣,一天到晚不落屋,到現在把命都搭上了。”說著說著,心底善良,溫柔賢惠的卿芳流下了眼淚,“以前叫他去檢查,他說年紀輕輕的,哪裡會有問題,沒想到現在一出就是大問題了。”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後記——

從齊躍村採訪回來,讓我最感動的不是劉衛修的公路,建的水池,是那些村民對劉衛的感情,無論是卿承福忍不住泛紅的眼圈,還是那位老人留下的眼淚,還是那兩位我在去時遇見的老人的悲慼,都讓我對劉衛有了一種崇敬。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柏楊壩鎮的這個村支書雙腎衰竭,村民們年三十都還要跑去“送禮”

——村幹部和村民住在一塊土地,卻能夠真正像“一家人”過的卻少之又少,可是劉衛和齊躍村的村民一起做到了,百分之九十的老百姓都自發地前去醫院和家裡探望他,證明了老百姓對劉衛的認可和肯定,證明了劉衛無論是作為村支書為村民所做的實事,還是作為鄉親和村民相處的人品,都讓人折服,讓人尊重。

願劉衛能夠戰勝病魔,早日康復,帶領齊躍村的村民,奔向小康,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