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婦聯人|柏楊壩村的「姐姐媽」

最美妇联人|柏杨坝村的“姐姐妈”

她們,勇於擔當,不畏艱難;她們,無私奉獻,不辭辛苦;她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創造了驕人的業績,書寫了動人的詩篇。為弘揚社會正能量,謳歌新時代女性精神,展示恩施州的巾幗風采,增強“婦聯人”的責任意識和榮譽感,恩施州婦女聯合會在全州範圍內組織開展尋找“最美婦聯人”活動,經過各項評比,共選出8位“最美婦聯人”。近期,恩施州婦女聯合會公眾號將特別推出“最美婦聯人”宣傳專欄,敬請關注支持!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柏楊壩村的“姐姐媽”——田中瓊

最美妇联人|柏杨坝村的“姐姐妈”

田中瓊,利川市柏楊壩鎮柏楊壩村婦聯主席。

提起田中瓊,村裡婦女同胞沒有一個不舉起大拇指稱讚的,她既是育齡婦女們的“知心姐姐”,又是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愛心媽媽”,大家親切地稱她“姐姐媽”。

1

成立“農民藝術團”,做民俗文化的傳承人

最美妇联人|柏杨坝村的“姐姐妈”

柏楊壩村是“龍船調”發源地和“利川燈歌”傳承基地,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但由於青壯年多外出務工,在家的基本就是老人、婦女和小孩。在家的婦女除了帶孩子,閒暇時間就是打麻將、閒聊家長裡短,風氣十分不好。

田中瓊剛任村婦代會主任,就下定決心要改變這種現狀,但是具體怎麼辦還沒有一個好的思路。直到有一天,她聽到電視里正在播放熟悉的“龍船調”,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成立民間藝術團,既可以發展傳承柏楊壩的燈歌文化,也能夠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在村“兩委”支持下,田中瓊組織成立了100餘人的柏楊壩村民間藝術團,傳承和展演柏楊民間文化。2013年,藝術團及柏楊壩村籌資8萬元組織《利川燈歌·龍船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演活動,通過表演歌舞及展出民俗文化的形式,將龍船調和燈歌傳承給年輕人。同時,田中瓊和藝術團成員還每年自籌資金3萬餘元作為活動經費,深入挖掘地方民俗文化精髓,編排相聲小品等法制節目,開展文化匯演,舉辦書畫匯展、留守兒童演講比賽、百姓故事會、廣場舞比賽等活動。

現在,村活動廣場上,每天都有200餘名婦女跳廣場舞、鍛鍊身體。各種文化活動的興起和發展,業餘生活的豐富,帶來了村裡風氣的轉變,田中瓊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村民們的大力支持和廣泛讚揚。

2

關注困難群眾,做群眾身邊的貼心人

最美妇联人|柏杨坝村的“姐姐妈”

柏楊壩村5組村民葉某因患嚴重風溼病,導致半邊癱瘓,妻子也與他離婚,生活非常艱難。田中瓊知道情況後為其申請了低保,並自掏腰包給他買了過冬的煤炭。2013年葉某的女兒考上了重點高中卻面臨因貧退學,田中瓊又號召藝術團成員及村民為其捐款捐物,解決了葉某女兒的上學問題。2012年以來,田中瓊創新工作方式,把全村創業能人、好媳婦、好婆婆、好村民代表、組級計生信息員等人群吸收到婦代會中,由以前婦女主任的“獨唱”變“合唱”,大大增強了婦代會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她們走遍全村,深入到每家每戶瞭解情況,發現並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書包、愛心禮物和關懷陸陸續續送到了留守兒童家裡,走訪、關心和慰問留守兒童成為了工作常態。

隨著村民會用電腦的人越來越多,田中瓊也緊跟時代步伐,利用網絡建起了“柏楊壩村村民溝通平臺”QQ群,她擔任群主,提供設備和技術,讓村民通過網絡與遠在外地的親人們交流。村民們既溝通了親情,又節省了電話費用,都由衷的支持和感謝她。從柏楊壩村建立網絡平臺以來,共有200多個家庭通過網絡實現了遠程視頻溝通,並且實現了村裡有事在網絡平臺上進行討論,村裡的發展也在網絡上交流,暢所欲言,擁有了便捷的議事通道,村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3

發揮能人帶動作用,做產業發展的領頭人

最美妇联人|柏杨坝村的“姐姐妈”

想要脫貧致富,發展產業是關鍵。田中瓊積極組織婦女群眾發展傳統特色產業——柏楊豆乾,現在柏楊豆乾產量的80%都是由婦女群眾生產,帶動了婦女群眾脫貧致富。為實現經濟的多元發展,2014年1月,她又組織村民在柏楊壩村11組種植李子樹100畝, 2015年發展苗圃基地300畝,成為了農戶增收的重要來源。為了讓當地的婦女們能夠搭上農業觀光旅遊的便車,她還帶動在家婦女發展觀光農業,開展廚藝比拼,讓婦女們發揮長處,分享“絕技”,推出柏楊壩村最具特色的“農家菜”。

2017年,柏楊壩村召開第一屆婦女代表大會,田中瓊全票當選村婦聯主席,參會婦女代表都表示:有錢有物,不如有一個好的帶頭人!我們就是要跟著田中瓊一起,唱原汁原味的“龍船調”,撐起我們的“半邊天”!

最美妇联人|柏杨坝村的“姐姐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