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黃鱔藤

中藥材黃鱔藤

黃鱔藤

拼音Huánɡ Shàn Ténɡ

別名熊柳藤、銃子藤、老鼠藤、皺皮草(《福建民間草藥》),羊母鎖(《中國藥植圖鑑》),花眉跳架、鼻朴子、厝箕藤(《閩東本草》),勾兒茶(《福建中草藥》)。

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多花勾兒茶莖葉。夏、秋採收。

原形態多花勾兒茶,又名:熊柳。

蔓性落葉灌木,高達1.5米。樹皮黃綠色,略光滑,有黑色塊狀斑。葉互生,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1.5~5.5釐米,寬0.5~1.7釐米,基部圓形,先端鈍或漸尖,全緣,上面淡綠色,下面灰白色,具7~12對側脈;葉柄長1~2釐米。圓錐花序頂生,長5~15釐米;花小,粉綠色;花萼5裂;花瓣5;雄蕊5;子房藏於花盤內,但彼此分離,2室,花柱2深裂。核果卵圓形至鍘卵形,基部為萼管所包圍,初綠色,後變紅色,最後為紫黑色。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生長於山地路旁和灌木林緣。分佈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臺灣等地。

性味①《福建民間草藥》:"甘,平。"

②《陸川本草》:"寒涼。"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解毒。治衄血,黃疸,風溼腰痛,經前腹痛,風毒流注,傷口紅腫。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漂蛇毒。"

②《福建民間草藥》:"藤莖:利尿解毒。治溼熱黃疸。"

③《陸川本草》:"清涼解毒,涼血,止血。治血熱衄血,傷口紅腫。"

④《中國藥植圖鑑》:"枝條與羊肉摻水、酒燉服,治骨結核,腰椎結核。"

⑤《廣西藥植名錄》:"消腫,補血。治瘡疥,風溼腰痛,經前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外用:煎水洗。

複方①治溼熱黃疸:熊柳藤一至二兩,玉柏(金不換草)四至五錢。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風毒流注,惡瘡寒熱:熊柳全草(根、莖、葉合用)每次一至一兩半(幹者酌減)。水煎服。(《泉州本草》)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藥材黃鱔藤

中藥材黃鱔藤

中藥材黃鱔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