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搞定您愛車的剎車小問題

汽車在使用過程中,難免要發生故障。對於經驗豐富的老駕駛員來說,通常能“一步到位”找到問題所在。而大多數人面對故障常會束手無策。現在來學著自己找找故障吧。

車輛故障大致可分為三部分:一是電路故障;二是油路故障;三是行駛系統故障,如轉向、制動、傳動部分等。

其中,電路故障又分為高壓電路和低壓電路故障。在實際使用中,車輛的故障約有60%是電路故障,30%在油路方面,這些故障大部分自己能排除。只有10%左右是行駛系統故障,這些故障屬於機械故障,發生時車輛大多還能行駛,應就近去特約維修站修理。

當你在行駛中發生故障時,一不要著急,二不忙動手,先看看有關故障指示燈的情況反映。靜下心來,分析一下故障的現象,多問幾個為什麼?判斷、區分油電路故障的方法有兩個:一是行駛途中是突然熄火還是慢慢熄火,突然熄火大多為電路故障;而慢慢熄火,或者車輛不斷髮生“躥動”現象,大多是油路故障。二是“試火”,如沒有中央高壓火、分缸火,則是電路故障,如有高壓火,問題則在油路。而機械故障大多伴有不正常的聲音,聲音隨車速快慢而變化,停車時聲音消失,與油電路故障沒有直接關係。

用“逐段否定法”,將“焦點”鎖定在一個特定的地方,先弄明白是屬於哪一類故障,有針對性地先查看外部是否異常。如電線有否斷路、短路,連接部位有否鬆動;發動機裡有無電線的燒糊味,油路管道有否漏油等等。

1.油箱損傷:機動車在使用時,發現油箱漏油,可將漏油處擦乾淨,用肥皂或泡泡糖塗在漏油處,暫時堵塞;用環氧樹脂膠粘劑修補,效果更好。

2.油管破裂:油管破裂時可將破裂處擦乾淨,塗上肥皂,用布條或膠布纏繞在油管破裂處,並捆緊,然後再塗上一層肥皂。油管折斷時可找一根與油管直徑相適應的膠皮或塑料管套接。如套接不夠緊密,兩端再捆緊,防止漏油。

3.缸蓋出現砂眼而漏油、漏水:可根據砂眼大小,選用相應規格的電工用保險絲,用手錘輕輕將其砸入砂眼內,即可消除漏油、漏水。

4.油管接頭漏油:機動車使用時,如發動機油管接頭漏油,多是油管喇叭口與油管螺母不密封所致。可用棉紗纏繞於喇叭下緣,再將油管螺母與油管接頭擰緊;還可將泡泡糖或麥芽糖嚼成糊狀,塗在油管螺母座口,待其幹凝後起密封作用。

5.進、出水軟管破裂:破裂不大時,可用塗有一層肥皂的布將漏水處包紮好;如破裂較大時,可將軟管破裂處切斷,在中間套上一個竹管或鐵管,並捆緊。

6.雨刮器片的震動和噪聲:用鉗子把各關節處和夾橡膠片處的間隙調小即可。

7.螺孔滑扣:螺孔滑扣會導致漏油或連桿鬆動,使其無法工作。這時可將原螺桿用錘子捶扁,使其兩邊膨脹增大再緊固好,但不可多次拆卸,待下次保養時修理。

8.膜片或輸油泵膜片破裂或折斷:可拆開油泵取出膜片,用膠木板、電工絕緣膠木或塑料布按原形狀、尺寸鋸銼成型,並磨光裝上。

9.氣門彈簧折斷:氣門彈簧折斷後,可將斷彈簧取下,把斷了的兩段反過來裝上,即可使用。也可找一片1毫米厚的鐵皮,剪成比彈簧直徑大1毫米的圓片,內部剪一圓孔,直徑小於彈簧直徑4毫米,外部邊緣每隔6毫米剪成4毫米長的裂口,剪好後每隔一片摺疊一片,形成雙面彈簧座槽,再將彈簧調頭裝入鐵皮槽內即可使用。

10.延長燈泡的使用壽命:買車後或更換新燈泡後,用酒精將燈泡擦拭一遍,消除指紋和油汙即可。

11.降低輪胎噪聲:將前輪內側防護板上粘上一層黑氈布或絨布即可。如是個別輪胎磨損不均勻後產生的噪音,則進行四輪定位、平衡後找一修自行車的,借或買把木銼,將胎面高低不平的地方銼平就不響了。

12.改善車內空氣流通及除霜效果:將粉塵過濾濾芯(發動機倉內)換成同樣大小的海綿,既增加了進風量,又可拆洗再用,而且冬季車內除霜特快,跑長途就不必開風機了,同時省油。

13.改善剎車:在等紅燈時用大力踩幾腳剎車,即可見效,返老還童。

14.簡單防止車輛跑偏:將跑偏方向的前輪調高氣壓或另一方向的輪胎調低氣壓;在規定的範圍內調整前束。說明一下,大部分車輛向右跑偏,都是因為用右側上馬路牙子造成的。

15.讓水泵用的更長久:建議高速不要超過140公里,轉速不要超過4000轉。

16.延長火花塞的使用壽命:原車所裝配的火花塞使用壽命一般在10--16萬公里以上,如果點火、動力、油耗等沒有太大變化的話,不需更換。6萬公里需清理積碳,調整三個負極點到正極點的間隙。

17.增強油泵壽命:每次清洗油路時要讓維修人員測一下汽油調節器的輸出壓力,清洗一下調節器的濾網。因為壓力調節器對汽油泵的壽命影響很大。

18.自己調整燈光的高低:如果發現大燈車內調節不理想,將發動機蓋打開,大燈上方有一小孔,裡面是內6角羅絲,用車上自備螺絲刀調整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