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殖民者爲何要在開普敦建城?這地理位置沒誰了

說起非洲大陸,大部分人都會想到黝黑的皮膚,白白的牙齒,以及遍地行走的獅子野牛等。這裡給人的映像是除了熱還是熱,缺水的地方乾旱的不行不能種莊稼,多雨的地方又全是熱帶雨林,沼澤,毒蟲遍佈。

也正因如此,在歷史上,除了撒哈拉以北的非洲地區之外,南部非洲大陸幾乎沒有誕生過龐大且延續的帝國。甚至到了殖民時代,南部非洲的黑人還被歐洲人以壓倒性的實力掠奪,像販賣牲口一樣販賣到美洲當奴隸,苦不堪言,或許這就是他們在歐洲殖民者面前唯一的價值。

歐洲殖民者為何要在開普敦建城?這地理位置沒誰了

倘若撒哈拉以南的氣候再適宜一點,讓當地可以發展農業,想必黑奴貿易這種事情就不會發展得如此慘烈,畢竟農業的繁榮可以催生文明,有文明之後進而產生強大的帝國。

我們縱觀整個非洲大陸,也就是尼羅河三角洲以及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北部的丘陵地區適宜人類生存,而在撒哈拉以南出個乾旱的熱帶草原,就是溼熱的熱帶雨林,要麼就是鹽鹼地、或者荒漠。

但是我們不要忘了,數百年前,歐洲人曾經在撒哈拉以南建立過一座屬於白人的城市——開普敦,並以這座城市為核心,孕育出一個非洲南部的發達國家,也是非洲第一個發達國家——南非。倘若開普敦地區沒有天時地利,我想這一切是不敢想象的。

那麼開普敦的地理優勢究竟有多好?或許看完你就會發現,這地理位置真的太絕了!

歐洲殖民者為何要在開普敦建城?這地理位置沒誰了

開普敦位置圖

開普敦是歐洲殖民者早期在非洲大陸最南端建立的一個據點,因為當時殖民船隊要想到達印度以及中國地區發財,必須要順著非洲大陸南下,直至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好望角),才能通往東方。也就是說,這裡首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軍事據點,佔據這裡就可以扼主當時東西方咽喉通道。

除此之外,開普敦的地理條件非常好,易守難攻,是個建國的絕好地段,比如說:

  • 在開普敦附近的海域中,方圓4000裡內是沒有任何島嶼的,水深大多為4000米以上,敵人根本無法利用海上據點對抗。
  • 開普敦以北的大陸方向,西側是1000多里長的納米布沙漠沙漠,中側是高原卡哈迪荒漠戈壁,東側是連綿不盡的丘陵山地。
  • 更重要的是,開普敦的周圍還是一片海拔高達1000多米的峭壁,如同天獄一般,易守難攻。

在峭壁包裹之內,有兩塊面積總和約為1.6萬平方公里的盆地平原,土地肥沃,而且還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特徵,雨水充足,這種條件在非洲大陸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如果再加上山間谷地的耕作區,總面保守積估計2萬平方公里以上,是上海的三倍,約合半個臺灣島的面積。這種地理因素造就了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絕佳據點。

歐洲殖民者為何要在開普敦建城?這地理位置沒誰了

另外,如果去過開普敦的朋友應該知道,開普敦市區及其盆地平原周邊的山脈簡直就像城牆一樣陡峭,經常雲霧繚繞,可以說是堅固的陸地壁壘了。

在這種情形之下,除非殖民母國的國力衰退,否則敵人若想進攻這裡,必然是遠涉重洋而來,而海上又沒有據點可以倚靠,因此在數百年的殖民時代裡,隨著幾個日不落帝國的興起於衰敗,開普敦數次易主,不管是荷蘭、英國、德國、法國,都對這裡趨之若鶩。

依託南非豐富的黃金、鑽石礦藏,以及開普敦“西方海上生命線”的地位,這裡一度繁榮至極。不過隨著19世紀蘇伊士運河的開鑿,以及北方黃金、鑽石產業的興盛,開普敦在世界舞臺上似乎逐漸變得暗淡起來,但不可否認,它曾在非洲大地上發出過最耀眼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