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傾朝野的魏忠賢,爲何被16歲崇禎輕鬆「誅殺」?原因其實很簡單

導語:魏忠賢,一位在明朝歷史書上留下了濃厚一筆的太監。對於他一生的評論,褒貶不一,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但讓人更疑惑的是,權傾朝野的魏忠賢,面對剛剛登基為帝不滿兩個月的16歲崇禎,卻顯得毫無還手之力。才剛剛掌權的皇帝,有何能力能在短短的時間裡滅掉魏忠賢?

權傾朝野的魏忠賢,為何被16歲崇禎輕鬆“誅殺”?原因其實很簡單

魏忠賢,在還未進宮當太監時,就是一個地痞無賴。由於賭錢輸了之後,看到當太監的能發財,於是就揮刀自宮,準備應聘太監入宮賺錢。魏忠賢也算一個能人,經過多年在宮中摸爬滾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模式開啟,一路坐著“火箭”往上升。

在明熹宗時期,終於坐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在他的專權統治下,很快整個朝堂上,就達到了“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的地步。不過,明熹宗命不好,很快就去世了,接下來就是16歲的朱由檢(崇禎)上臺了。

權傾朝野的魏忠賢,為何被16歲崇禎輕鬆“誅殺”?原因其實很簡單

16歲剛上臺的崇禎,也是滿腔熱情,想要幹一番大事業,但魏忠賢這尊大佛在這礙事,有力無處使。於是,被魏忠賢壓制喘不過來氣的東林黨人,開始鼓動崇禎磨刀霍霍宰“九千歲”,只有16歲的崇禎也開始想辦法針對魏忠賢。

但魏忠賢的“惡名”畢竟在那擺著,崇禎也不敢大張旗鼓的跟他對著幹。在他接到彈劾魏忠賢的奏疏後,就準備接這一次的機會來試探一下,將魏忠賢的司禮監和東廠的職務給免去了,讓他前往鳳陽守祖陵。令崇禎沒想到的是,魏忠賢對於崇禎的這一舉動,居然沒有任何的反應,一切聽從崇禎皇帝的安排。

權傾朝野的魏忠賢,為何被16歲崇禎輕鬆“誅殺”?原因其實很簡單

魏忠賢這一舉動,可樂壞了崇禎:“既然你這麼配合,那就好辦了,我還以為你要和我死扛到底呢。”於是,崇禎就立馬下令讓錦衣衛前往祖陵捉拿魏忠賢,並給魏忠賢網羅了10大罪狀。魏忠去往祖陵的途中,聽到了崇禎要將他捉拿治罪,又聽到有人唱道:“隨行的是寒月影,嗆喝的是馬聲嘶。似這般荒涼也,真個不如死。”

魏忠賢回想自己為大明朝所做的往事,深深的嘆了一口氣,回到房間裡自殺了。

權傾朝野的魏忠賢,為何被16歲崇禎輕鬆“誅殺”?原因其實很簡單

其實,縱觀魏忠賢在位期間,雖然在某一些方面,曾陷害忠良,培養自己的親信等等行為。但在愛國方面的所作所為,卻讓很多自詡忠君愛國的東林黨人很打臉,在無數東林黨人的筆桿子下,魏忠賢化身成為禍害朝堂的大罪人。

權傾朝野的魏忠賢,為何被16歲崇禎輕鬆“誅殺”?原因其實很簡單

魏忠賢雖貪財、戀權,但出生農民,對於百姓的疾苦很瞭解。他所壓榨的對象從來就不是老百姓,而是那些富紳、貪官。對面關外勁敵,魏忠賢自掏腰包,大肆從富豪手中斂財,將所有的錢財全部投入到北方軍隊中,讓他們能夠吃得飽睡得暖,抵禦外敵入侵。

權傾朝野的魏忠賢,為何被16歲崇禎輕鬆“誅殺”?原因其實很簡單

魏忠賢之所以毫不反抗,也是因為太監、宦官所依附的人只有皇帝一人,忠心對待的也只有皇帝。面對崇禎的一紙狀令,59歲的魏忠賢也不想再掙扎,權當成全崇禎的威名。照這樣說,魏忠賢是好人了?當然不,忠奸好壞總要有一個對比,與東林黨相比,魏忠賢自然是好人;在爭權奪利面前,魏忠賢所做的事,卻又是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