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公雞比母雞少?

光源視角


母雞下蛋的時候,其實公母比例是非常均衡的,大約為51:49,公雞還稍微多一點。但為什麼人們會覺得公雞比較少呢?主要是一下幾個原因:

1、家庭散養的雞,一般情況下,為了保證小公雞能夠正常快速生長,不因為性成熟而心生雜念,都會在出生後20~50天內對其進行閹割。當然也會留幾隻做種用的公雞,具體留幾隻則要看母雞的數量,一般家庭散養雞的公母比例是1:15左右。


公雞性成熟的標誌就是頭頂的紅雞冠開始往上長,而閹割的最佳時間就是在公雞打鳴後的一週內。閹割之前的公雞動作迅猛,好動,精力充沛,也特別兇狠,經常會啄死母雞和小雞,肉質粗糙帶騷味,閹割後就性情大變,非常溫順,也不欺負母雞了,只顧著吃和長肉,最大能長到10斤之重,而且肉質鮮美無異味。


2、一般規模化養雞場如果養的是肉雞,除了做種用的之外,其他的小公雞都會在性成熟前被閹割,然後和母雞一起當肉雞來飼養。因為現在的養雞場一般都是採用人工受精的方式,所以公母比例維持在1:200左右,也就是一隻公雞配200只母雞,但這對公雞而言絕對不是帝王般的享受,因為公雞同樣是採取人工取精的。


3、如果養雞場養的是蛋雞,那麼小公雞連出生的機會都沒有,因為沒有飼養的價值,除非是做種用的。養肉雞需要的只是能下蛋的母雞,一個有經驗的飼養員靠肉眼就能分辨出哪個蛋孵出來的是公雞,哪個蛋孵出來的是母雞,公雞蛋直接發配廚房,變成菜餚,母雞蛋則繼續孵化。

以上幾個就是公雞看上去少的原因,其實不是公雞少了,而是大部分都變成偽娘了。


神州田園


“為什麼公雞比母雞少?”實事求是地講,小雞孵出比例中,公母比例差不多,不存在公雞比母雞少這一說。之所以造成您覺得公雞比母雞少的誤解,應該是您在雞場中所見,屬於人為的公母比例調整。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有以下三個:

一、不管是養雞場還是農村家庭養雞,均以讓母雞生蛋為主要目標。

在農村,春季賣雞苗的來了,農村大媽大嬸挑雞苗,都照著母的挑。公雞苗比母雞苗便宜,也少人買。惠姐兒時曾見過有不法商販,以公雞苗冒寵母雞苗賣給不會挑的農村人,小雞長大,院子裡十幾只公雞,惹得村裡許多媳婦賣那商販的“挨千刀的”。

為啥這樣?公雞不下蛋還很能吃糧食,對農村人來說,真是賠錢的貨。母雞雖然也吃糧食,可每天都能下個雞蛋,也算是物有所值。

二、農村老話說得好:“公雞多了不下蛋”。即使是種雞場,公雞配備比例也不能太高。

公雞精力旺盛,在農家土雞飼養時,若是公雞比例高,那等到小公雞長到差不多開始學打鳴的時候,有幾隻就差不多要挨刀了。

惠姐兒時不懂,只知道小公雞都還沒長成,大概七月十五左右,父親就會在我們星期天回家時,殺只小公雞,給全家人開開葷。到八月十五,也會殺公雞。最後留一隻,最多兩隻到過年再殺。

有過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公雞“踩”雞很兇悍的,啄的母雞脖子上的毛都掉了,而且無度。農家養十幾只雞,留一隻公雞就足夠配種了。

千萬別做夢公雞母雞也實行什麼一夫一妻制,公雞這物種,天生就得妻妾成群,一公六母都等於謀 殺。

在種雞場,為提高蛋的受精率,一般按照12:1(母雞:公雞)的理論比例配置。可選父母代種雞進雛時公雞佔母雞比例的15%,到20周齡時保留11%~12%,產蛋期保留8%~10%。自然交配時,一隻蛋用種公雞可配母雞10~15只,一隻肉用種公雞可配母雞8~10只。

但具體執行時,可根據具體情況來隨時調整。比如若是新生代公雞太過生猛,母雞被“踩”得毛都沒了,甚至有被“爬”死的,就得減少公雞數量。有經驗的養雞人會選擇15:1的比例。

三、有專門養公雞的雞場,也就是公雞與母雞分養

為了讓廣大母雞安居樂業好好下蛋,多餘的公雞隻能是單獨飼養了。惠姐家鄉有個很著名的土公雞養殖場,專門在山上養殖公雞,散養的公雞,都特別有攻擊性,也是身強力壯,買公雞的時候要自己看好了用網子扣,也是個力氣活兒,一般人幹不過特,公雞的奔跑速度驚人,惹急了連飛帶竄,跟野雞一樣。這種真正的散養土公雞,價格不菲,活雞稱一斤也要15-20元了。


一些養殖經驗,也是農村人在長久的生產實踐中,慢慢摸索出的,都很有道理。如今生活好了,土公雞養殖也很熱,公雞不像三四十年前那麼不受待見了。

我是山東煙臺愛民俗更愛說農村故事的惠姐,喜歡就請關注並支持我的惠姐說三農

惠姐說三農


這是個有意思的話題,說明你的觀察力很好,但這個問題只適用於蛋雞,肉雞不存在這樣的現象。下面我從不同的維度進行分享。

1、 雛雞孵化出來的時候,公雞和母雞的比例相仿,大約各佔50%,這是生物進化的規律,大家都懂得。

2、 為什麼大家感覺公雞比母雞少?是因為小雞孵化出來後,鑑別出來的公雞被人為淘汰了,主要去向是成為了飼料,也有極少一部分被當成玩物賣掉。至於為什麼要淘汰,是因為公雞不能下蛋,如果養大就是賠錢貨。所以不會有養雞場要小公雞,孵化廠也就只能在小雞剛孵化出來後就拋棄它們。

3、 現代化的養雞體系裡,除了出生的那一刻,很多雞媽媽一生都見不到公雞,更沒有機會相親相愛。只有極少數的公雞因為是種雞才會幸運的得以生存。

4、 有些人說這樣很殘忍,問題是如果不淘汰小公雞,養它們的錢誰來出?當然,如果性控技術能讓孵化出來的都是小母雞,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了,種雞場也會很開心。遺憾的是現在做不到。

總之,對於蛋雞而言,雞媽媽更重要,所以能留下來,正常情況下能有500天的生命期,相比一生下來就淘汰的小公雞,著實幸福的多。

希望上述分析,能對你有所幫助。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畜牧大集網


粵劇迷:我以前曾聽說過如果長身型雞蛋卿出來的是公雞,而比較園的雞蛋卿出來的是母雞。因為公雞比母雞熱器,不能煲雞湯,又不能燉湯容易上火,而母雞長大了又會生蛋,有經濟價值而且母雞性溫和,又可蒸又可燉湯各種吃法很多。受到廣大消費者熱情追捧,很受歡迎。所以作為一個農場或農村家庭都會挑比較園的雞蛋去卿化獲得的母雞就會多,而公雞當然就會少。(因為公雞是很燥熱的,所以去館子吃飯的人都會要母雞,無人去點公雞的,公雞不受人歡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