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三滴血》百年紀念演出載譽歸來 熱情戲迷前往接站場面暖人

秦腔《三滴血》百年紀念演出載譽歸來 熱情戲迷前往接站場面暖人

“祖籍陝西韓城縣,杏花村中有家園……”10月28日晚,在西安市高鐵站,頗具氣勢,百轉千回的秦腔之聲,引發不少旅客的圍觀駐足。這是當晚從全市自發趕來的近百名戲迷,在高鐵站迎接演出團隊載譽歸來的動人一幕。

10月13日至10月28日,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辦,西安市委宣傳部、西安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承辦,西安秦腔劇院演出的“紀念易俗社經典名劇《三滴血》上演一百週年”首輪演出活動在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多地舉辦,所到之處,颳起強勁的“秦腔旋風”。

除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外,本次巡演以“進校園”為主,旨在用百年經典感染莘莘學子,用精彩的藝術呈現把古老的秦腔藝術活靈活現地植根於廣大學子的心田。

秦腔《三滴血》百年紀念演出載譽歸來 熱情戲迷前往接站場面暖人

半個月的時間裡,西安秦腔劇院的藝術工作者帶著傳承世紀的《三滴血》相繼走進了北京大學、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四中、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等學校,用鏗鏘激昂的大秦之腔、豐富精彩的戲曲知識、百年劇社的傳承故事傳播秦腔文化,呈上兼具視聽效果和文化意涵的秦腔盛宴。

讓大秦之腔“走出去”,講好“陝西故事”,讓優秀傳統文化更近人心——讓很多戲曲工作者都有些意外的是,此行中,106歲的易俗社、100歲的《三滴血》俘獲了無數被傳統戲曲藝術感染的青春之心,點燃了眾多年輕觀眾的熱情。

《三滴血》由被稱為“東方莎士比亞”的易俗社劇作家範紫東先生編劇,易俗社創作排演,自1918年首演至今,已整整演出了100年,堪稱秦腔“經典中的經典”。伴隨百年易俗社的傳承延續,《三滴血》迄今久演不衰,成為易俗社乃至整個秦腔劇種的標誌性符號,也在大量戲迷眼中地位非凡。

秦腔《三滴血》百年紀念演出載譽歸來 熱情戲迷前往接站場面暖人

在《三滴血》“百歲之年”,此次西安秦腔劇院攜該劇在全國多地巡演,因此也牽掛著許多戲迷的心,“這些天我一直在報紙、電視和網絡關注著咱《三滴血》又演到哪座城市了——當看到這部‘家鄉戲’如此受到外地觀眾歡迎,尤其是年輕孩子們的歡迎,心裡特別高興!現在大家回來了,怎麼也得來迎接一下,表達一下咱老戲迷的心!”花了兩個多小時,從南郊特意趕到高鐵站迎接演出團隊的韓先生樂呵呵的說,“這次巡演可是給咱秦腔做了件大好事!”

接站現場,如韓先生一樣趕來的戲迷還有很多,被熱情的戲迷感動,剛剛走下火車的演員們不顧連日演出疲憊,和大家一起再度高聲唱起了那段經典的“祖籍陝西韓城縣”——當熟悉的唱腔響起,接站站臺上的氣氛瞬間被點燃,許多旅客、市民紛紛停下腳步紛紛駐足圍觀,不少人跟著哼唱之外,還掏出相機照了起來。火熱的現場,成為“好戲在民間”的最佳註解。

秦腔《三滴血》百年紀念演出載譽歸來 熱情戲迷前往接站場面暖人

“《三滴血》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因為它飽含了很多中華民族的先進理念和核心價值觀,同時也傳遞著非常優秀的中華文化。”西安秦腔劇院董事長兼總經理雍濤表示,“戲曲進校園”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千千萬萬個戲迷,或是潛在的戲曲從業者,更是為了通過這種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藝術載體,為青年學子們打開一扇窗,從而窺見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之美。此次《三滴血》的多地巡演、講座大獲好評,雍濤認為,“百年劇目要在年輕人中展現它的百年魅力,才能更好地推動它走向下一個百年。”

曲江新區黨工委委員寇雅玲女士表示:“百年劇社擁有自己傳承百年的劇目,這種情況在全國都是不多見的。所以此次紀念活動受到了曲江管委會的全方位的大力支持,這次巡演的成功舉辦還受到了文化和旅遊部領導與同志的大力讚揚,秦腔劇院的全體同志們也沒有辜負管委會的殷切期望,希望能夠以此次巡演為契機,繼續深挖掘傳統文化寶庫,在未來的劇目創排上做出新的嘗試。(秦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