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王剛的知青生涯:憑插隊吃苦經歷走四方

“和珅”王剛的知青生涯:憑插隊吃苦經歷走四方

多藝的他什麼苦都能吃

說起王剛,在中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成功塑造了《宰相劉羅鍋》中的和珅;不光電視劇,他還在電臺播過長篇小說,在電視臺做過主持人,會唱崑曲,京劇;至於小品、話劇,更是早年在軍區文工團裡的看家活計。

“和珅”王剛的知青生涯:憑插隊吃苦經歷走四方

王剛有這麼深的才藝功底,主要是受父母的影響。王剛的父母都是普通機關幹部,父親喜歡京劇,沒事就教了他一些;母親是單位業餘文工團裡的演員,上臺演出時,他必在臺下觀看。誰都沒想到的是,這些後來竟成了他一輩子打拼的事業。

王剛說自己沒什麼遠大理想,這兩年很多單位想請他重新出山,可他一怕束縛,二怕辛苦,都沒答應,怕累著自己。其實,“有過在農村當知青那一年的日子墊底,我啥苦啥累都不怕。”只是,他現在更想過自由自在的日子。

“和珅”王剛的知青生涯:憑插隊吃苦經歷走四方

你們是來接受再教育的

“我下鄉去了兩個地方,第一次下鄉是1968年11月2日。”王剛對這個日子記憶猶新,也記得他們要去的是吉林省延邊市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羅子溝公社上河大隊。

去的當天晚上,歡迎會場上,處於興奮狀態中的他,學著當地農民捲了根菸葉子抽,但是,正在給這些毛孩子們講話的大隊幹部惡狠狠的目光向他直射過來:“把煙掐了,你們是來接受再教育的!”

王剛的一腔熱情被這一句話全部潑滅,開完會後,王剛知道自己太理想化了。第二天,他決定離開這個“真正的邊疆”,而且說走就走。

“和珅”王剛的知青生涯:憑插隊吃苦經歷走四方

羨慕軍人的王剛夢想成真

回到長春後,他發動七十多個同學申請去離家最近的郊區下鄉。合心公社於家大隊王家樓生產隊是他最後的選擇。就是這郊區小村也讓王剛嚐到了“現在的青年人難以想象的苦”。

他在王家樓當了一年的青年農民,最苦的活是刨高粱和玉米茬。每人六條壟,沒幹過農活的學生們拿著钁頭,在地上一點點地刨著,一天下來滿手血泡。

“和珅”王剛的知青生涯:憑插隊吃苦經歷走四方

當時有一支解放軍拉練路過王家樓,看著他們持刀弄槍,軍歌嘹亮,把王剛羨慕壞了。

1969年末的一天,父母來信要王剛回趟家,因為他們要去“五七幹校”了,妹妹王靜則要去吉林省軍區文工團。一家四口人要分三個地方了,父母讓王剛回去吃頓團圓飯。

王剛順便送王靜去文工團報名,面試時,考官對王靜的歌聲、朗誦很滿意,問她受誰的影響,王靜說,受父母和哥哥的影響。考官問,你哥在哪兒。“在走廊呢。”考官讓王剛進來,他唱了一首歌,還朗誦了毛主席的《沁園春雪》。考官當即問他是否想去當兵。王剛問道:能和我妹妹在一起嗎?就這樣,王剛和妹妹王靜一起成了文藝兵,結束了知青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