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南部12歲失蹤男孩,被發現時已確認死亡!

10月27日,南部縣定水鎮鳳台鄉某村一12歲孩子離家出走,28日在鳳台鄉河邊發現該小孩衣物,懷疑小孩跳河。29日上午10點左右,在河中將孩子屍體打撈上岸,確認死亡。

據瞭解,該孩子疑因27日在家耍手機時,被父母沒收手機,並順帶教育了幾句,孩子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一夜未歸。父母焦急萬分,多方託人尋找,沒成想今日上午卻在河中撈起孩子的屍體!

可惜!南部12岁失踪男孩,被发现时已确认死亡!

血淋淋的事實擺在眼前,讓人無一不感到惋惜和痛心。好好一個孩子為什麼會選擇跳河自殺?難道僅僅就因為不能玩手機?還是因為內心的孤獨,無人能懂?又或是長時間內心的積壓,得不到合理的釋放?

可惜!南部12岁失踪男孩,被发现时已确认死亡!

現實中孩子因自私、叛逆、做出自殘的事情,並不少見。此類事件的報道也已數不勝數,每每看到這些心裡總會堵得慌,一個人從心理疾病到自尋短見,到底需要多長時間?這段時間中如果早發現,早疏導,早治療會不會就能減少生命的消失?

迴避死亡不僅僅是當代的一種社會現象,其實從古至今,我們都在避談“死亡”。

孔子有言:不知生焉知死。

可惜!南部12岁失踪男孩,被发现时已确认死亡!

在《奇葩說》中,馬東曾說,“如何面對生死這件事,是我們漢文化缺失的一課。”

有數據顯示,自殺已經成為了18歲以下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

上海市教委的一項調查指出,在抽查的2500名中小學生的取樣中,有5.85%的孩子曾有過自殺計劃,有1.71%的孩子自殺未遂,有34.39%的孩子曾有過「活著不如死了好」的想法。

這些冰冷的數據背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如果這些孩子在遭遇到挫折、迷茫、絕望,產生了結束生命的衝動時,腦中能夠閃現出一絲對死亡的敬畏,對生命的珍惜,那麼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我們願傾盡所有去教育孩子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如何去愛,但是我們卻忽略了教孩子認識生死。

綜合:看南部、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