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除了会说话,还需做好这三点

在网上看到一个笑话。

一位教授做课题研究,需要饲养猴子,向校长申请了经费。一段时间后,教授和校长相遇。校长问:“猴子怎么样了?”

教授答:“好得很,一个个猴精猴精的,都快跟你一样高了!”校长生气地转身就走。

你看,沟通不畅,误会时时可能发生。而想要沟通顺利有效,不仅要掌握灵活表达的方法,更需具备用心聆听的能力,从无声处听有声的能力,以及快速有效阅读文字的能力。

如果你也有心了解并学习沟通,不妨看看《沟通圣经》这本书。它是一本全面系统的沟通技巧宝典,称得上是沟通届的新华字典,适合放在案头随时查阅。

有效沟通除了会说话,还需做好这三点

作者尼基·斯坦顿是一位资深管理培训师、杰出的咨询顾问,涉及领域包括管理、沟通、商业英语、领导和团队发展等,还在校园中讲授沟通课程,是位理论结合实践的沟通专家。

在《沟通圣经》中,他把沟通划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不但从基础层面讲了沟通所需要的技巧,还按场景划分,详细解读了不同状况下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在重要小结之后,附带有练习题和作业,方便读者自我检查对照。

《沟通圣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详细讲解了表达信息的技巧,在如何接受信息方面,也有三个亮点:1.沟通中常被忽视的主导力量——倾听;2.非语言沟通,比语言更可信;3.提升阅读速度与效率,快速提取文字精华。

01 沟通中常被忽视的主导力量——倾听

听是沟通中至关重要的一项能力。在一场良好的沟通中,听者往往处于关键位置。

研究发现,一个白领醒着的时候,每10分钟就有7分钟在从事沟通活动。而花在沟通上的时间,平均有45%是用来“听”。

然而,另有研究显示,一般人听完话之后只记得50%的内容,三天之后只记得10%。明明花费了大量时间,为什么去听不进去?问题就出在“倾听能力”上。

在《沟通圣经》中,提到10个增进倾听能力的技巧,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接收、思考、回应。

第一步,接收。在聆听前,需要做好准备,放下偏见。聆听时,尽可能从讲述者的话题中找到兴趣点,至少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

第二步,思考。在脑中筛选听来的信息,学着区分事实与原则、理念与例子、证据与理由,并仔细衡量各种证据的价值和主题背后的逻辑基础,判断是否合理。

第三步,回应。在不干扰对方的前提下,给出简短的回应,比如点头来表达你的鼓励。等对方说完,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得到对方确认后,再讲明自己的看法。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别人说话时,不要肆意插话,尽可能避免分心,保持耐心。无论别人是不是好的倾听者,你都可以证明你自己是。

一场有效的倾听,既可以得到需要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也能通过鼓励对方,增进彼此的关系,使双方产生更深的理解。

有效沟通除了会说话,还需做好这三点

02 非语言沟通,比语言更可信

前两年,微表情大热。人们相信通过眼球移动的方向、嘴角抽动的频率,即可判断说话者的真心。其实,这都属于“非语言沟通”。

事实上,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沟通。即使不说话,从动作、穿着、表情、态度等方面,也会传达某种信息。有时候,这些周边语言所表达的意思,甚至比文字语言更准确。

我们很难察觉自己在进行“非语言沟通”,但却善于从别人身上看到这种沟通渠道。

即使对方“口是心非”、“言不由衷”,我们依旧能感受到他人真实的想法,因为“重点不是他说了什么,而是他怎么说”。

为了更好地驾驭“非语言沟通”,避免传递错误信息,我们需要先了解它。

最常见的非语言沟通方式是肢体语言。在这方面讨论很多,特别是不同姿势、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所传达信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除此之外,需要留意的是,空间、距离等,也是肢体语言的一部分。

比如在地铁、公园里,只要有选择余地,大多数人都会远离陌生人就坐。这不但是习惯,还是在向人发出避免靠近的信息。

另外,有些沟通并不需要主动作为。比如沉默的语言时间的语言

大多时候,沉默是沟通的一道障碍。但有时,它也能作为有利的沟通工具。而如何分配时间,如何对待别人的时间,也是一种沟通。

掌握非语言沟通,要懂得从无声处听有声,加强感知力,勤于观察,增进对他人的理解,正确解读行动背后的意图。

这也提醒我们,要做真诚可信的沟通者,因为行胜于言。

有效沟通除了会说话,还需做好这三点

03 提升阅读速度与效率,快速提取文字精华

成年人平均的阅读速度为每分钟200到300字,但是有些人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600字,据说肯尼迪总统能够每分钟阅读1000字。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首先是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同。先回答一些问题,做个自我检查吧~

1.看书之前,你会先浏览一遍吗?

2.不同种类的内容,你会用不同的速度阅读吗?

3.写问卷、考卷前,你会先浏览一遍吗?

4.你觉得要理解和记住读过的东西容易吗?

5.在回答这些问题前,你有没有先把所有问题浏览一遍?

如果以上问题都给出了肯定答案,那么你的阅读习惯已经不差。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就需要了解一些速度的技巧,并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去。

另外,阅读的目的不同,也会影响阅读速度。

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阅读,比如读小说,慢慢咀嚼文字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不必过分追求速度。

而以获取信息、促进思考判断为目的去读书,节省阅读时间就很有必要。

另外,许多人阅读速度慢,是因为眼睛移动的方式不理想。眼睛每次注视的时间约持续0.25~0.5秒。每次注视时,你可以对焦或辨认的字数就称为辨识广度。

辨识广度越大,需要注视的次数就越少,阅读的速度也就越快。阅读速度慢的人通常辨识广度小,需要进行很多次注视,但是往往也还有其它跟眼部运动和大脑运作相关的不良习惯。

有效沟通除了会说话,还需做好这三点

《沟通圣经》,尼基·斯坦顿,P207

这些不良习惯主要包括:回视:在阅读的时候跳回前面看过的地方;默读:在阅读的同时,动嘴默念或者在心里默念;词汇:词汇量比较少,容易遇到不熟悉不理解的词汇,大脑无法吸收,需要回看。

前两个不良习惯,需要通过刻意练习改掉。而词汇量不足,可以通过多读、多查来逐渐改善。即使每周积累一个新词汇,久而久之也会拥有很大的词汇量。

当然,追求阅读速度不是最终目的,读书能够记住,才具备应用的前提。在《沟通圣经》中,主要提到三个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但它们不是独立的方法,需要配合使用。

第一,浏览。拿到书后先进行浏览,如同开车去往目的地前先看地图。快速翻阅可以让我们大致了解书的结构,找出一本书的“关键词”。

浏览的方法是,迅速翻页,目光锁定关键词。在关键词出现的地方略停顿,然后继续快速翻找。浏览之后,把信息进行分类,必要的仔细阅读,有用的其余时间阅读,不重要的不读。

第二,略读。目的是快速掌握内容的主旨和结构。应在这部分阅读的内容主要有三种:1.段落的主题句。2.黑体字、斜体字等具备视觉标记的内容3.以“首先”、“第一”、“因此”等为首的句子。

另外,在略读时需要明确七条规则。

1.尽可能快速。

2.无论内容多有趣都不要停下来,避免纠结于细节。

3.先读标题、目录、总结。

4.阅读文件或篇章的第一段。

5.从第二段开始,只读每一段的第一句。

6.这些段落的第一句,应该能够按照逻辑顺序连贯起来。

7.在结尾的部分放慢速度,完整读最后两三段。

第三,SQ3R阅读法

阅读一本书的顺序,可以参考SQ3R阅读法,分为五步。

第一步,纵览(Survey)

先纵览全书,再用纵览的方式略读每一章,不要跳过前言和摘要。

第二步:问题(Question)

1.主题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 2.论据是什么?3.论据是否能支撑论点?

第三步:阅读(Read)

内容快速过两遍,不要做笔记。第二次阅读时,如果有需要,可以在每段的主旨和重要细节下面划线。

第四步:回忆(Recall)

在这一步开始做笔记。不要抄原文,回忆读过的内容,作者提出了哪些论点,每段的主旨和支持的细节是什么。想不起来说明阅读的效率不够,需重来一遍。

第五步:检查(Review)

检查前面四个步骤,把遗漏的内容补上,确保笔记忠实反映出原文的结构。

有效沟通除了会说话,还需做好这三点

追求阅读效率,起初费时费力,但熟练掌握后,会发现不同以往的阅读乐趣。如果你也有通过阅读学习知识、提升自我的需求,这些方法不妨一试。

与其它工具类书籍一样,《沟通圣经》谈到的各种技巧、方法,都需要活学活用,在实践中应用、验证,从而总结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沟通秘籍。

从前人的经验中提取方法,能使你多一种思考方式,少走一些弯路。

无论是对沟通有兴趣的学生,初入职场的新鲜人,还是拥有多年职业生涯的老江湖,都可以备一本放在案头,翻一翻,用一用,提升你的沟通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