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不存在底子差的问题”,她要“指给学生一条河”|教育达人

“语文不存在底子差的问题”,她要“指给学生一条河”|教育达人

“5岁入学,17岁站上讲台。任教的第28个年头,从湖北来到深圳。”眼里有山有月,嘴角笑意温柔,黄志英老师的声音有一种特殊的磁性,一举一动的优雅都在佐证她独有的语文人气质。

“语文不存在底子差的问题”,她要“指给学生一条河”|教育达人

这位学生眼中的“神仙姐姐”去年以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横岗高级中学。在深圳的13个月内,她教过横高三个年级和三个层次,以及文、理、术科三种班型的语文课。熟悉基础教育各个学段的教学,经历过各种性质的学校,这位“救火型”语文教师一步步地为自己的教育人生“升格”。

她诠释的“诗情画意”是随手可翻阅的古诗词,也是带学生《画语文》的创意教学。

“语文不存在底子差的问题”,她要“指给学生一条河”|教育达人

不断“升格”的开挂人生

以学霸的身份读了4年中师后,只有17岁的湖北姑娘黄志英就站上了小学的讲台。

人生不设限,她一步步用自学的方式为人生“升格”——读大专,任教初中;读本科,任教高中。拥有28年教龄的黄志英,从小学到初中至高中,熟悉各个学段的教学;从合资到私立至公立,领略各种体制的滋味;从乡镇到城市至特区,走过千山万水,母语是她唯一的行囊。

梁漱溟在《我的自学小史》中说:“自学的根本,是一片向上心。”自学,也让黄志英扣遍每一扇门,最终找到了自己的门、自己的田。终身学习,不断为人生“升格”,黄志英揣着这份“向上心”走得不慌不忙,稳稳当当。

精力充沛的她很满意自己目前的状态,20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历也让她越来越坚信“教研做好了,教学就不累”。教研可以为教学“升格”,正如黄老师所说,“只有学会了才不觉学的苦”,高中教学尤其需要让教研引领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是她工作室研究的专题。打造高效课堂,专注于淬炼教师基本功,立足一校,辐射全区,这对平均年龄仅32岁的横高语文教师团队也是当务之急。在横高校长孙伟琼的带领下,仅一年的时间,黄志英执行主编的《回归源点——高中语文文本精深解读》已正式出版。这也是横高语文团队每周合作教研的成果。

高中语文老师没有教研的引领,如何应对新高考对语文教学要求的“升格”?黄志英老师的团队目前还在继续修订《横岗高级中学术科班专用高考语文复习学案》,本学期要推出第12版。其实,成立仅7年的横高已经开发了四本语文学科的校本教材,目前还在继续开发《横高记叙文写作训练系列》等5本阅读与写作课程。

“语文没有一劳永逸的备课。”黄志英说。她所习惯的单元教学节奏,以及在真实社会情境下的思辨式备课,与新高考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要求不谋而合。苏格拉底说,我们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黄志英欣慰于语文从僵化的知识转化为了真实的生活情境,但背后的艰辛,只有“身在此山深处”才能体会一二。

把学生培养成独立学习者

去年8月份,在横高上班的第一周,黄志英听完了全校25位语文老师的课,写满3个听课本。了解学情,熟悉每一位老师的风格,黄志英对自己的严苛有目共睹。殊不知,被学生昵称为“神仙姐姐”的她,“严厉”也是出了名的。在横高仅一年,同事和学生都对此心领神会。黄志英本学期任教横高两个高三班的语文教学,并继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工作。

“语文不存在底子差的问题。”黄志英有自己坚信的语文学习理念和一套教学方法。今年是广东新高考改革的元年,“将语文从僵化的知识转化为了真实的生活情境,语文老师越来越幸福。语文学习尤其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做生活的有心人”。一直坚信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黄志英,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常规。接手任何一个班级,她都先明确自己的学科规矩:人人必备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中学语文基础知识三种工具书;教材和教参中列出的内容,老师不在课堂上讲;参考资料的答案自己保存,对照批卷;高三不刷题,一张试卷至少做三遍……

“把学生培养成独立的学习者”是她一直坚持的理念,优秀的高中老师应该去指路、督促、解难。语文工具书,她有好几套,确保要用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找到。她发现,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大多存在不习惯用工具书、读写不足、学习习惯不佳的问题。她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课前自觉预习,课中自觉比对,课后自觉转化。她的严厉使她在学习要求上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教会他们“独立”学习语文,才能教会他们如何终身学习语文。

“我们不仅要交给学生一碗水,还要指给学生一条河。”做一名智慧型语文老师是黄志英的追求,但人生的每一天和语文哪里能分得清。

《画语文》的“诗情”与“画意”

高中语文学不学都一样?那是因为你不会学。高三的语文课可能没有那么多审美的愉悦,但黄志英可以实实在在地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她可以用多年行之有效的办法,理性地萃取和提炼语文高考的答题技巧,也可以和学生一起用画笔“画”出心中的语文。

把《三只小猪》的童话故事翻译成文言文?对同学的习作进行修改并点评?演一演你眼中的刘邦……黄志英的课堂总有出其不意的设计,学生们已经习惯不按套路出牌的语文课。“学然后知不足”这样线型的学习模式容易让人疲惫。知困而自强,“用以致学”其实比“学以致用”更有效,这样一种“以终为始”的学习理念,黄志英在很多场合下详细阐释过,特别是对高三复习课,梳理总结的关键时期,这样的“倒逼”让学习充满了挑战的趣味性。学生们也愿意接受老师下的“战书”,而且乐此不疲。

对于高一美术班的学生,黄志英让他们用画笔画出自己有感触的高中课文,于是学生有了《画语文》这个探究性小课题。高一的学生翻遍了高中三年的教材,最终在他们的画笔下,有了戴望舒的《雨巷》,《古诗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琵琶行》的浔阳江上“相逢何必曾相识”……黄志英要在本学期为他们办一场青春的画展。这,何尝不是她自己的梦想?黄志英的老朋友们都知道她对绘画特别敏感,喜欢画画的她曾专门学过缝纫,还为自己裁剪衣服,曾想过做服装设计师。在课堂上,她也可以为《故都的秋》板书一只栩栩如生的秋蝉。

“诗歌是什么呢?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湖北女诗人余秀华的风格是黄志英喜欢的现代诗歌风格,她的枕边书也总有一本唯美的古典诗词,纸短情长,韵味无穷,足够所有的思想天马行空。有插图的诗词,她就仔细审视每一幅插图,从“诗情”到“画意”,不刻意索取的她总能活在当下,满意每一刻的自己。她称自己活在“现实与理想的交界线上”,总有更满意的状态,所以她不将就。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要指给学生一条河”的黄志英,一路循着水源前行,一路走一路感悟,要“育语文人”的这位语文人,心里有方向,从来不慌张。

校长点评

横岗高级中学校长 孙伟琼:

黄老师对教学勤勤恳恳、扎扎实实,所接手的各个班级,成绩总能稳步提高;对教研勇于探索、善于总结,所提炼的许多方法都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认真负责、宽严相济,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在不断地进步中树立对学习的信心。黄老师秉持教学相长的态度,时时以一位师者的身份做出示范,也时时以一位学习者的身份追求卓越。

撰文|刘丽

原文刊登于深圳教育报刊总社《南方教育时报》

感谢浏览

深圳少年派

在这里,我们

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合作电话:0755-835217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