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童丐

 叔叔、阿姨,行行好、幫幫忙,可憐可憐我吧!"在很多城市的繁華街頭,人們常會遇到這樣一群人:他們衣衫襤褸、滿身傷痕、面目骯髒。尤其讓人觸目驚心的是他們的殘疾:有的腿腳扭曲,形狀怪異,甚至盤到了脖子上;有的身上的傷口還在不斷流血,似乎永遠不能癒合;有的軀體彎到只能在滑板上蠕動,背部還凸起一個大包……

這些殘疾人中,不乏一些尚未成年的孩子。作為一個極端弱勢的群體,童丐中的很多人無法照料自己的生活,只能依靠他人。但貧困的家庭無力負擔,最終,他們不得不淪為他人謀利的工具。

長久以來,社會上廣泛流傳街頭行乞兒童絕大多數受利益集團的控制,利益集團往往對這些孩子施加暴力甚至摧殘,由於難以相信親生父母會對自己的骨肉下毒手,人們懷疑乞討兒童中的一部分是被拐賣而來。但一直以來,鮮有發現具體案例來證實這樣的傳聞。而善良的人們更願意相信這只是一個猜測。

安徽太和縣宮集鎮宮小村,早在1998年,該地已有人因攜帶殘疾兒童職業乞討鋃鐺入獄,2004年前後當地政府也進行過風暴式的清查,但至今,在太和、民權等豫皖交界處,仍有不少這樣的利益集團,而且更為隱蔽和分散。

讓人糾結的是,這種行為的背後,是殘疾兒童、尤其是重度殘疾兒童至今無解的生存困境。

在太和縣,宮效喜的名氣很大。太和宮集鎮周圍地區盲人不少,但提起"宮瞎子",人們大多都會指向他。究其原因,一來,在眾多村民眼中,他是宮小村乃至整個宮集鎮,最早出門到城市乞討的人,有"發起之功";二來,附近"帶香"(帶殘疾人外出乞討)業的形成,與以他為首的一批殘疾人不無關係。

宮效喜是個苦命的人,家裡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大,母親早逝,父親老實,家中一貧如洗。16歲時,他外出打工,5年後,在礦井下放炮發生意外:兩眼被炸瞎,濺起的礦渣,永遠留在了臉上。

1986年左右,羞於在鄰近乞討的他碰到了一個老頭,泗縣的。他說:"你到福建去,每天能要二三十塊錢。"

"當時人們給的都是1分、2分、5分,最多的是1毛,一天能要十幾塊錢。22天,要了240塊錢,除了車票,一人分了一百多,歡喜得不得了。"宮效喜說。

看到乞討比種地更能賺錢,跟隨宮效喜再次去福州乞討的宮小村村民開始增加,"都是七八十歲的老頭",分成兩撥。"那時候,我幹得好,一個月就能賺一千塊錢,兩個月可以賺一套房子。村裡人看到了就問,你在外面這麼賺錢,能不能帶著大家去啊?我說,不行,我是殘疾人,你們是正常人,大家可憐我,才給我錢,我是要飯。他們就說,你是殘廢,我們可以找個殘疾跟你一塊啊。"

後來,一篇略帶誇張口吻的報道稱,"宮小的村民發一聲喊便紛紛效仿,沒有‘癱子,就外出尋租,四鄉一時而‘癱貴,便去更遠處搜尋,弄得馬蹄聲碎,喇叭聲咽,日暮時分家家扶得癱子歸。"

宮小村從此出了名,周圍的孟莊村、時莊村、南莊村乃至更遠的蒙城縣,渦陽縣、潁上縣、阜南縣甚至河南的民權、杞縣很多村民紛紛效仿,一種隱形的"產業"—— "帶香"出現了。

隨著加入"帶香"人群的擴大,到了90年代中期,宮小村已經形成了全村上百個殘疾孩子的規模。有村民形容,過年回家,"門口路邊,全是行動不便、四處爬行的殘疾孩子",讓人不禁為之心酸。

宮小村最早進行"帶香"的宮繼勝老人,當時年近60,是村幹部。他和宮效喜是鄰居,也跟著出去乞討過一次,感覺乞討"比種地來錢快".

一次,他騎自行車買紅薯苗,到離家百餘里路遠的臨泉縣,在路邊一個自行車修理鋪前,發現了無法直立行走的殘疾男孩小劉。他隨即上前詢問,願不願意跟他到外面一起乞討。劉父常年生病,生活極為窘迫,聽到有殘疾孩子能掙錢的好事,"當即就答應了".

宮繼勝的允諾是,一天給劉家10元錢作為報酬,"口頭說的,雙方沒簽字據".到福州後,"一天最多能收入30元錢,兩人平分"."在外幹了一年,賺了一千多元錢。家裡地多,母親年齡大了,我是獨子,幹這個也辛苦,還要躲警察,就不幹了,在家繼續種地。"宮繼勝說,至今他家中還有許多一分二分硬幣,放了20年。

"那時候我們村還沒人幹這個,外面的挺多,河南的,石家莊的,都有,都是殘疾人。反正是胡摸(到處去)……也怕碰到熟人,都跑到南邊去,要飯,感覺挺丟人的,回來也不跟親戚說。"

和小劉的情況一樣,當村民宮清河找到同村殘疾人宮保磊的時候,宮保磊的父親宮清遠也正在為錢發愁。

1977年,患有先天性腦膜積水的宮保磊出生,大小便失禁。而且他的尾椎附近還有一個大包,到了好幾個醫院看,都說治不了,摘除大包反而讓孩子有性命之憂,"屎尿布一直洗到現在".

結果是,老伴洗出了風溼性關節炎,走路都成了問題。那一年,宮清遠家剛剛翻蓋過房子,"借了好幾千,急得沒辦法".

於是,急需用錢的宮保磊和其母一起,跟隨宮清河(負責帶路、抱其上下車)到了福建的長樂縣。結果是,"錢像下雨一樣",運氣好,一天能有幾百元的收入,每年兩家都有幾千元的分成。

乞討有許多學問。對於初入這個行當的殘疾兒童而言,這是一個需要學習甚至被迫訓練的過程。

宮保磊坦言,20年前,宮清河帶著他和母親兩人到福建乞討,剛開始,他"臉皮薄,張不開嘴".後來,他不出門,天天一個人呆在家,也著急得不得了,"見個人就想說說話".

一些知情人士透露,為了訓"香",讓其討到更多的錢,很多"香主"會讓殘童故意裸露最難看的殘疾部位,以引人關注和同情,同時大聲"叫爹",甚至抱住對方的腿,直到對方施捨為止。

如若路人對殘童的乞討置之不理,"香主"會讓孩子用力拍打用來乞討的器皿,並加大聲音哭訴請求幫助,甚至是連哭帶喊,以期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迫使被乞討對象不好意思繼續冷漠。遇到雨雪天、大風天等惡劣天氣,則是討錢的好時機,乞討者會表演得更加悽慘,博得更多人的愛心。

由於"香"和"香主"一般並無血緣關係,"香"的親生父母也不會跟在旁邊,因此,毆打、虐待"香"的情況時常出現。

2001年2月,宮小村村民宮清平,跑到河南省太康縣高賢鄉漳北村徐某家中,以自己開雜貨鋪收養殘疾人可以免稅為由,將徐家1990年12月9日出生、雙下肢癱瘓的徐倩倩帶走,到武漢、廣州等地行乞牟利。

這位被稱為"丐頭"的村民,為了更快更多地掙到錢,運用暴力手段逼迫徐倩倩等3個未滿14歲的殘童乞討—— "討不到錢或者討得少,都被宮清平打……打完之後常常只會給很少的一點東西吃;宮清平還打宮璇璇(徐倩倩),幾乎每天都打……我還看到他拿剃鬚刀的刀片給宮璇璇,叫她把自己的腳割傷……"

讓人難過的是,被警方解救出來的徐倩倩,2007年、2008年在家裡呆了一段時間。可是,她感覺其實親生父親,"不希望我是他們的女兒,讓我特別難過……"

"如果有人能擁抱我,我會感覺特別溫暖、舒服,因為從來沒有人撫摸我,擁抱我。可能人們都覺得我很髒。其實我很想,特別想。"徐倩倩說,對於宮清平起的"宮璇璇"和父親起的"徐倩倩",她都不喜歡。

2011年2月8日,太和警方宣佈,"太和縣宮集鎮等地,確實存在個別人利用殘疾兒童行乞的行為。但截至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拐賣兒童的集團和據點,以及潑硫酸、鐵籠子訓練等殘害兒童的行為。"

同時,太和警方稱,他們在此次排查中,共破獲案件兩起,解救殘疾兒童2名,刑事拘留1人、治安拘留4人。張楠楠就是被解救的兒童之一。

帶他在外乞討的是宮集鎮村民宮春風夫婦。2001年,尚未滿月的楠楠被人遺棄在路邊,被以撿破爛為生、有些智障的馬集鄉村民張慶林收養。

在撿到楠楠之後,張慶林又分別撿了兩個殘疾嬰兒:一個養到1歲左右,被人偷走;另一個僅撫養了幾個月,因家中無人窒息而亡。

"為這3個孩子,我花了好幾萬元啊!"提起孩子,張慶林這位一字不識、將對聯都貼錯的漢子哭訴道。

事實是,這位年近60的村民,一輩子連媳婦都沒有討到,收廢品自己還虧錢,出外打工因體力弱掙不到錢,生活過得亂七八糟,家中廢品、垃圾一地,根本不具有收養孩子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2006年夏天,宮春風託人找到張慶林,以每年4000元的價格租下5歲的楠楠。

"當時還寫了合同,都簽了字。"張慶林的哥哥張慶申說。最初,他一直反對孤身一人、照顧自身尚不可能的張慶林領養殘疾兒童,但弟弟就是不聽,為此吵了好幾架。

在此後的5年中,宮春風和妻子隨繼榮"長年帶楠楠在湖南省岳陽、長沙、懷化等地乞討",楠楠與宮春風以爺孫相稱,而宮春風每年按時給張慶林4000元錢。楠楠被宮春風夫婦撫養成為一個將近100斤重的小胖墩,活潑可愛。

讓人驚訝的是,小傢伙十分懷念帶著他四處乞討的"爺爺奶奶",當得知二人在看守所時,小傢伙急得幾乎都要哭出來:"快放他們出來,他們沒有罪!"

同時,對於其多年未見的養父張慶林,小男孩則表現得極為冷漠:"那個傻蛋!我不要和他在一起,他身上有味道,我怕他!"

和楠楠的情況類似,另一個被解救出來的女孩宮倩倩,是村民宮保華從阜南縣領養而來,手腳都有殘疾,曾經被人撿過又丟棄了。

宮保華的兒子宮坤介紹,收養初期,宮倩倩無法站立行走,於是母親就每天喂她吃鈣片,甚至還耐心地教她站立和行走。經過幾年調教,小倩倩生活慢慢可以自理,被送入學校讀了兩年書。

後來,宮家經濟吃緊,宮保華夫婦開始帶著這個收養的養女到處唱歌討錢。"宮倩倩是父母收養的,我們一直把她當妹妹看,是我們家的養女,難道帶著她乞討也是違法行為?"宮坤有些不解。

一些資深的"帶香"行業人士透露,除去毆打、餓飯這些常見的逼迫殘童乞討的手段外,另一個行內都知道的秘密是,"長得稍微看得過去的殘疾女童,大都被‘香主糟蹋過,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更令人擔憂的是,即便警方一時一地解救出被迫乞討的殘疾兒童,他們的未來同樣不容樂觀。

以徐倩倩為例,這位早已成年的殘疾女孩,由於父親再婚,只能和年邁的爺爺生活在一起,可爺爺並沒有照顧她的能力。

和徐倩倩一樣生活無法自理,只能依靠父母照顧的宮保磊更加悲觀,父母馬上60歲了,"如果他們還活著,是我的福氣,如果他們去世了,我也不用活了,到哪兒都是負擔……"

他們的未來在何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