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築火災撲救難點及提升滅火能力的思考!

感謝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閱讀這篇文章,如果感覺小編寫的不錯點個喜歡,如果還想繼續看小編後期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下次看文章不迷路!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高層、超高層建築越來越多。如何提高供水能力、迅速撲救高層建築火災,減少人員傷亡和降低經濟損失,是擺在消防部門的一大難題。結合工作實際,筆者根據廣東省珠海市高層建築實際情況,就加強消防員登高能力、提高供水車輛裝備效能、強化供水車輛裝備訓練等方面談幾點認識。

高層建築火災撲救難點

我國定義的高層建築分為兩類,一類是建築高度大於27米的住宅建築,另一類是建築高度大於24米的非單層廠房、場庫和其他民用建築。超過100米的建築稱為超高層建築。據統計,目前,我國有高層民用建築36萬餘棟,其中超高層民用建築有8500多棟。珠海市高層建築5726棟,其中公共建築403棟,住宅建築5323棟,1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47棟,在建超高層建築92棟。高層建築火災撲救難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火場供水不足。我國高層建築消防設計給水能力,受多種因素影響,無法滿足較大型火災用水量需求。目前,我國高層建築室內消火栓最大設計流量為每秒出水40升。火災較大時,還需要藉助水泵接合器實施供水,其供水能力受車輛供水高度和水帶耐壓程度等因素的制約。如果高層建築發生火災且建築消防設施無法正常運行,如何利用移動消防車輛裝備,實現足量的火場高空區供水值得我們深思。

2、滅火作業障礙。一是相當數量的高層建築處在老舊樓區周圍,消防通道狹窄,經常停放車輛,甚至架設電線較低,難以滿足消防車通行或展開需求。如英國倫敦“6·14”火災公寓大樓周邊消防車通道比較狹窄,消防車輛無法通行與展開,造成火災撲救難。二是一些新的高層住宅大部分被綠化隔離帶、樹木和護欄隔離,且高層建築主體建築周圍往往設有裙樓。發生火災時,舉高類消防車很難展開工作,中小型消防車也只能遠離建築物停靠。三是當前我國舉高消防車的工作高度範圍為20米至100米左右,大多數情況下難以滿足高層建築滅火救援任務的要求。特別是舉高消防車工作高度越高,車體就越龐大,無法駛入部分街道,難以靠近火場實施救援。

3、消防員行動能力受限。一些高層建築由於諸多因素無法實施“外攻”,且固定消防設施損壞,消防員必須要負重登高十幾層樓甚至更高,嚴重消耗消防員的體力,特別是空氣呼吸器供氣時間受限,從而影響了戰鬥力。

結合實際提升滅火能力

1、加強轄區高層建築“六熟悉”、預案制定和滅火演練。高層建築火災撲救供水效率一定程度受消防員對目標建築熟悉程度的影響。因此,應當定期對轄區高層建築進行調研,詳細掌握轄區全部高層建築的情況。一是掌握高層建築消防設施情況,摸清消防泵和消防水池情況,室內外消火栓的數量、位置和管網直徑,室內消火栓、水箱和水泵接合器分區情況,並進行測試;二是掌握高層建築的基本結構,摸清消防電梯的可靠性、內部防煙樓梯的防煙性能,找準符合水帶鋪設或外部登高消防車展開的作業面,並進行測試;三是立足於最大、最難、最不利情況下的高層建築火災撲救,修訂高層建築數字化預案,開展不同等級編成的災害應急處置演練,切實提高高層建築火災撲救實戰能力。

2、加強消防員登高能力測試與評估。針對高層建築特別是超高層建築火災對體能的“超標準”要求,重點掌握消防員在不同條件下的登高耐力極限,準確評估整體作戰實力,避免盲目冒險。一是掌握空氣呼吸器的實際使用時間,找準適合當地氣候的空氣呼吸器登高極限;二是掌握消防員穿全套滅火服負重登樓的情況,摸清消防員登高極限;三是開展轄區高層建築蜿蜒鋪設、垂直鋪設水帶測試,在消防員體能極限範圍內找準適合每個高層建築的供水線路。

3、加強高層火災撲救供水裝備研究。針對轄區高層建築特別是超高層建築實際,對所配備車輛裝備進行測試,全面掌握消防車輛裝備供水最大性能值,為實戰提供依據。一是開展消防車供水測試,進行單車供水、大功率水罐泡沫消防車供水、雙車耦合供水、消防車與手抬泵串聯供水、舉高噴射消防車供水、壓縮空氣泡沫消防車供水測試,摸清供水高度,優化車輛組合方式,發揮車輛、裝備最大供液效能;二是為高層建築密集地區配備適用高層火災撲救的車輛裝備,滿足高層火災撲救需求;三是加強高層供水裝備研製和革新,開發諸如高層水帶鋪設器、高壓水帶接口保護器和高壓洩壓接頭等超高層滅火救援供水實用裝備,切實解決高層供水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4、加強高層火災撲救供水裝備訓練。在配齊適用高層火災撲救的車輛裝備基礎上,撲救高層建築火災主要依靠消防員對供水裝備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應加強高層火災撲救供水裝備訓練。一是開展高層火災撲救綜合素質訓練,切實提高消防員在高層滅火現場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二是開展高層火災撲救作戰能力訓練,根據轄區情況,結合高層建築火災特點和人員裝備情況,合理開展負重登樓、固定消防設施應用、水帶鋪設、滅火劑供給和舉高消防裝備應用等訓練;三是開展高層建築火災撲救供水編成操法創新活動,立足現有人員裝備,總結幾種符合轄區情況、操作性較強的供水編成經驗,並開展經常性訓練,切實提高高層火災撲救實戰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